作為家長一味的限制孩子真的是對孩子的愛嗎?

時間 2021-05-30 01:20:53

1樓:靜姐聊童書

絕對不是。

這樣一味的限制孩子,只會讓孩子沒有了自我。變得越來越膽小、越來越懦弱。長大以後,沒有目標、沒有主意,長成乙個消極無思考的大人。

2樓:不期而遇的溫暖

作為一名教育從業者,我想說,我們要根據具體的事情去判斷,我們不能以愛之名,一味地限制孩子,那樣反而可能會適得其反!

作為家長,首先我們應該學會去理解孩子的行為!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們得先了解孩子!

如果您沒有很好的教育方法,或者對孩子目前出現的很多行為不理解,教育乏力,這樣既影響孩子健康成長,也會影響家長和孩子的親子關係。

我建議家長多讀一些關於孩子正面管教方面的書籍,對於不同階段的孩子出現不同的行為,書上會有很多國內外教育專家給出針對性的教育方法。

推薦書籍《正面管教》、《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不吼不叫如何平靜的讓孩子與父母合作》、《不吼不叫做個好媽媽》、《媽媽的情緒決定孩子的未來》、《自控力》、《哈佛家訓》、《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等。

大多說人第一次做家長都沒有教育經驗,不知如何正確的與孩子相處,正確管教孩子!這也是門學問,因為父母的家庭教育會影響孩子一生!所以我們也需要學習。

最後,希望對您有幫助!希望您能學習到正確的管教方法!和孩子相處融洽,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3樓:繼勝教育探微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限制與不限制,都是對孩子的愛,要看愛得是否恰當。

不限制能行嗎?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這個社會處處有陷阱,為了安全就不能去河邊玩,掉下去就會淹死。

為了交通安全,騎車就不能跟飛的一樣,就不能闖紅燈,否則,一旦弄出交通事故,就會不堪設想。

玩遊戲能不加限制嗎,玩上癮也會玩物喪志,就不用成才了。

因而愛孩子而不加限制,這就是溺愛,但很有害。

對孩子的限制是愛嗎?

當然是。

但若限制過分了,孩子連自由都沒有了,就會對孩子造成太大的束縛,就變成枷鎖了,同樣造成了對孩子的傷害。這種愛也是有害的。

有的家長管制太嚴,孩子必須絕對服從,學習上提出了太高的要求,孩子一天到晚就是學學學,孩子就成呆子了。

所以,限制與不限制都是愛,但都要把握火候,介於兩者之間,適度最好,有所限制,也給予足夠的自由。這樣的愛才是無害的。

給孩子提供無害的愛,這才是高明的父母。

4樓:腳步丈量世界

限制控制一字之差,實際上也差不太遠。為你好99.9%都是給自己臉上貼金的藉口,如果真的「好」為什麼不拿來要求自己?愛是一種讓人溫暖的感覺,不是什麼玩意都可以被稱之為愛的。

5樓:悠悠寸草心

這個東西分年齡段和限制分寸吧。

我家小朋友三歲半,前幾天上早教課,老師讓用雙面膠貼乙個小口袋。其實挺簡單的,我家小朋友經常做手工我一點不擔心,結果人家不會???我看著她貼了一面黏起來,又貼一面在外面,我當時就忍不住和她說,這樣貼不到一起呀?

但是我發現她沒聽到我說話,我看了她一眼,她真的超級專注。認真的貼上去,還用力的壓了壓,那個雙面膠撕不下來,她也不急,刮了刮又揭,重複了四次才揭下來,她露出了很開心的表情。

我當時想,沒事,錯一下子而已,讓她自己弄吧。

果然,她發現不太對勁,不能和底下那張紙貼在一起。問我怎麼回事,我才告訴她這樣貼就貼不到一起,然後指給她看怎麼回事。其實我以為她會氣到哭(最近很容易想做的做不好就哭,所以搞的我有點緊張。

),然後看她很淡定把剛才那條撕下來,重新貼了一條在裡面就貼對了。

這樣說好像沒什麼。但是其實每次上課的時候我發現別的家長真的,在旁邊不停的說:你要這樣貼啊,剪成這樣,對,就是這樣塗,哎喲塗到外面了,算了我幫你畫了。就,對比的我很佛系。

但也不是,前幾天帶她去查視力,第一次,我也不知道流程。沒想到有乙個快速散瞳眼藥水要滴,她沒滴過眼藥水,那個還很辣,一滴下去哭的好兇。當時就很心疼,想過算了,也不是非要查。

但是那個當下,就想到早點知道還可以干預一下,既然已經滴了一滴幹錯把這件事做完啊,然後和我老公兩個人按著她滴的。四次啊,瘋狂哭著不要弄那個。

我後來告訴她,是因為這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所以雖然不喜歡,但是媽媽還是要做,因為我是你媽媽呀,難道我因為你太難受了,就不做檢查,不管你的視力怎麼樣了嗎?

後來查出來遠視儲備不足,需要警惕了。也和她說了,然後一起協商了少看電視,把喜歡的電視分兩次看完(因為她看電視會忘記眨眼。)

上面一件是不重要,一件是重要的事,再說一件既不是那麼重要又很重要的事。

我家小朋友一直很喜歡吃甜的,她爸爸不喜歡吃,她媽媽超愛甜食。但是到她這裡呢,就太小,甜食其實是會上癮的,還影響鈣質吸收,甚至影響眼睛發育(我最近才知道)。然後我就管著不讓她吃很多,但是有時候她會委屈巴巴告訴我真的很想吃,我一般就給她吃了。

因為我平時經常說營養,幼兒園老師也教,醫生也說。慢慢她就知道了,糖吃多了不好,會忍耐著。在這種情況下,有時候早教班給她很多餅乾,過生日吃蛋糕,偶爾想吃冰淇淋。

這些我從來就不管,吃完了就提醒她,這個糖分挺多的,有點擔心你。她就會很開心和說我會少吃點的。

因為我喜歡啊,我小時候都是偷糖吃,牙齒也吃壞了我現在還是愛吃,所以能理解她,雖然不希望她像我這樣對甜食有點依賴,還有齲齒。但她是我的小朋友,我希望她開心多一點,也相信她會照顧好自己的。

最重要的事,儘管我是為你好,但我也願意尊重你,不怕你犯錯,還有你要知道,你值得你喜歡的東西。而我能這樣想,並非我一開始就這麼通透,而是因為我學了很久的兒童心理學了,知道這樣才是更好的。

6樓:邱叔聊保險

我個人淺薄的觀點。沒有多少父母懂得去愛孩子,我自己也都是稀里糊塗。可能大部分父母都是想占有孩子,控制孩子吧。也許這些父母,自己並不會承認。

7樓:pppp

一味的限制孩子就是在害孩子。如果你是家長,請你學習合理的方法育兒,如果你是孩子請你調整好自己的狀態,不要因此受父母的影響。

8樓:貝塔未來星

家長的出發點可能是愛,但行為不見得對孩子好。

在孩子小時候,原則性的問題家長幫忙把關是沒問題的,但是隨著孩子漸漸長大,自我意識覺醒,家長就應該給孩子尊重,讓孩子自己做一些決定。

如果家長覺得孩子做不了決定,那也只能是溝通,而不是強行限制。

9樓:城寶

我最近在看關於教育孩子的書,上面有幾句話是這樣寫的,家長控制情緒,在孩子問題做出正確的引導,不要替他做選擇,告訴他,選擇了就要堅持完成,事情沒有對錯,只有事情的過程和結果不同

10樓:閒雲孤鶴

其實家長應該給孩子立規則,而不是家長一味地限制。

其實家長限制孩子的行為也是出於大人的角度為了孩子。比如怕孩子吃太多零食影響吃飯,看太多電子產品對眼睛不好,吃太多甜食對牙齒不好等等一系列行為。針對這些我們沒有必要一味地給孩子限制,而是立規則。

我們有了一定的規則,大人能更有效的管理孩子這些行為。

想要有效的立規則,首先我們大人要做到說到做到,答應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在孩子面前樹立榜樣。這樣我們在要求孩子的時候,孩子才能聽信我們大人。

無論大人孩子要做到互相尊重彼此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11樓:卡路里就是快樂

不是。但如果你是孩子,你得先搞清楚你被限制的東西是不是真的合理。

如果家長是限制你不能不寫作業打遊戲,不能在不保持成績的情況下談戀愛,那是對你的愛。

如果是限制你只准吃菜不准吃肉,那就不是。

12樓:bing

不要哪一方失去了另一方才想起來對方對你有多麼重大的意義,你的父母生而為人第一次做父母生你養你,沒有虐待你,沒有痛恨你,沒有做任何違背道德理論的事情就已經盡了他們的所能了。他們會在你看不見的角落裡因為生氣罵你而悔恨,因為憤怒體罰你而哭泣,因為你說飯不好吃而學習,因為你在學校裡缺錢而煩惱,一切都是因為他們愛你。他們沒有辦法成為你想要他們成為的樣子,難道這就一定是誰的錯麼?

不要總看網上的孩子說自己的父母就跟風,真正嚴重的事情從來都不是你的父母愛你的方式不是你想要的樣子,真正因該被唾棄的是那種禽獸而不是天下的父母。愛他們吧,他們自己覺得把一輩子裡最美好的時間都留給了你,哪怕你不喜歡,他們也盡力了。收斂一下自己的光芒吧,讓他們愛你。

13樓:喵叔

父母的愛像河流的兩岸,既限制了河水的肆意流淌,也為河流指明了方向。

但是畢竟有些父母是溪流有些父母是大江,這不是你能決定。

真正有理想的浪花,嚮往的絕不是把自己拍死再河岸上。而是向著大海的方向。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14樓:好學的西

答:一味的限制孩子當然不是對孩子的愛。

「為你好」,從本質上來說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方式、溝通上出現偏差,結合了家長方自我的認知、價值觀、行為方式後,就不僅僅是「為你好」,而是越了界。

著名心理學家——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有個可解決這個問題的理論:「課題分離理論」。阿德勒認為,無論是什麼關係,人與人之間各自有自己需要做的事情(課題)。

而人際間衝突往往源於沒有做好課題分離,也就是彼此之間干涉了對方要做的事情。

理想狀態應是「我只負責把我的事情(課題)做好,而你只負責把你的事情(課題)做好。」

作為正常智力水平的孩子,家長要做的只是引導,只需要把事情的後果講清楚就可以了,最後的判斷權還是要交由孩子。不想寫作業就不寫了,接受第二天被老師罰留校寫完再走,不能跟同學玩;考試不會,考不好這個結果就行。不想睡覺就不睡了,熬夜就熬,接受自己年紀輕輕黑眼圈+掉頭髮頭禿的後果就行了,諸如此類,家長方說清楚後果即可。

根據以往案例,每每這種情況,更為常見的是因為家長平日裡忽視孩子感受,導致的。錯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而孩子的這種行為只不過是想讓家長著急,能引起關注罷了。一上來就用自己價值觀的「為你好」,多少都有些妄自菲薄,孩子知道什麼對自己好。

「為你好」為由,強迫孩子按照自己所想行事,屬於強迫。。這並不是家長在完成自己的課題,而是在干涉完成假期作業這個屬於孩子的課題,所以自然會引發親子間激烈衝突。

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引導,正確引導,正確方式表達引導。就這樣,沒了。比如寫作業來說:

首先讓孩子明白,做作業是他自己的事情,爸爸媽媽沒有義務陪著他或是替他完成作業。

其次,與孩子平等溝通,告訴他不完成作業可能會面臨的後果。比如:「不做作業可能會讓你錯過一些知識點,導致開學後跟不上學習進度,考試成績自然也會落後。

你需要考慮好現在做的每乙個選擇背後可能需要承擔的結果。」

最後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力,相信孩子:「只要你想清楚了,你可以做出選擇,完成作業或是不完成,爸爸媽媽不會干涉。」

最後的最後,做好後盾。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們也要完成自己教育孩子的課題。如何將干涉轉變為支援和鼓勵,是需要家長們鼓起勇氣去學習和嘗試的。

當孩子真正接受並且明白「完成作業」是自己需要解決的課題,自己做出的任何選擇都需要去面對相應的後果時,他們就學會了對自己負責,並且清楚該如何去做。

綠蘿心理|親子衝突多是源於過分干涉以上。

家長一味的對孩子哭窮會有什麼影響?

OCD 家裡三個孩子,大姐比我大七歲,二姐和我是龍鳳胎,大姐學習很不好,初二就不上了。我媽總是對我哭窮,總是這樣,從小到大,小時候吃早飯只有兩塊五,其實是吃不飽的,但因為媽媽總是哭窮,真的不敢要錢。鉛筆用沒了,只能用別人不要的鉛筆頭。現在上了高中,每次要生活費,都會很糾結,很難受,一花錢就會感覺父母...

如何看待一些家長一味的寵孩子?

鬧鬧 一味寵孩子的家長,早晚會自食惡果 希望這樣的家長能少點兒!有的孩子,是老來得子 有的孩子是家裡單傳 有的孩子,是父母千辛萬苦求來的,比如做流產後難受孕的,先天不孕不育的,試管嬰兒得來的孩子 有的孩子是父母不在身邊陪伴,心有愧疚的 有的孩子自小體弱多病 各種原因吧,造成了父母溺愛孩子,可是溺愛下...

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欺負,對方家長一味偏心,推卸責任,我應該選擇沉默還是反抗?

ssss 理解題主的心情,我也剛經歷了同類事情,不同的是我家寶五歲,對方的孩子已經10歲,在遊樂場10歲男孩打了我家五歲女孩,男孩家長不在身邊,我過去說10歲男孩不許欺負別人,說完10歲就走了,一會兒哭著帶著他媽就來找我吵架了,說我欺負他了,我說了三句話,第一句,你家孩子打了我家孩子了,對方家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