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課本的作用有多麼重要?

時間 2021-06-03 01:46:47

1樓:劉咫逸

如果你說的重要是指應試的話。那光看那幾本書就足以高考生物滿分。課本外的不會考。

但是如果要我評價高中課本的話。即便我生物成績很好,我還是會說:非常無聊!脫離生物原本的樣子。

這就像你喜歡乙個女生,你是喜歡她整體的樣子,喜歡她的笑貌,她的聲音。不是喜歡她細胞裡的高爾基體核醣體溶酶體。

舉個例子,高中生物裡連腎小管是什麼重吸收是什麼都沒解釋,卻直接寫「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學習生物,應當是見到了多姿多彩巧奪天工的生物體後,才去研究它們內部微觀的生化反應細胞結構。在完全不展現前者的前提下直接去描述後者,猶如動物園看動物細胞標本,那個年輕的學生不覺得無聊啊。

2樓:東山捲毛花燈

這道題我個醫學生自認為可以答

我在上大學的時候真的由衷感覺到這書編的是真的很好!

(我從人體的角度來說)它包括了遺傳學,生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細胞學等等重要生物類學科的最基本知識(從環境學的角度也有相當重量的內容)。

我覺得這系列教材既給學生介紹了生命學科裡的最基礎的知識,也很好地對接了大學生命學科的內容

比如內環境,各種調節系統,大腦的功能,免疫系統是生理學的極其重要的內容;細胞的形態及結構,細胞器,細胞的資訊傳遞等等是細胞生物學重點內容;新陳代謝,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生物化學的不可避的話題;孟德爾定律,遺傳性狀這類是遺傳學的研究基礎。 高中掌握了這些內容上了大學才不至於一開始就聽不懂。

雖然這些知識看起來零散,裡面真的很有文章,值得推敲細品。比如現在回過頭看高中課本講免疫的時候其實字裡行間有涉及到超敏反應的分型。

如果是覺得內容太少不夠全,我覺得可能未免操之過急。我們在高中階段學科挺多的,要顧及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時間分配,不可能將過於前沿深入的東西細講給學生,它起著科普(找不到詞形容)和引入的作用。

就我而已,這系列課本真的不錯,值得學生好好學的! !

3樓:

不會被各種保健品,什麼亂七八糟膠原蛋白給騙了。

稍微生物及格的都不會相信中醫的扯淡理論。所以,生物的作用,就是讓科學扎根一些學生大腦。別亂吃中藥吃的腎衰竭,吃什麼補什麼,也是農村最可笑的事情,

總結:學生物,能補腦。

4樓:

作為老師啊,我上新授課都是以課本為基礎的。雖然各種資料很多,但是學校上課和資料書的編排還是很有差別的。上課不可能按照資料書那樣給出個大綱乾巴巴的文字一條一條的說(複習課可以),那樣妥妥課堂睡一片。

課本在新授課上的作用在於知識點主幹比較清晰,層層遞進,語言標準生動,適宜第一次學習。

至於課本沒說全重要的地方老師會適量補充,其他沒補充到的也是學生可以通過自己做題時候想出來的。

5樓:霄暢

等你背下來就知道有什麼用了那些說不用背的人他們只是把更難的東西背完了相當於背完了生物課本普通學生不要信那些大神說的「書上東西不全」 那相當於長跑冠軍很奇怪為什麼小時候要學走路不直接學跑步當然了想對生物有比較深刻的理解考試碰到材料題之類的不懵逼的可以看看陳閱增普通生物學之類的

6樓:灰灰兒

不同意題主的觀點,作為全國一捲高三在讀考試,很負責的告訴說,課本真的很全面。

高一開始學生物每個早自習都好好利用,基本課本背了個遍,往一直如此,從此生物沒下過75(滿分90),最爛就是遺傳巨難沒分析對(-ι_-`)

課本是肯定要看的,覺得不全,應該是沒找到吧。基本所有的考題都是課本+套路,很多內容都是書上原文(包括書上的課後習題)。特別是最近臨近高考瘋狂刷題,這感觸就更強烈了。

回歸課本是很有必要的,特別是生物。

7樓:

對於像我一樣即將高考的考生來說,生物書在應試方面真的很有用。現在離高考就剩二十多天了,幾天前我們生物老師(省學科帶頭人)就一直催促我們最後這段時間一定要把書本看幾遍,他說命題者就是從書裡摳字眼的,他曾經參加過挺多次高考命題的,平時省市質檢的題目也大多是他出的,說的話自然有一定權威。於是我翻出了很久沒動的課本,現在才剛把必修一讀完,真的很有用,以前很多做錯的,像選擇題裡某個貌似很偏的選項,在書裡都有。

而且課本可以幫你理解知識點,有個推出的過程的,而不是像教輔就簡單羅列知識點,然後讓你去背。

去複習了

8樓:修真小道

對於這個問題,作為一名大一(江蘇物生班高考A)的學生個人感覺還是可以說說的。

的確沒什麼大用,我的課本就是新的,新到就沒開啟過幾次,但請注意這不代表課本什麼都沒有!別的省我不知道,江蘇省的生物試卷選擇題大部分是送分的,可以靠刷幾套試卷,背背老師發的知識點弄會的,而後面的大題則完全不同。

江蘇大題一半是實驗相關題,比如光合作用,給個曲線啥的,這種題不看書不理解就不行,書上有重點的圖,和描述的文字,告訴你關係,一定要以理解的方式背誦,而不是通過老師給你的那個知識點上的結論!

另一半大題基本上就是新知識題,也就是給個從沒見過的物質,病毒啊之類的,這種題更不是看看背背知識點就行了的。模擬是關鍵,書上有各種物質的性質之類的,你會發現題目出的這個東西和質粒啊等等相似,題目中會告訴你差異在哪,你只要模擬就好了。

所以,知識點給你檢驗有沒有漏了的知識點,而書本才是給你理解的(畢竟書上話比較多,好理解)。

最後,高一高二的課才是關鍵啊!!!好好學的話,高三都不用學的,我就是!!!

9樓:ExDavid

的確,高中生物課本知識點很零散而且不全面(我是上海的),對生物各個方面往往都是區域性片面而談,缺少乙個整體的認識(對於我來說,內環境是整套書中整體性把握最全面的一篇,其次是基因與遺傳)。很多應該有的生物學常識連涉及都沒有,例如簡單的生物分類學,生物習性學和解剖學、生理學,生態學方面涉及的也很少,以上這幾個內容應該對於學生來說並不枯燥,甚至會十分有趣。我認為,生物和地理教學應該是中學教育最為重視的一塊內容,較物理化學專業程度略遜一籌,卻是最貼近自然、科學與人類之間的關係的。

可惜國內教材普遍把它們編得太過刻板,少了些靈性,文科不像文科,也沒有多少需要理科的思維,徘徊於兩者之間,如同雞肋。

10樓:北隅

那可能是你看課本看的不夠全面,沒有深入研究,其實它包含的知識點很多,只不過都隱藏在了你不會注意到的地方。

比如……正文旁邊的邊框補充資料,課後習題,課外拓展,尤其是書上的問題啊拓展,有很多知識它會提醒你去自己摸索,不會直接告訴你,關鍵看你會不會重視了。

答主的生物競賽教練也是高三生物老師,每次出題大家成績都不高,但事後一問他,出的難題都是課本上的知識,大家一臉懵逼說不相信,他就會翻出課本給我們看

高考基於課本,但在資料引用,綜合性方面更高於課本,怎麼會沒用呢

能不能總結一下高中生物課本中的邊角知識?

致愚 這看看書就能整理出來的,自己做的會更好 整一張足夠大的紙,把書看兩三輪,仔細的看,看到覺得容易遺漏的點就抄下來,多留點空位,以後做練習,考試,測驗遇到的再補充。這樣做才是更適合自己的總結,別人寫的往往追求面面俱到,追求的是適用於更多的人。而你自己只需要記自己會忘的即可。祝你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

高中生物可否用教輔代替課本?

作為乙個極其熱愛買課輔書的人 負責任的告訴你任何一本課輔書都不能替代課本 個人認為,背課輔書只是為了偷懶不去整理知識點而已,高三後來,生物每一本書每一行細小的知識點和圖都像印在我腦子裡一樣。課輔書吧,可以幫助你有乙個歸納整理的方向。抽空整理整理吧,很有用的。然後可以通過習題,尋找那些自己沒有注意到的...

高中生物課本說中心法則中複製轉錄翻譯逆轉錄都是遵循鹼基互補原則,那有什麼時候是不遵循的麼?

陳卓 一 不涉及稀有鹼基。在正常情況下是這樣配對的,但是極少情況下鹼基會發生酮式和烯醇式互變,這是能自發發生的化學反應,互變後配對規則改變。二 稀有鹼基 稀有鹼基有些可以和多個鹼基配對 三 擺動效應 tRNA的受體臂上由於分子空間構型,會導致三個反密碼子中第2,3個遵循鹼基互補配對,第乙個反密碼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