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普通話中,ai ei ao ou 越來越像單元音?

時間 2021-05-07 03:01:48

1樓:fanvr375

我完全不覺得像

提問者可以思考一下,為什麼「DOTA」被翻譯為「刀塔」?「MOS管」有些北京人會讀「帽斯管」?

很顯然,北京的雙母音完全沒有單化的趨勢

2樓:jointer

普通話的所有韻母都是乙個音素,例如ai就是英語字母i的發音,如果要從a向i滑動就不需要設[ai]這樣的音標了,英中國人和中中國人都不會願意搞些畫蛇添足的事。

例如這個音標在中世紀就是記為ae的,如果有個單字母可以代替ai,人們也會樂意採用的。

3樓:神晶

注意概念:當前被稱作「普通話」或是「現代標準漢語」的這個東西可以說是一套以老北京讀書音為模板的人為規定的語音系統,而乙個人為規定的標準是不會自發演變的。

於是回答是——沒有「為什麼」,它就是變成這樣了。比喻來說就像無數蝴蝶揮動翅膀引發了一場風暴,最後我們只能說「風暴就是這樣發生了」,無法總結出究竟是哪只蝴蝶引起了這一切。

4樓:漢言

普通話的ai ei ao ou 從來就不是雙母音。

單元音也不是沒有動程,沒有動程只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狀態,實際語流中的單元音或大或小都有動程。

不過單元音的動程和雙母音不一樣。單元音的動程是圍繞乙個「標準狀態」上下波動。也就是說單元音是由一系列大致相同的「母音粒子」連線而成的。

真正由乙個「母音粒子」構成的單元音只是一種理想狀態,實際語流中的單元音都是多個「母音粒子」構成的。

不同的語言裡單元音的動程是不一樣的。有的表現為動程較小的「單化狀態」,有的表現為動程較大的「多元化狀態」。實際上兩種狀態本質上是相同的,區別只是各自的「母音粒子」有多有少。

構成單元音的「母音粒子」之間是沒有界限的。也就是說從開始到結束聲腔姿態和氣流都是連續漸變的,聲音在聽感上不會出現間斷和突變。

前後兩個母音相拼時,你會感受到拼接處也是逐漸變化的,但是也會同時感受到其前後音質的明顯迥異。如果把單元音比做乙個線段,那麼兩個母音相拼就是兩個線段前後搭接。如果兩個母音不能搭接就會出現斷音現象,也就不能相拼。

不能相拼的兩個母音相連,從聽感上會判斷為兩個音。

雙母音實際上就是兩個不能相拼的母音的緊密結合。比如:英語的au。

母音a的後面除了可以「拼接」它的「衍生音」(哀熬安骯)以外,不能跟任何母音相拼。也就是說a後接u時只能發成兩個有裂隙的音。不過實際發音時雙母音au可能會發成「啊毆」,甚至會發成「啊熬」。

當發成「啊毆」的時候聲音還是有裂隙的,還是雙母音。當發成「啊熬」時候聲音已經沒有裂隙了,此時已經是單元音了。

對於「啊熬」這個音,普通話母語者會判斷成大口的「熬」乙個音,而英語母語者會判斷成「啊」後加乙個模糊音「屋或毆」兩個音。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英語有單雙母音的對立,而普通話沒有單雙母音的對立。對於英語母語者會自動把不標準「啊熬」往標準的「啊屋」靠,而普通話母語者則會把不標準的「啊熬」往標準的「熬」上靠。

英語的au一定是個前響雙母音,而普通話的ao最多就是在「熬」的開始時聽感接近a。

有人說雙母音就是從乙個音滑到另乙個音。實際上對於兩個不可拼接的音來說是根本不可能「滑到」的。au只是發完a後調整氣息快速發出乙個弱的u,中間是斷開的,沒有其它的音。

即使發成「啊歐」,中間也沒有其它的音,仍然是斷開的。但是發成「啊熬」的時候,中間是沒有間斷的(a是可以滑到ao的)。——乙個音是否能非常平滑地滑到另乙個音取決於後乙個音是否是前乙個的衍生,否則就會間斷或音質突變。

簡單地說,單元音雙母音就是取決於「聽感鎖定」。你腦子裡鎖定為乙個音.它就是乙個音,你腦子鎖定為兩個音.

它就是兩個音。沒有人聽到ai的時候腦子對映出「啊一」,除非你不是普通話或北方官話母語者。

5樓:安定醫院在德勝門II

認為普通話雙母音是受了外語影響才單元音化的,是一種充滿開拓意義,以致跨越合理邊界的創新性說法,反應了持該觀點的人士別具一格的學識和思維水平。

當今社會,影響最大,且相對處於上位的語言,只有英語了。把英語的雙母音發得近乎單元音,一定有助於富有中國特色的英語變體形成。

6樓:劉小倦

emm具體怎麼單化。

ai說成//,ei說成/e/,ao說成英式英語的or(我打不出來音標),ou說成英式英語的o(一樣打不出來)這樣嗎?

感覺只是一種口音吧,也說不上普通話單化。

7樓:微言大義的翅揚

沒有為什麼,很正常的語音變化而已。

其實普通話中同時在發生著雙母音單化和單元音裂化,只是後者不太容易被察覺罷了。

反對另乙個荅案說的「洋腔洋調」論。

任何英語主流口音中的雙母音都沒有出現任何單化的跡像,因此普通話雙母音單化不可能是受英語影響造成的。

8樓:英語肌肉痠痛

是人就要有趨同和向上的意識,國家教育機構365天的學校教育,再加上每年幾十萬回國的留學生,中國人的嘴就慢慢變得洋腔洋調了。不知不覺。

不知算不算得上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人類口語改造。不光改造了發音,也改造了人的思維意識。人變得更富有邏輯性了。

漢語普通話中「ai ei ao ou」四個韻母的後半部分,有沒有可能是近音 j w ?

夜深沉 根據近音的定義,j 跟 w 發音部位靠得很近,分類上歸為子音。可是,在漢語普通話的發音中,ai ei ao ou 的結尾並沒有發生 發音部位靠得很近 的現象,甚至相當疏離,並且這四個前響復合母音在口語中都有單元音化的趨勢,表現為 ai ei ao ou 的發音接近於單元音 e o 何談尾部是...

古代詩人不說普通話,為何寫出的詩用普通話念出來還那麼順暢?

胡明威 首先,有一部分音是變化了的,而且距今時間越久,差異越大。但是從中古到現代,大部分音還是沒有變化的。其次,有部分韻母在變化時,所有此韻的字都變成另乙個韻,而不是每個字分別變化。比如 m集體變成了 n。第三,聲調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個在詩歌用韻上也體現的很明顯。下面舉幾個不太押韻,而大家又耳熟...

普通話起源?

已登出 看我的回答前,首先確立兩點共識 1語言發音在歷史中是漸變的,不存在絕對的繼承與變化。2,基於第一點,不要計較各地方言誰更像古漢語。那麼現在梳理一下普通話的誕生脈絡。我們先把回到六百年前,古代也是有語言語文教學的,所以音韻學也是古代研究的一部分,而且是官方很重視的一門學問,古代的官方發音通常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