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 設計就是乙個做加減法的過程 ?

時間 2021-06-02 07:46:48

1樓:fries

所謂的加減法就是分清主次。設計的任務就是弄清並展現隱藏在產品內涵的「優先順序」。

加是從無到有,減是從有到無。但即使是處於同一層介面,也是可以有輕度加減的,例如用色彩的表現突出重點,淡化其他。

2樓:

很贊同這句話。

無論是功能需求還是使用者體驗設計,都應該是先做加法,後做減法,再慢慢做加法。

理想的設計應該是先廣泛徵詢和收集所有可能性,劃乙個100平方公里的圈子,然後再做減法集中全力去做好每一期開發的規劃,比如第一期只做好1平方公里圈子的內容,第二期再做2平方公里的圈子...依次類推。這是很多國外IT公司採用的開發辦法。

但對於國內的競爭環境,這種慢速的瀑布式開發不太適合,因為多數使用者需求限於「有/無此功能」,而不是「現有功能是否足夠完善和好用」。所以很多國內公司採用的是先劃100平方公里的圈子,然後開發150平方公里,因為別家有,我們不能缺。所以才會誕生乙個個多功能、龐大臃腫的軟體,精簡小巧的軟體無法生存。

如何理解 會套用PPT模板就是乙個合格的ppter吧?

燕子漂漂 其實我個人倒不這麼認為。我一直認為能夠在邏輯 結構提煉處理及審美能夠結合的人才是乙個合格的PPTER.會套用模板只能說他會節省時間,會合理的挑選資源,會軟體的操作 不就是做個PPT嗎,就是個工具,能用就行了唄看看會做個PPT給某些人厲害的,好傢伙 這玩意有個屁用,就是個工作需要 會套模板不...

如何評價乙個設計的好壞?

已登出 設計作品好壞的標準向來都眾說紛紜。好看的作品不一定符合市場 符合市場的作品不一定好看。所以評斷設計作品主要看評判的人是誰。設計上 通過顏色布局 文案的主次 資訊可讀性 互動性與易用性等來判斷。推廣上 通過市場的反饋,使用者的反饋,網路推廣資料等來判斷。 文叔WinShot 個人是一名室內設計...

你如何理解「乙個有趣的靈魂」?

橋之西 我理解的有趣的反義詞是空洞,是膚淺,是侷限,是平庸,是偏執。有趣的靈魂是有深度的內心世界,是在某乙個或多個領域有豐富的天馬行空的想法。三觀正,偶爾有獨到見解,是獨有一番天地的。如果能碰到與之共鳴的靈魂是一種極大又難得的幸運吧。 你自己問問你自己,你所謂 靈魂有趣 是想表達什麼?你自己有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