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審到底是乙個怎樣的職位?同樣是事務所轉內審,為何有的小夥伴覺得閒,而有的小夥伴覺得非常累呢?

時間 2021-06-01 22:41:02

1樓:內部審計淺談

內部審計是監督企業運營環節內部控制缺失的工作,在不同性質的企業裡面,不同發展階段,企業會有不同管理需求,內審要滿足所有的需求,不論是否合理。那有的內審在內控環境好的,工作會相對輕鬆,在內控環境差的會緊張一些,還有跟老闆要求也不一樣,老闆這段時間需要抓舞弊,那段時間需要抓流程,再隔一段時間要建立風險管控機制,企業胃口不同,內審工作量和內容差別就會千差萬別的,適應就好啊。

2樓:財會老司機

內審和外審還是很大不同的:

外審主要是針對財報是否遵循準則發表意見,內審主要是看公司的內控是否存在缺陷,查錯防弊。

而且內審不光是財務,還涉及到很多其他的專業,比如工程、資訊科技、造價等等,所以,範圍很不一樣。

再有,還要看公司對內審的定位如何。

說到底,外審對專業性要求高,內審對邏輯分析判斷能力要求比較強。

3樓:Eric 胡

內審是為數不多能夠以相對全域性性的角度認識企業的工作,但內審大多話語權薄弱,崗位職責不夠明確,業績評價無法落實,這也造成了內審工作在企業中存在一絲尷尬,在企業中也不太好幹。但在其位,謀其政,任何的崗位都或多或少能夠提公升自我,內審也不例外。

在事務所的外部審計是對財務報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錯報發表審計意見,所以最主要的是對財務報表的審計,雖然說財務報表是企業報告期內經營業績的量化體現,但畢竟報表是高度濃縮的會計語言,在執行具體審計工作時對於基層審計人員也就是按著以前年度的審計底稿去落實審計程式,但可能大部分人只去「落」了,是不是開飛機讓它「實」了,就有待商榷了。

因為題主有過外部審計經驗,所以我想通過你的工作經驗來學習遷移到現在的內部審計。

第一:把工作落實成文件。審計工作的文件是以審計工作底稿作為支撐,無論是在風險識別與評估階段,還是實質性程式階段,都有對應的工作底稿。

我拿貨幣資金底稿為例。大部分審計人員知道先做明細表,再做庫存現金盤點表和現金收支檢查表,再做銀行函證彙總表、銀行存款雙向測試表和細節測試表,再去做審定表,最後得出結論:未見異常,可以確認。

但是我見過很多小朋友可能連明細表都沒有做好,為什麼呢?經理一問,明細表上標註了外幣賬戶,匯兌損益測算了麼?其他貨幣資金中保證金是什麼性質,是否與應付票據進行勾審核對?

如何保證銀行賬戶的完整性,是否列印了銀行賬戶清單?年末年初餘額變動較大的原因是什麼?

這些看似簡單,卻是我問過別人的,別人也曾問過我的問題,但背後反映的卻是工作的不到位,這種不到位不全是態度問題,也有基於經驗不足的原因。對於內審工作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你在做內審的專案時,要去多研究以前的工作底稿,去看看每張表的背景和意義,大多業務可能差不多,但對於出現頻率較少的業務要引起更大的重視,了解業務背後的原因,切記眼高手低。

第二:把文件連貫成思路。如果你做外部審計就是去要資料、執行程式、調數字,那真的是太沒有意思了,現在外部審計在中國其實是具有較大許可權了,你可以去跟任何人溝通:

從乙個出納的資金審批流程,到銷售部門招投標程式,到企業的人力資源現狀和行業工資水平,再到整個企業的運營狀況,你基本上都能找到人去問、去了解。雖然內審工作有時很尷尬,但是畢竟還是有一定許可權,所以去看看這些制度是如何設計,如何執行,如何修正,如何評價,你會対整個企業的運營管理有直觀的認識,對你以後也大有裨益。

(1)Upper management in the maintenance of the firm's system of internal

control維護企業的內部控制

(2)Upper management in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firm's

operations提公升企業運營效率

(3)The external auditors in the conduct of the audit of financial

statements協助外審審計財務報表。

之後我會在CMA(美國註冊管理會計)專欄更新相關知識

HU說最接地氣的CMA

4樓:

4年事務所剛轉內審1年。好玩得不行,目前感覺非常好,享受中。我之前就是因為覺得事務所的工作基本都是在掩蓋問題,報告只是為了應付有關部門或單位,毫無意義才結束的工作。

本來想重點發展副業了,機緣巧合進入了內審領域。我們公司正處在快速成長期,各類制度及內控流程在逐步建設中,所以有問題的環節其實非常多,相應的審計人員發展平台也比較大。挺忙的,和事務所差不多,但是如果你是喜歡追根究底、好奇心強、比較好戰的人,這個工作就非常適合你啦。

5樓:鳳兒8858

事務所工作六年,轉企業內審兩年,對此也算有親身感受。外審和內審的做事思路上有所不同,外審更側重於財務報表審計以及一些併購、資產清產審計、離任審計等,其審計內容及報告格式相對固定和單一,按照標準審計程式執行,只要底稿完成,程式到位,可以沒有發現任何問題,對於報告提供合理有限保證。但是內部審計不一樣,首先內部審計主要是審核業務,即可能是內外部舉報、老闆指派等去查乙個案子,這個時候老闆關心的是結果,對於審計過程及手段、底稿都不是重點,你隨意就好,但是一定要查清楚我想知道的問題,所以沒有標準的審計程式、報告格式,一切靠自己,外部審計的那套方法及書本上的那套程式可能在這裡都派不上用途了,這個時候就需要乙個思維轉換,即結果導向審計,同時還要各種頭腦風暴,有點類似警察查案。

另外,有些內審還有內控評估職責,這類就相對好點,審計程式與外部事務所做的那套內部控制審計類似,搞清楚流程是怎麼設計的,實際執行如何,關鍵風險有沒有被有效控制等,編制一套風險控制矩陣,對於每個控制點按照程式抽些樣本核實一下,就OK了,發現的問題形成報告甩給業務部門去改吧,同時通報給管理層,形成威懾。

至於為什麼有人轉到內審有人閒有人忙,這個就涉及多個因素:例如,企業的規模(小企業/大企業/上市公司)、企業的性質(國企/內資/外資(日資/美資等)等)、企業型別(製造業/服務業/電商企業等),不同企業審計部在架構中差異較大,領導重視程度不同,賦予職責不同,審計部本身的規模不同,具體到部門領導水平、審計方向等都可能影響到審計人員的工作程度。比如,有些公司審計部就是老闆的槍,指哪打哪,我讓你們幹什麼就幹什麼,這就是領導風格問題;有些美資企業,很常規的按照流程分子公司每月審一遍,範圍、目標也很清晰,那做起來相對就輕鬆一些。

那像我們這樣的審計部,一年有N個專案要按計畫完成,否則考核不達標,另外還要隨時聽上面領導指派,查各種舉報案子,防不勝防,自然就忙得焦頭爛額。

其實忙與閒,更多的在個人,同樣乙個部門有人閒有人忙,即使做同樣的一件事,有人想的周到,做的細緻,想要多學習東西,自然要多下功夫,而有的人純粹混工資交差,那能一樣嗎。

好了,我想說了這麼多,你應該懂了!

斑馬英語裡的英語老師到底是怎樣乙個職位?

努力的小太陽 真的感覺這就是個糖衣炮彈的職位。工作巨無聊,斑馬英語輔導老師的工作感覺就像是雞肋。乾久了人真的容易變傻,我都沒有努力工作的動力。也鍛鍊不到老師的什麼能力。如果你想當講課的老師,還是別來這裡了,因為這裡它根本就不注重什麼教學,你就是個銷售 客服。這裡的管理團隊我也覺得不行,根本沒有什麼威...

教員到底是乙個怎樣的人?

曹學鵬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我覺得用這句話去評價教員的一生頗為貼切。運來時,八年趕跑小日本,三年推翻了蔣家王朝,又在建國初期,把美帝國主義硬剛回去,後來中蘇戰爭,中印戰爭,屢戰屢捷,敵人聞風喪膽,國防事業方面,兩彈一星,徹底解除了核威脅。就問問這樣的豐功偉績,還有誰?然而,晚年的教員卻不...

元朝到底是怎樣的乙個時代?

王嘯天 糾正乙個概念,很多國家是大蒙古帝國的附屬,而不是元朝的附屬,這個是兩個概念。元朝忽必烈與東蒙古 十字軍王爺 中亞海都汗之間長久的戰爭,並不是爭奪元朝的皇帝,而是蒙古帝國的大汗之位。也就是說,元朝是大蒙古帝國忽必烈汗在中國這塊地方建立的王朝,不能等同於大蒙古帝國,當然,忽必烈又乙個身份就是大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