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日語課文中的 的用法依據是什麼?

時間 2021-06-02 04:50:25

1樓:enymao

【更新】補充

關於「公認」的表示到底屬於被動還是自發,

我的結論是「沒有語法定論」,也就是說兩種說法都可以。

參考:受身の表現のなかには、自発と考えたほうがよい例も少「輸入制限の撤廃が期待される」

というような場合です。

他動詞の主語が不特定多數である場合などにみられ、動作主體がばくぜんとした結果、受身としての意識が低下して自発に近受身も明治以降発達したもので、自然可能態的な受身とも言われます。また、自発に含

http://國語の文法講座.com/%E5%8F%97%E8%BA%AB%E3%83%BB%E5%8F%AF%E8%83%BD%E3%83%BB%E8%87%AA%E7%99%BA%E3%81%AE%E5%8A%A9%E5%8B%95%E8%A9%9E.

html

1 關於被動

傳統日語中,被動只能用在有感情的物體上(有情物。例えば:人間)。

這是因為傳統日語中的被動表示的是「被害」的感情,所以不能用在一般物體上(非情物。例えば:手、財布)。

比如,日語中不這麼說:

私の手が蚊に刺された

私の財布が盜まれた

而是這麼說:

私が手を蚊に刺された

私が財布を盜まれた

要點:被蚊子咬,錢包被偷,受害者是我,而不是手和錢包。

所以手和錢包不能為主語。

不過,在西方的語言文化衝擊之下,

現代日語已經廣泛接受,不表示被害的被動用法。

比如:パンが食べられた(麵包被吃了,沒有主觀感情)パンを食べられた(我的麵包被吃了,我要挨餓了。好難過)2 關於自發狀態

這種用法被廣泛用於表達思想行為的時候

と思われる

と言われる

と考えられる

とされる

等等,表達的不是「被動」,而是「事實」。

雖然在中文中也能用被動說得通,

但是日語語法明確區分被動和自發。

可以這樣理解:

自發 = 被所有人/大多數人/廣泛地認為,所以成為了事實。

當乙個事情被所有人都這麼想的時候,

那麼這個事情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實了。(三人成虎)這種用法通常用在這樣一種語言環境中:

我想表達我的想法(と思う),

但是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不太有力,

所以我要假借「所有人」的名義,來讓這個想法看起來很有道理。

這樣既可以看起來高大上,

又可以不用多費口舌來解釋我為什麼這麼想:

因為大家都是這麼想的。

好吧就用「と思われる」好了——世界真美好!

2樓:亜恵恵阿由

謝 @龔老闆 斥巨資獲得的原文。通讀了幾遍之後可以確定是被動。想了想仔細看截圖的部份其實也可以明白,其實這事兒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懶。

其實確定被動前後這個主要答案並沒有什麼需要改的

因為答案本來就是在假設句子為被動句的前提下寫的

但是既然改了那麼多次答案索性還是來乙個分割線吧

很多中國學生對於てにをは等助詞容易以「連線」的功能來看,我的建議是將助詞作為「格的標籤」來看,即「用來標記它前面元素在句子中的語法角色」。這也是黏著語的乙個重要特點。

最簡單的例子:

本がある。

雖然在學習句型的時侯會看到「~がある。」,但不要把「がある」作為乙個整體,即:

不要理解成:本/がある。(/表示元素分隔)

而是理解成:本が/ある。

「が」為「本」打標記,表示「本」是「ある」這個述語的主語。

元素多一點兒:

先生が私

先生が①/私

老師(①が標記主語,即主動句的動作執行者)/

對我(②に標記動作「對誰而做」,以中英語法用語來說就是雙賓語中的間接賓語)/

做了(④動作)/

那樣的事(③を標記及物動詞的「及物」對應的「物」,即直接賓語)。

即以黏著語的思考方式去理解日語句子的組成。

在被動句中同樣:

私が先生

私が①/先生

我(①が標記主語,即被動句中動作的受影響者)/

被老師(②に標記被動句中動作是「被誰做的」,即施動者)/

做了(④被做的動作。因為是被動句,所以動作對應的が格是被動者)/

那樣的事(③を標記及物動詞的「及物」對應的「物」)。

圖中的句子:

言い方你的疑問在於を,所以可以忽略掉沒有影響的部分,把注視點集中到:

言い方をされた。

言い方を/された。

「言い方」就是上面我舉的被動句例子中的「あんなこと」,即「された」的直接賓語——「被誰做了什麼」中的「什麼」。這個「什麼」是做的內容,即「做了『說那種話的事』」中的「說哪種話的事」,並不是被動句中動詞的受動者,所以不能夠是被動句中的主語,不能是が格。

從句子意義可以看出來が格應是乙個人(通過前後文可以看出是作者)。被別人說「光看漫畫會變傻」這種話的那個人,才是那個が格。

3樓:鍵山怜奈

(這個語境下)無論如何不可能用が,只能「言い方をする」「言い方をされる」

從我第一眼看到這個句子的感覺來說,這裡就是乙個普通的被動,比方說語境下的意思有可能是別人笑話我漫畫看多了結果看成了白痴。

此處的「言い方をされる」就相當於別人對我說了這麼一句話,或者別人用這句話來形容我。被動句的使用範圍很廣,只要是站在我自己的視角上,就可以用被動來描述別人的行為。

認為表示尊他是毫無理由的。而且這句話的主語我覺得就是「我自己」。是敬語的可能性大於等於0可以忽略不計。

補充乙個(也可能幾乎是唯一乙個)用が的語境。「…という言い方因為這裡確實主語就是言い方。

講道理……我有點不知道該說什麼……

這個句子在我看來完全就是乙個理所當然的被動句,一開始稍微爭論了一下也就罷了,最讓我感到不知所措的是越來越多的人被帶到溝裡。

究竟是被動還是尊他,把上下文完整地讀一遍就能看出來了,如果這裡沒有省略前述的主語的話那麼一定不是尊他而是被動。就算是尊他也只能是言い方をされる先生是不是尊他驗證起來也不難。

當然最不可思議的是雨宮観鈴最近幾乎每答必錯,我都不知道是不是故意和我爭

4樓:

瀉藥Aaaaki正解

這句話的主語是某人(某人指的是大眾的一般說法,比方說動畫片都是給小孩子看的這種)

意思是被某人說了這句話。(被說的是聽說過這種說法的我們。就是說這種說法我們大家都聽說過)

言い方只是作為賓語

所以此處用を

請去理解意思不是去理解文法…

—————————

的確不是不可以理解為敬語那

但並不是

先說乙個不是理由的理由…

される本來就容易被誤解

一般來說(尤其是寫作時)容易被誤解的時候都是被動的。此時尊敬用なさる。

我們先把這句話基礎部分都拿出來吧。

読言い方

1)首先這句話沒有寫主語

顯然有這種「讀了漫畫會變傻」的說法是屬於一種一般認識。就是說被大眾所這麼說(別問我為什麼知道。「多年的經驗」)。

而被說的人也並不只是「我」,是「我們」。

你見過敬語沒有準確的確定目標的主語嗎?(什麼?你見過!?你是來抬槓的吧??)

2)如果理解為尊敬就變成了

したことがある……

這句話的意思也從表述(有這麼個說法)變成了傳達(某某人說了)

如果你要強行這麼說…那你必須要加乙個主語。

不然是個人就會問「誰說的?」

不符合語境

3)另外一位朋友說

「文章舉了兩個不同的觀點,乙個是支援電子辭典,乙個是不支援,雙方都是有道理的。如果是間接被動句,帶有貶低「不支援」的色彩,會有有一種很「失禮」的感覺,而且往往間接被動句帶有一種負面情緒。從整篇文章的基調來看,有些許不妥。

」抱歉我不懂「語法」

這個被動那個被動的看不懂。說話全憑感覺…

簡單的解釋這種說法的確有不太積極的意思

因為它包含著「雖然被這樣這樣說,然而怎麼怎麼樣」的含義

就是說在為這句話「平反」。

而作者之後也的確是在為這句話「平反」

另外你說的貶低「不支援」的說法我覺得是藍色窗簾。

4)說白了

這就是這麼個句型……

他雖然沒寫但本身包含著「以前一直被這麼說,然而…」

我沒看前後文看到這個句子的時候就知道之後肯定要舉反例。

我的閱讀量可真不大啊!

除了教科書就是初高中時的國語課文了…

它本身就隱藏著「雖然」的意思

我想對日語很熟悉的人對這種用法應該也很熟悉。

———————

總結;理解為被動,我可以理解為這是為了闡述這個現實

「我們大家都知道有這麼個說法。(可是事實並不是這樣)」的這種意思

理解為尊敬。我只能理解為這是作者在表達「某人說了這句話」的這個資訊

嗯?誰說的?為什麼這麼說?你寫這句話是為了告訴我有個不知道是誰的人說了這句話嗎?

想理解為尊敬?可以。但給我個明確的主語啊?

———————

不懂來問

不服來辯

為什麼日語課本的課文句子總是感覺看不懂?

郭艾倫仙界分部 就那我舉例吧,上初中的時候有問題問英語老師,她就說 固定搭配,等以後你有語感就好了 長大了看了一些語法書才知道emmm狗屁的語感,你講不明白,就撤語感,固定搭配,那我用你教?我直接拿著 固定搭配 背唄。有些時候真不是你菜,日語確實是那種所謂的曖昧語,但他的 曖昧 體現在不完全表達,而...

艾灸的正確用法是什麼?

魯戈 我給你提個與眾不同的建議吧,且聽我說來。其實,穴位是死的,方法是靈活的,正確方法不代表只有一種方法,而是學會變通,選擇最有利於自己,同時自我感覺最方便的方法即可。那什麼方法能達到這些目的呢?1 艾灸書上說的,也就是前人總結的經驗穴位,然後按他們說的乙個個穴位去灸即可,如果效果很好,你就這樣去灸...

俺 僕 私 在日語中的用法有什麼不同?

燕園學校 首先這都是第一人稱的表達方式,只是適用物件有所區別。私 第一人稱,男女都可以用。普遍說法。私 第一人稱,比 私 通俗的說法,是女子專用語。私 第一人稱,比 私 更加通俗的用法,以前東京平民區花柳巷女子的自稱。私 第一人稱,是一種自謙語,表示謙虛,鄭重的說法。正式場合用。私 手藝高超的手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