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可以說 來得及來不及 來不來得及 ,但是不可以說 來不及來得及 來得及來不 ?

時間 2021-06-02 09:32:32

1樓:結衣·人工少女

這個問題要把「來得及」作為基礎來考慮,因為這些正反問形式都是從這個基礎生成的。

漢語正反問主要有三種形式:

①X+X的否定型

②X不?

③拷貝式:AX→A不AX,其中A代表AX這個詞的第乙個音節,也就是拷貝第乙個音節,中間插入「不」

例如:「可以」的正反問有三種形式:①可以不可以?②可以不?③可不可以?

「來得及來不及」,是「來得及」按①形式生成的,「來不及」就是「來得及」的否定型

「來不來得及」,是「來得及」按③形式生成的,拷貝「來得及」的第乙個音節(來),中間插入「不」

理論上還應該有按照②形式生成的正反問結構:來得及不?

至於「*來不及來得及」「*來得及來不」,漢語不存在這樣的結構式,自然也就不能生成這樣的結構

2樓:姚武斌

正反問句一般肯定在前,否定在後。

1、當句子中含有謂語修飾性成分時,例如範圍副詞——都,時間副詞——立刻,否定副詞——不等。①你把東西都送給他了嗎?你把東西都送沒送給他?

②你立刻就去嗎?你立刻去不立刻去?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當有修飾性成分修飾動詞時,且句子的疑問焦點主要在副詞時,那麼這種情況下人們經常使用「S嗎」問句。

2、含有可能補語的肯定形式。①他不回來,我能吃得下飯嗎?②他不回來,我吃得下飯吃不下飯?

其實,疑問句中含有可能補語的形式在正反問句中也能使用,但是由於漢語的說話習慣,而且如果將可能補語用於正反問句的會造成句子冗長拖沓,所以我們不經常在口語中將可能補語使用於正反問句。

3樓:洗耳翁

這是兩個不同但也相關的問題,我們乙個乙個來看。

「來得及來不及」其實是一種較為特殊的選擇問,二選一,也叫做是非問。漢語的是非問總是肯定在前,否定在後,先是後非。至於為什麼是這樣,我們可以嘗試著把是非問反過來說。

比如,我們一般說:

喜歡不喜歡?

好看不好看?

如果反過來就會變成:

*不喜歡喜歡?

*不好看好看?

從形式上,太像是重疊式的否定,也就是說,這樣的編碼形式會造成解碼的困難。是非問的先是後非格式固定之後,即便不容易造成形式上的衝突,也仍然為了延續是非問的普遍格式而保留這種先是後非。

當然,是非問的先後順序也可能跟漢語母語者,甚至是人類的普遍認知心理有關。我們在詢問狀況時,通常以積極的、正面的、肯定的詞彙作為詢問手段。例如我們通常說:

您身體好嗎?

這道題這麼做對嗎?

只在特定語境下才說:

您身體壞嗎?

這道題這麼做錯嗎?

假設在此時,說話人詢問後覺得可以再補充一下,避免流露出傾向性,也可能就會再加上乙個否定的詢問。也可以認為,由於肯定意味的詞彙對說話人和聽話人來說可及度更高,更容易被想起,也更容易被聽解,所以放在前面——意味著說話人先想到。反過來,否定意味的詞彙可及度更低,不容易被想起、聽者也覺得較為陌生,所以放在後面——意味著能讓聽話人記得更牢靠。

然後再看「來不來得及」。當是非問的形式已經確定是先是後非,語言中就會出現許多形似「AB不AB」的結構。這些結構實際上又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恰如上面所舉的兩個句子:

喜歡不喜歡?

喜歡不喜歡他?

這不必視為「喜歡他?不喜歡他?」這樣的選擇問,不妨認為「V不V」是乙個構式。

好看不好看?

其中「好看」是乙個偏正式動詞,甚至也許也可以視之為狀中短語,我個人傾向於視之為詞法詞。這類結構往往又可以說成「A不AB」:

好不好看?

受到「A不AB」的影響,前一類結構也可以這麼說:

喜不喜歡?

但並非所有的動詞都可以這麼說,越是陌生的、不常用的動詞,越不好進入這樣的格式:

你平時鍛鍊不鍛鍊?

?你平時鍛不鍛鍊?

你說他這思維跳躍不跳躍?

?你說他這思維跳不跳躍?

另外,形容詞其實也有類似的用法,不贅述。

「A不AB」式的進一步勢力壯大,是將動補式動詞也收入囊中:

看見→看得見→看得見看不見→看不看得見

於是也就有了「來不來得及」。

當然,「A不AB」的形成還有乙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同音刪略,請參考:

郭銳.同形刪略和離合詞、不完整詞形成機制——兼論準定語的形成機制[J].語言科學,2017,16(03):225-249.

前面被我標記「?」的句子,感覺也不是完全不能說,或者說如果聽到別人說,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原因大概是我們能夠接受這樣的同音刪略。

4樓:李鶱棹

是否問的基式「某 | 不某?」, 無非是選擇問前後項的一種特例。

甲.你[吃肉][吃魚]?

乙.你[吃][不吃]?

略式「某不?」省略了後乙個「某」, 疑問句調的起伏落在「不」上, 「不」的功能也從副詞轉移至助詞, 固化為「一般問」的基式。

乙.你[吃][不吃]? 你[吃][不]?

正確組均由基式「某不某?」擴充套件而來。

來 | 得及: 時間能趕上

吃 | 得慣: 習慣能適應

寫 | 得下: 空間能容納

這類帶「得」的表示能力、可能的述補結構, 否定式是將「得」變為「不」。

來 | 不及

吃 | 不慣

寫 | 不下

結合「是否問」與「『得』的否定」這兩個正規化, 不難看出, 對上述字組作正反問擴充, 可以是:

甲.直接套用基式: 最直白, 但也最覶瑣, 常見於不假思索的口語臨時組織, 少見於書面

來得及不來得及?

吃得慣不吃得慣?

寫得下不寫得下?

乙.否定部分用常規正規化:

來得及來不及?

吃得慣吃不慣?

寫得下寫不下?

丙.直接套用略式: 由於演變為一般問, 因此強調正反選擇的效果變弱, 與甲乙不再對等

來得及不?

吃得慣不?

寫得下不?

丁.斷尾式: 在「甲」的基礎上, 為避免兩「某」前後重複, 將前「某」斷尾, 略去的部分仍可從後「某」得知——這也意味著這種形式無法以「乙」為基礎, 因其由後「某」推求前「某」需要多經歷一步「不-得」轉換。

來不來得及?

吃不吃得慣?

寫不寫得下?

注:「斷尾」毋須按語義劃分, 「切割得開」擴充套件為「切不切割得開?」「切割不切割得開?」皆可。

因此, 題目中的「來不及 | 來得及」「來得及 | 來不」不僅違反了基式先肯後否的順序, 後者從結構劃分上也是錯位的, 因此二者均不存在。

5樓:

正確組中,乙個是否定成分「不」在後,不省略「及」,第二個是否定成分在前,省略了乙個「及」字。

錯誤。「來得及來不及」「來不來得及」否定成份都在後。「來不來得及」的結構是「來不來+得及」而不是「來不(及)來得及」。

6樓:英語肌肉痠痛

覺得後兩種,在思想處於緊張的狀態下,也會說出來的,只是相對少一些。

記得,自己就曾經說過。

所以說,漢語句子的邏輯性差一些,老外學起來很撓頭;但他們基本符合說話的平仄韻律。

7樓:王贇 Maigo

普通話中構成一般疑問句有這麼幾種方法:

把謂語的肯定和否定形式並列,肯定形式在前,否定形式在後。比如「要不要」「有沒有」。像「來得及」這樣帶「得」字的短語,其否定形式是把「得」換成「不」,這樣就有了「來得及來不及」。

如果謂語有多個字,可以用「第乙個字 + 不 + 完整謂語」的形式構成一般疑問句。比如「喜不喜歡」。把這條規則套到「來得及」上,得到的就是「來不來得及」。

上面兩種方法是題目中提到的,此外還有:

在謂語前面加「是否」或「是不是」。如果使用這條規則,「來得及」會變成「是否來得及」或者「是不是來得及」。

在整個句子後面加上「嗎」或者「不」,比如「你要吃飯嗎」「你喜歡我不」。如果使用這條規則,「來得及」會變成「來得及嗎」或者「來得及不」。

這幾種方法構成的一般疑問句,在語體色彩上有一定差別,不過大家都是母語者,我就不用展開細講了。

題主提到的其它說法不能由上述規則匯出。其中的關鍵並不是省略「及」字。

暑假已過兩周,現在學習來不來得及

turquoise 可以啊,疫情在家的時候,我就在家偷偷玩手機,就算我媽監督我也會趁著她大清潔的時候玩,玩了整整乙個月。看別人在群裡打卡,心慌得不得了,看高考二輪複習資料空了十幾頁。晚上的時候就反思了還哭了一下,覺得這樣下去真的不行,覺得高中三年不能白費了。第二天就開始補作業。開始的時候很難,那麼多...

如果從現在開始努力到中考還來不來得及?

金戈黑馬 現在努力到中考還來不來的及提公升成績要看你的基礎和天賦,但如果現在開始努力人生應該還來得及。既然你問了這個問題,說明你還是有一些進取心,這是難得可貴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態度是極其重要的,人生的路有千萬條,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你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從現在開始努力,不管最終結果怎麼樣,你...

考研失敗來準備銀行的春招還來得及麼 ?

李lyc 這顯然是來的及的。考研時間一般在12月26 12月28舉行,考生考過之後感到自己在本次初試中考的不理想,想要考銀行的話,完全可以在接下來的寒假期間準備備考銀行春招,而且春招時間一般在3月 5月之間,也就是說你有接近三個月的備考時間。而且,春招比秋招來說,考題難度有所下降,也有可能會出現在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