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乙個很有趣 很有價值的問題是否比寫乙個優秀的回答更難?如果是,為什麼?

時間 2021-06-01 08:40:02

1樓:

你認為乙個問題難是你還沒有遇到或者意識到這個問題你認為乙個問題難以回答是你知識儲備還沒有達到回答問題的水平難易是相對的,不是取決於問題本身,而是你自己所謂難不過是你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問題罷了

2樓:

我覺得這本身就是乙個好問題。說幾句我的看法:

回答,是已有知識儲備的檢索和釋放;提問,是無法從已有知識儲備中分析、比對、抽象、綜合出答案時才會出現的行為。粗看之下,好像無法比較哪乙個更難,其實未必。

回答的優秀程度是建立在對已掌握的資料或技能的有效利用程度上;而問題的優秀程度,則隨著你已有的知識和技能的增長而增長。你的知識儲備越豐富,人生閱歷和社會經驗越豐富,思考越深入,提出的問題就越高階、越深奧、越超前。因此對於個體來說,似乎在人生的某乙個階段內做出其知識和能力範圍內的最優秀回答是完全可能的(下限人人有),而提出乙個最優秀的問題則是難以達到的,因為人具有無限潛力,不論如何努力,也不可能在某個階段達到知識儲備的巔峰,以提出更優秀的問題(上限不封頂)。

但從另外乙個角度來看,事情又會有變化:

讀遍先秦諸子著作後,你會驚訝地產生這樣的發現:許許多多在中國諸子著作中都已經被提出來、而且相當一部分也已被回答的哲學問題,在今天看來仍然是相當超前的,甚至從古希臘梭羅開始到現代的羅素都從未涉足過。可是,你未必會覺得已經在諸子著作中找到了令你完全滿意的、終極的答案,即使他們的回答再兼具文理之美。

不僅如此,你甚至無法在目前的任何一種學說中找到完美答案。換句話說,諸子提出的許多問題,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都不能很好地回答,不少方面的認識甚至出現了大幅度的退步。你說提問難還是回答難?

這也是為什麼屈原的《天問》至今都是偉大作品的原因之一。《天問》中的許多問題,實際上凝結著作者本人對人類誕生和發展的深深思索,思索不得,然後問天。然而既然到了問天的地步,也就說明答案的難以找到。

你說呢?

3樓:chen辰

我覺得這個問題不能簡單的一概而論。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情況,自然答案也不一樣。

比如現在社會中的商業活動裡強調的是,你有乙個想法並沒有意義,有意義的是如何讓它變為可以實際應用的技術並創造社會價值。這個過程裡,得到乙個想法就好比你發現乙個問題。這兩者都是獲得乙個思路,乙個方向。

但是具體指明的物件缺還未存在。而從想法層面轉變到做法層面,就是回答這個問題了。顯然公司更看重的是你如何把這個東西實際的做出來,而不是你在腦子把它想出來。

舉個其他方面的例子:我思故我在。除了思考本身可以確定以外,如同《黑客帝國》所講的一樣,你如何證明世界是真實的?

這個問題說出來容易,但是你要證明你的答案,確是極其複雜。

當然某些情況下,提出問題本身就是意義非凡的。舉個栗子:「日心說」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

但是在這個概念提出來之前,沒有人會意識到這個問題。或者說你就算想到了,也只會覺得你想多了,並不會真正意識到它存在著正確的可能性。。。當你有勇氣提出並承認這個觀點存在正確的可能性,就已經非常之不容易。

而後面觀測以及證明相對來說就簡單了不少。因為突破這個思維的桎梏,破除這種強大的思維慣性是很難很難的,這一點在某些科學研究方面尤甚。

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提出問題和解決/回答問題兩者本來就是相輔相成。在特定的情況下還能分個高下。想要籠統的去定義它們,應該是毫無意義的。

數學老師上課問了乙個很有趣的問題,數學的本質是什麼?

就是這個問題導致了數學中區分出形式主義 直覺主義 邏輯主義等不同的派別。每個派別對數學都有不同的理解。只不過,絕大多數人都是在依據直覺進行數學演算,然而被問及數學本質時會選擇用形式主義的方法去回答。形式主義認為數學是一種語言,而數學研究就是用數學語言寫出符合語法的句子。這是一種極為穩妥的回答。 來來...

如何判斷乙個知識是否對自己有價值?

因為Stronger37 建議自己寫乙個式子,什麼時候都能用。1.把自己能想到,能影響到知識價值的事件 包括個人影響因素 都列出來。2.選個合適的參照物,定乙個值。3.按照第二步的值確認第一步每個事件不同影響程度的乘數 乘起來就是值的近似值 4.列出式子,以後用這個式子計算。另外,如果發現有其他影響...

學生追問乙個不是很有必要的問題老師說學生槓,如何解決(見詳情)

明明是你 說實話,我就是死槓的那種學生。不過我槓的是語文,英語,生物這種沒有固定答案,答出關鍵點就能給分的學科。當然,英語有固定答案,但是,誰讓我理解不了出題人的意圖呢。對於題主說的這種情況,我認為學生愛學習沒有錯,老師認為學生不需要掌握第二種方法也沒有錯。關鍵是這個學生沒有做到學有餘力的拓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