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佛思路可以嗎?

時間 2021-06-02 13:18:21

1樓:靜如藍

「眾生」痴愚,無利而不往。果然如此。

要不您同佛籤份合同吧,保險一些。

有為法教人努力去做。無為法教人不要執著任何結果。

不明煩惱根本,怎麼折騰都是白搭

2樓:本於心

唯求一悟是正道!一悟解千結!

古代大師說的:一燈能解千年暗。悟後再起修,事半功倍。識的自己真面目了就不再被六賊所騙,歸家穩坐。

到了這地步,所謂大乘、小乘,都是閒言語。若前生有大乘根器,自然會悲憫眾生;若無,則誠懇發心向大乘,拔濟眾苦,終成佛可期。但只管耕耘,莫問收穫,自然水到渠成!

否則問道於盲,何時是了?

且問你:信得過麼?!

3樓:司馬義

剛入流初果時,已經見道了,對涅槃道一切疑(疑結)已除,很清晰地知道世間除了涅槃,全都是坑,沒有什麼可以值得追求的。涅槃是依佛、法、僧三寶必然的道路。所以,剛初果時,難免會有出家的想法。

但是由於貪嗔痴舊有習性依舊存在,視乎個人因緣條件,因此取得到平衡,繼續在家生活。如果放逸,貪嗔加重,就是苦產生的機會和頻率增加,初果聖者知道這肯定會帶來不安也都不如法,所以他必然不會加重貪嗔。

因為持續精進,較粗重的貪嗔都很難累積,只剩下一些根本的貪嗔,這樣證了第二果。因為一直以來一步一步地親證了佛陀每一教法都是如此真實,對涅槃道的信根更加堅定不移。加上貪嗔都如此稀薄了,知道佛、法、僧是唯一道路,出家的想法會比起初果時更加強烈。

況且此時更沒有多粗重的貪嗔去平衡出家的念頭。它不會是你在初證初果時,熬過出家的念頭就沒事了。就算是初果,在持續精進的階段,出家的想法一直都會浮現的。

最常見的想法都是認為日後或一定的年歲時必定出家,現在先在家精進來平復出家的想法。

如果給你在這二果精進的整個階段,都給你熬過了不出家,同時你還能精進地斷了那些根本的貪嗔,那麼就證了三果阿那含。對佛法僧的信根已經到了另一次元的穩固了。現在也沒有任何貪嗔可以很勉強地去平衡出家的想法。

即便是在家的聖者,剛證三果,他已知道他不能夠維持在家生活了。貪嗔都沒了,心已完全出家了,正行、正命才能如法地正精進,所以出家是唯一道路。在家頂多給你證到了三果,不代表你能繼續在三果維持在家的生活。

在證果的任何階段,對於佛法僧的信根更加穩固,更加知道如果不依佛法僧即使能精進都是毫不順暢的。聖者更不會這樣為難自己。當你有證果了,你對涅槃的看法肯定會有改變。

4樓:

題主我和你差不多。就是和你的門道不太一樣。 我今年28歲了在佛家氣功方面的造詣已經出神入化馬上可以統治世界了。

我發現我所自創的大宗佛家武功之黯然無光之昏天黑地之逆馬得吡氣功佛法已經修煉到想到高的境界了。可以一閉眼就讓整個世界進入死寂的黑暗一張嘴就能正常呼吸一看毛片就硬了。 我現在初步準備先到向西前行把如來佛祖的位置給奪下來然後再讓觀陰在我的胯下同我一道修煉大乘佛法。

等我做到了西方世界的扛把子我一定封你三果吃所以題主你千萬不要急。

5樓:難得不糊塗

當然可以。有在這條路上,有可能會碰到各種錯,但最終可能對。不走這條路,就一定錯。

當然,走上這條路後你的想法、計畫可能會改變,這就是以後的事了。

6樓:alphago

思路太繞了。

燒個手指,菩提心就有了。

念個佛,智慧型就圓滿了。

捐個廟,福報就圓滿了。

臨終時就踏踏實實等著接引吧,佛會加持你的,往生即得不退轉八地菩薩,享受人間信徒的香火供養,豈不美哉?

這是捷徑。

7樓:

你想多了,不出家的居士不可能得到沙門果。

四果是一環套一環的關係,斷三結、四不壞淨是初果,這裡面有乙個問題:

居士的『聖戒成就』和沙門的『聖戒成就』,是不是一回事?

如果是一回事,就意味著「聖戒」不是「具足戒」而是「七個自通之法」,即「五戒」的另外乙個版本居士七自通「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在另外一經中的表述則是「比丘於五恐怖怨對休息」。

如果不是一回事,就意味著「聖戒成就」有兩種,居士的和沙門的,從而得出「須陀洹」也有兩種,居士的和沙門的。

從另外乙個角度思考,雜阿含785經

中阿含189經 ,「中道」明確的被分為三種,居士八正道、沙門八聖道、阿羅漢十聖道,合稱為「二十善品」。

由此可證,道與果,無論名稱還是內容,是根據身份的不同而在名稱上有所區別的(實質則是因內容不同而名稱不同,否則就沒有區別的必要性了),所以,雜阿含928經 明確提出居士的三果都必須冠以「優婆塞」的名義,以區分於沙門果。

但是,雖然居士三果與沙門三果,名稱與內容均有區別,但是他們的結果是一致的:

初果須陀洹,死後最多七次善趣輪迴。

二果斯陀含,死後生到天上去做一世天人,再生到我們此世界一次,然後就證三果或者四果;

三果阿那含,斷五下分結,死後不再生於欲界,往生不還天(淨居天);

為什麼結果是一致的?因為初果到三果,最高成就就是「斷五下分結」,而五下分結全是針對欲界而言,因此得知,「聖戒成就」也是針對欲界,所以「聖戒」既是指比丘戒中的「殺淫妄盜酒」也是指居士五戒,但是如果想要獲得「優婆塞阿那含」,此居士必須戒斷任何形式的性生活,因為「非邪淫的性生活」也是欲界貪導致。

完全沒有性生活的三果居士範例,就是中阿含38經中的鬱伽長者。

如今的居士,無論南傳北傳藏傳,證果都要面臨很大問題,主要是「疑三寶」,主要原因是佛陀已經般涅槃、正法已經混亂、不清淨的出家人太多,北傳藏傳居士還要解決「戒取」的問題,因為菩薩戒、金剛密戒都是邪戒,受持邪戒就不可能證任何果位。

8樓:

證聖果後還能回小向大是個偽命題,茲論證如下:

已知:1.佛是一切智人,不會自語相違

2.佛在阿含中多處宣說,證初果以後最多人間天上往返七次便得究竟涅槃,不再受生

3.菩薩道需要在多生輪迴中救拔有情,培養福慧資糧

假設:行菩薩道而取初二三四果,則出現已知條件2與3的矛盾,若這兩個矛盾又會推翻已知條件1

結論:行菩薩道不可以取哪怕初果的聖證。

取初二三四果,是出離心相應,因為希望自己快速離苦而修行,這條路叫做解脫道。菩薩是知道怎麼解脫但不去走這條路,在自己快速離苦和救拔他人離苦這二者的優先順序上,解脫道把前者放在第一位,而菩薩道把後者放在第一位。

你要做的是:先檢查自己的發心,究竟想走哪條路。菩薩道固然是超道德的選擇,非常偉大,但是解脫道也一樣很殊勝很偉大,而且菩薩道離不開解脫道的基礎。

為什麼呢?如果沒有對於緣起無我的正確把握,僅僅是想要救拔眾生,那和其他宗教區別在哪?就像火場裡救人,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出路在哪,那進去火場也只是送死。

所以要先建構好完整的佛學體系架構,然後再選擇修行的道路。隨喜發心,祝吉祥如意。薩度。

9樓:「已登出」

在家人最高只能搞到三果,這個結論的確有經藏中的證據支撐的。阿羅漢必然捨棄了家的縛結,而且整個經藏中沒有一例在家人成就阿羅漢的案例。

佛陀教法的目的是滅苦,所以你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苦,怎麼滅。滅苦的理論依據是緣起法,即貪愛集起苦,滅貪愛則苦滅,所以學佛的本質就是滅貪愛。滅貪愛落實到行為上,就是觀察五蘊的過患,到一定程度後貪愛自然就滅了。

然後依照巴利經藏·相應部中給出的定義,完完全全的一點都不含糊的弄懂五蘊都是什麼意思,而且能夠當場定位出五蘊,按照緣起法觀察五蘊是怎麼個「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等你能夠做到這一步,五蘊無常、苦、無我這個結論就如同明擺著的一樣。這時你就會對佛陀百分之百的信任。

最後,你按照八正道在日常生活中逐漸修正你的行為,然後定期總結下修正行為以後的反饋,直到徹底的斷除了苦,就行啦。

10樓:

首先表揚下題主,正確地稱呼南傳為上座部,而非小乘這種歧視性稱呼。也沒有狡辯稱小乘非貶低名詞。

在家居士若是能修到阿羅漢,他必須當日出家或取涅槃,猶如小湖無法承載大船。

然而當今時代,能修到初果也不常見。題主要是證果了記得通知下我們。

按照上座部佛教的說法,一旦證果後,不存在回小向大的可能。我們的釋迦牟尼佛算是諸佛中修行較短的,那也經歷了四阿僧祇劫十萬大劫。即便證初果後最多七返天人,沒有時間積累成佛所需的波羅蜜了。

最後不管修什麼北傳,南傳藏傳,想要獲得終極解脫與覺悟,終歸不能脫離三十七道品的嘛。佛自己也說了,只要世間還有人修行八正道,阿羅漢就不會消失。

11樓:驀然回首

你在公眾場合提出這個很誠懇的問題,其實有很大的風險!但是我以我的淺學給你幾個大的標準,作為你判斷的依據,一定要切記切記!

第一、藏傳佛教不是佛教!所以如果碰到修藏傳佛教的人一定要遠離,不管他在名相上說的多麼像佛教,也不管他多麼慈眉善目,沒有例外,定要遠離!類推,但凡贊同、讚嘆藏傳佛教的要遠離……

第二、誹謗大乘的要遠離!但凡有說大乘不是佛說的人,但凡說大乘經典法義是佛涅槃後才有的人,但凡說大乘是小乘發展而來的人……一定要遠離!

第三、但凡說佛教「只是」講生滅無常的人,但凡說佛教「只講」緣起性空的人定要遠離!(佛法法義包涵生滅、無常,也包涵緣起、也包涵性空,但是切記這只是佛法很小的一部分,絕對不是全部)!

……切記切記……

其他就看你的因緣了!至於我所說的你信與不信也看你的因緣了。祝你能順利入正理後,再以理為明燈步入正修!

12樓:xxxx

很多人把學習佛法當成是一種進監獄的思路:

我一旦進了監獄就出不來了。

學習佛法是獲得智慧型的過程。

就好比說乙個人一旦上了學,學習了1+1=2,然後就開始擔心,以後我沒法做錯數學題怎麼辦?

我一旦鍛鍊身體,渾身肌肉,會不會沒法睡現在的木板床了,因為乙個翻身就會把床弄塌?

我一旦年收入100萬,會不會變得驕奢淫逸,以後再也吃不下X縣小吃?

我一旦考上了清華,會不會。。。。我編不下去了。。。。。

確實見過好多學習大乘的人都是這種思維。

如果我記得沒錯,當初太虛大師讀經的時候獲得了一種禪定,然後他立刻就停下來不修禪定了。記得當初好像理由就是生怕禪定修的太厲害證得了阿羅漢果就沒法普渡眾生了。。。。。。

我感覺這就非常可笑

我一旦證了初果,就啥也幹不了了,就好比掉入了黑洞,空間變成了時間,只有乙個方向了,呵呵呵

13樓:xnoooo

我認為並不是這樣。經典上說在家人只能證的三果,我的理解是這樣的:「在家人同樣可以證得阿羅漢果!

至少我目前是這樣理解。因為我確實不知哪部經典講過居士只能證三果而無法取證四果,可是我覺得大家同意都是人為什麼在家居士就無法證得四果?why?

如果硬要說居士只能證三果也不是沒有道理,分享如下:當在家人證得阿羅漢果要麼他會選擇出家,或者入般涅槃。因為世俗的生活對他來說真的沒有任何意義。

不知道大家如何看

學佛可以談戀愛嗎?

談呀,怎麼不能談,還能揹著懷孕妻子在廟裡出軌談戀愛呢。學佛會讓你知道什麼才是真愛,家中妻子只是世間貪愛。非常推薦在廟裡談戀愛。 修行要有出離心,不要有貪愛之心。楞嚴經我也在看 佛告阿難 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阿難,云何攝心,我名為戒?...

我是學金融專業的,學acca可以嗎?(我剛大一)

小包哥 個人覺得學金融的不建議學acca。通過ACCA1 13門的考試,學習成本太高。若題主想通過學習相關財務或商科知識輔助金融專業,若英語水平過關的話,大可直接買國外ACCA或CMA教材閱讀一通,了解所講商科知識,或者直接閱讀中文商科教材 微觀經濟 巨集觀經濟 財務分析等優秀書籍 充實自己,搭建屬...

自己學結他可以嗎

可以,但是前期最好有老師教一下,糾正一些姿勢,然後就拜拜了老師 不可以,如果零基礎,手型是最重要的事情沒有之一,要有乙個老師能看著你,能糾正你的左右手,有了這個基礎之後,自學會事半功倍 但如果手型沒問題,那可以自學 可以,有條件的話盡量找個老師教吧 分情況,想自己彈唱玩一玩自學就可以,遇到瓶頸或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