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有發展的必要嗎

時間 2021-06-02 11:52:58

1樓:

如果一切都是那麼的確定,才不需要發展了好嗎。就是因為諸多的不確定性,才使得我們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不斷進一步深入研究。至於該往什麼方向發展,可能除了地下管廊以及鐵路之外,可能未來我們會在地下生活吧!

2樓:亮晶晶1204

計算機輔助、有限元發展很快,理論和方法在進步,變形、滲流的分析越來越精確和嚴謹,但勘探在退步,分層的準確性、原狀樣品的採取、原位測試的真實性大大退步,勘探建立的地質模型誤差較大。

計畫經濟時代一線技術才真正過硬,每台鑽機都有專門的編錄人員,盯著鑽機操作,什麼深度到達什麼層位、每個樣品、每個原位實驗,一清二楚,鑽機操作人員也是國家工人,岩心採取率低時是要馬上找原因和解決的,孔內有異常是要準確記錄的。鑽機工人有定期技術比武和培訓,素質高出現在個體戶不知多少。

過去和現在要是能結合就完美了。

3樓:趙一

由於岩土的特性,想要發展什麼理論或者方法像算鋼筋混凝土一樣計算岩土的物理力學特性我覺得難度較大。另一方面,岩土工程是一門經驗學科,一門手藝活,在現有理論的支撐下,很多問題結合岩土工程師的經驗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了。

甚至很多時候完全憑經驗拍腦袋就行了。

結論:我覺得「岩土工程有發展的必要嗎?」和「煎餅果子有發展的必要嗎?」是乙個道理。

4樓:辣醬

應該有發展的必要的,雖然現在如今的市場岩土專業的市場並不是很大但我相信以後會慢慢開發出來的。我們學校的岩土專業的就業率是百分百儘管現在的我還是什麼都不太懂。

5樓:等賢之人-XG

怎麼沒必要,是非常有必要。

首先,作為乙個做過樁基礎,沉井基礎的設計人員來說。由於地質資料給出的力學性質太過保守以及計算理論不完善,導致設計時不能更有把握的設計結構,還要根據後期施工的實際情況來。

其次,作為乙個圍觀者來說,現在往天上飛個幾百上千公里不是問題,你往地下鑽個幾百上千公里的洞試試??或者說你證實下地球內部到底是個啥構造試試???

6樓:李偉

岩土工程當然有發展的必要了。不懂火山,但是人類在火山邊生活了幾十萬年。

凡是人類生存、發展、休閒、娛樂,都得接地氣啊,都得有岩土問題啊。無非是簡單的不需要處理,還是複雜的處理不了。

社會經濟發展,方向之一就是大城市群,超大城市有很多發展方向,但是超高層得有地基和地下室吧,公共運輸得利用地下空間吧。目前的千年大計雄安新區還有說把主要交通納入地下的想法呢。

日本的深層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已經有很大發展,中國的大城市也必然走這條路。沒做過,沒關係,高鐵沒做過的時候,嘗試著做做,也做到現在國國羨慕了。今後的50m以下地下空間開發利用一定是大有前途。

城市更新也是岩土工程的大方向,既有建築的更新、改造、利用,完全可以考慮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這個也可以看看日本東京的發展,雖然他們發展慢,但是還是走在前面的。

人類發展需要工業啊,工業需要場地啊,場地創造也是岩土工程的大發展方向之一,不管填海造田,還是南海多出好多島,不管是削峰填谷,還是農田置換,岩土很多發展路徑。

7樓:周吳

科學本來就一直存在著不確定性,只不過誤差小對實用無影響,才被奉為真理,岩土的確是經驗學科,因為很多原因還沒有完全弄明白,可是建設不能停,怎麼辦,那就只能靠經驗理論相結合,只要不影響正常使用,那就可以,時間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8樓:Maxim Li

根據我從問題中理解的意思,我在猜測題主是不是將「岩土工程」與一些基礎學科進行比較後得出的疑惑?

若以基礎學科的角度看待岩土工程,它確實是沒什麼發展——大部分問題已經被經典力學和流體力學回答了。再深入一些,也是分子力學和晶體學的範疇。

好像沒有什麼岩土工程自創的門派。

也算得不夠精確。計算誤差有時以百分之幾十計。

然而,請留意看「岩土工程」這個名詞。後面跟著的「工程」兩個字注定了它以應用、技術為主的特性,它的出發點和回歸點也是面向實際應用和技術的。這也決定了為什麼他叫岩土工程而不是岩土學

粘聚力、內摩擦角、圓弧條分、有效應力...等等,這些專業名詞難道都是一些岩土體的固有屬性?並不是,他們只是一些模型裡面的引數而已,為了應用而誕生的。

若以後有新的應用需求,或者新的工法出現,隨之就會出現理論及技術的發展。

岩土工程中的計算也不是為了獲得精確的閉合解,完美的數學公式,而是為了通過其變化和數值大小獲取規律,輔助到應用上面。(這個以後有機會細講)

從這個角度看,我認為「岩土工程」無論是其理論及技術都是一直在發展的,而且很有必要。

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下面簡單舉乙個岩土工程中理論及技術發展的例子(故事情節都是瞎編的)。

很久很久之前(標準故事開頭),人們都在自然的、堅實的地基上建造房子。

隨著人口越來越多,建的房子越來越多,越來越大,擁有良好地基的區域也越來越少了。

這時候,一位古代工程師靈光一閃,為什麼我們不嘗試一下在軟弱的地基上建房子呢

後來,他真的去嘗試了。然而,他發現了很嚴重的問題:地基實在是太軟了,房子剛建好就會東倒西歪。就算僥倖沒有倒,後期好幾年時間房子也會一直沉。

工程師眉頭深鎖,在堅實地基和軟弱地基之間進行分析對比後,他發現了兩者間的顯著差異:軟弱地基中土的水太多了。他立即想到的解決辦法也是簡單粗暴:

將水排出去,軟弱地基就會轉化為堅實地基。

至此,出現了一種地基處理的新工藝:排水固結法(pre-consolidation method)

簡單來說,就是在土層中設定一根根砂的圓柱體,再在地基上堆土,把土中的水壓入砂井中排水來。

現在方法是有了,但是要壓多久?土要堆多高?怎麼評價處理後的地基改良程度?這些問題不解決的話,工程總造價和工期都沒法排了,也不會有業主敢用這種新工法。

故,此時為了滿足這種需求,Barron(1948)提出了最原始的計算理論:砂井固結理論

可以看出,這條實質上是數學物理方程,把位置(x,y,z)與時間(t)聯絡了起來。這樣,我們就可以知道影響範圍內任何一點在任意時間的孔壓變化。(也間接借用了有效應力原理,假設當超孔壓全部消散後,堆土產生的壓力將會全部作用在土骨架上,再也擠不出水來了)

再過了一段時間後,人們發現砂做排水井的缺點漸漸顯現:砂料貴,又很難打深(受當時施工技術限制)。

出於對節省(錢)的需求,一種新型的材料出現了:塑料排水板(PVD)

這種塑料板可以在工廠大規模預製,而且插設過程簡單,不用成孔下砂。

就像新認識的朋友,認識時間長了缺點就會特別明顯:PVD也有個缺點,外麵包的濾膜經常會被土顆粒堵住,同時隨著地基壓縮,柔軟的塑料板會發生彎曲——這兩者都明顯影響到了排水能力——因為這兩者的發生,工期也相應被延誤了。

故,Hansbo(1981)修正了最原始的計算理論:

將排水井的通水能力影響也考慮到了計算公式裡面,稱為:井阻效應

這時,人們又從堆土上面打起了主意。不用多說,堆土也有其缺點:堆高了形成邊坡,存在失穩可能性;堆矮了,由於地基的應力擴散,又處理不到深層的土。

那怎麼辦呢?有個工程師在喝汽水時產生了靈感,為什麼不能像喝飲料一樣,把水從土中吸出來?

就這樣,在2023年晚期一種新的工藝得到成功應用:真空預壓法(vacuum preloading method)

實際上原理也很簡單,就是用幫浦把塑料板裡面的水抽出來。

此時,傳統的砂井固結理論不適用了。因為堆土時是把土中的水擠出來,超孔壓是正值;真空預壓是把水抽出來,施加的是負壓。若採用傳統理論,工期就會計算得保守。

此時,基於Conte(2008)的成果,針對負壓的砂井固結理論被提了出來:

從上可見,簡單的乙個地基處理工法,它的技術和理論從100年前到最近還在一直發展,並且隨著工藝的改進和開發,未來預期還會一直發展下去。(越來越節省時間和錢)

同時,也可以看到,理論有其必要性,而且基本上是跟在應用技術後面發展起來的,也進一步印證了這門學科的屬性。

9樓:我曾

在改革開放以前,岩土工程工作者較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水利、鐵道和礦井工程建設中的岩土工程問題,改革開放後,隨著高層建築、城市地下空間利用和高速公·的發展,岩土工程者的注意力較多的集中在建築工程、市政工程和交通工程建設中的岩土工程問題。土木工程功能化、城市立體化、交通高速化,以及改善綜合居往環境成為現代土木工程建設的特點。

人口的增長加速了城市發展,城市化的程序促進了大城市在數量和規模上的急劇發展。人們將不斷拓展新的生存空間,開發地下空間,向海洋拓寬,修建跨海大橋、海底隧道和人工島,改造沙漠,修建高速公·和高速鐵·等。展望岩土工程的發展,不能離開對中國現代土木工程建設發展趨勢的分析。

10樓:mychxx2008

岩土工程是歐美國家於20世紀60年代在土木工程實踐中建立起來的一種新的技術體制。岩土工程是以求解岩體與土體工程問題,包括地基與基礎、邊坡和地下工程等問題,作為自己的研究物件。其基礎理論主要以土力學,岩石力學為代表,近年發展以數字模擬為主,多是應用方面突破,其基礎理論沒什麼大的發展,但是並不意味著不重要,所有的工程建設都與巖工工程息息相關

註冊岩土工程師有多難考?

zhaotan121 17年過港航一建,18市政一建 造價,19岩土基礎 建築一建 注安,20通過岩土專業。岩土專業因為疫情原因,上半年在家比較多,總共大概花了2000小時,大約做了6000題,用了8支百樂筆,最後通過,天津20年通過41個。我應該是學習能力比較強的那種。感覺確實挺難的,通過不可控因...

備考註冊岩土工程師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沙與沫 一 自我介紹 本人2013年橋梁與隧道工程碩士畢業,主修的隧道方向,現在從事隧道設計工作,和岩土考試大部分科目基本不搭邊,但是有一定的土力學功底,自己定位是有一定岩土認知的中老年考生。研究生階段通過基礎考試,因工作原因一直未參加專業考試,2019年第一次參加專業考試,複習三個月以失敗告終,2...

成為乙個合格的岩土工程師,需達到什麼標準?

走不回去的過去 補充乙個 都是21世紀了,都是It金融橫行的時候,竟然沒有人提要學會程式設計?我個人覺得能程式設計排在第二位,專業學習的後面。現在還喜歡嗎?還想繼續從事這行嗎? 羅注工 你想多了,國內的岩土設計目前還是一門經驗科學,熟練運用理正就夠了。主要是被勘察和施工連累,不要看勘察報告寫得蠻精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