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各位醫學生們,生理學真的很重要嗎?

時間 2021-05-07 01:03:46

1樓:獨善

如果是單純為了應付考試,那麼就考試範圍內容而複習,如果是為了以後工作上的應用,建議更好更用心的去學習,還是把它弄會。畢竟以後需要用到的時候,更多的時候是沒有那麼多時間重新去學習。

2樓:李王星

重要呀~本科階段會覺得這是乙個很重要的基礎課且容易掛,也是學習其他後續課程的基礎(比如病理、內外科),學好生理,有很多別的知識點就很容易理解。

如果進入研究生階段或者臨床,生理學基礎總是莫名其妙猝不及防的悄悄出現在工作學習中,很零碎,但很奇妙,一開始總會恍然大悟,對對對,這個點我學過,慢慢就會和臨床實際結合起來融會貫通。

說點題外話,比如要做一些基礎研究,或者稍稍跨界一下,學好生理生化會有很大的優勢,生理學在生物學、藥學等領域都屬於交叉知識範圍,如果要做一些基礎科研,生理學很重要哦。

3樓:Wen

生理學」是醫學基礎。

學會了「生理學」,才能對照著學「病生學」。

學完了「病生學」,才能理解疾病發生的原理。

理解了疾病發生的原理,才能繼續學「內科外科......」

所以說——「生理學」很重要!(本來想加個醫學生專業表情包,但這階段為了埋頭苦讀,表情包全刪了【捂臉 ♀】)

4樓:熊小喵

從考試的角度來說,很重要。我記得生理是6學分,內外科那麼厚一本,9學分,所以學分比重就能看出來了。另外,考研,考執醫這些生理都佔挺大一部分,所以說生理很重要。

從做醫生這個角度來講,生理很重要。學生理不僅是要背書,而重要的是要理解。如果熟悉了這些機制,以後的病理生理,內科等等課程,你會自己發現比別人更容易理解。

更重要的是可以建立自己的思維框架,對一些疾病,症狀能有自己的分析思考過程。我之前乙個很優秀的老師,八年制畢業,30歲評上副主任醫師,他說過,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東西其實是很重要的,把這些積累好了,等到了四五十歲會發現自己和別人的差距,這就是為什麼有人可以當主任。

綜上,生理很重要。

5樓:g啊功夫

重要啊,

考研都要考,能不重要嗎

而且之後的病生啊都會和生理有聯絡

學醫每個專業課都很重要,每個課程之間都有或多或少的聯絡,學好生理,你學其他的也會相對輕鬆些。而且,你將來上pbl,mbl都會用到這些知識的

6樓:雅林

當我隔壁的文科生來問我三磷酸腺苷是啥的時候我就知道,這門課他八成是要掛了。以後見習實習的頭幾次查房提問大部分都是生理學的問題看你基礎怎麼樣。

7樓:「已登出」

很多人對我說過生理學很重要

乙個是我大三學姐,當時我還是剛入校門的小萌新,學姐已經面臨實習,只是回學校旁邊的出租屋拿些之前的書,據學姐說我是這一屆她唯一認識的新生,所以帶不走的書就留給我惹~~最後一句交代是,真的,生理學能學多好就學多好,後來聊天還說過一次,後面連了好幾個感嘆號

真的感謝我學姐,但是我當時年少輕狂,幹了好多混蛋事兒第二個是我生理學老師,第三個是考研冬令營的老師emmm 還有眼見我誤入歧途只能期末狂背書的室友,覺得我有一段時間真的迷失了,而且是在學習很重要的橋梁課程的時候,有的人會說我太貪心,想要魚和熊掌兼得,但是我心裡清楚,有的東西真的相輔相成,我不是有捨有得,而是沒能理性面對,,,

祝好運,加油

8樓:岑涔

哈哈哈,其實到大四,大五的時候就覺得生理學簡單了,剛剛開始接觸,沒有反覆臨床症狀生理功能的推敲和刺激,所以剛剛開始覺得難,後面就發現這是一本小可愛

9樓:CoulsonTan

emmm…… 生理生化,必有一掛(劃掉)

先引用劉忠保老師常說的一句話「走著走著,花就開了」

我認為醫學課程得前後得融會貫通,各個學科之間的交叉其實很緊密,把生理學學好,是一件一勞永逸的事情。

生理的重要性可能在初次學習的時候體會不出來,後面隨著病理生理學和藥理學的學習,會發現生理學的基礎如果打好了,學這兩門課更輕鬆。甚至後面你學完內科,再回來讀一讀生理學,又會有很多新的體會。

10樓:一恍十年後

11樓:華芷

非常重要,生理學就好比告訴你身體怎麼執行,知道正常身體怎麼執行,才好理解疾病怎麼發生,是身體執行的哪一環節出了問題。你看,就是這麼重要!好好學吧ヾ ^_^

12樓:angki

很重要,是學習的基礎吧,我當時沒好好學,後來考研的時候才發現學好了能更好的理解之後的課程,所以,想成為一名好醫生還是很需要的

13樓:冉冉GYL

生理是一門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的科目,對於醫學類的學生來說。

但是它真的很難,如果不提前做好預習的話,上課時肯定會處於懵的狀態。

自從我第三節生理課小小打了個盹醒了之後再也沒聽懂一學期的生理課,所以建議在學習生理的時候一定要提前預習,課後複習。

生理解剖是醫學的教學基礎,所以一定要好好學習生理

14樓:Nordkapp

對於考試來說,生理學很重要很重要。對於學醫這件事來說,首先學的解剖及組胚講的是身體的乙個個零件,而生理學講的是這些零件及其組成的系統執行工作的一些規律,這些零件可以是乙個細胞也可以是乙個器官。生理學的學習能使你對人體基本或常見的生理過程及生理現象有大概的認識,而這些認識將會是以後其他科目學習的基礎。

要提前預習不然上課會很痛苦,課堂上至少要把重點劃出來,以便於有針對的複習,剛開始不建議做人衛的練習題,就像高一時老師不建議做高考題一樣。看生理課本時要專心和耐心,別被書上的那些字給繞進去,解決之道是做筆記,我習慣於看完一大段就把這一大段的重點給摘抄出來,這樣書看完了筆記也做完了,但是切記做筆記只是第一步,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是做完筆記要反覆看,因為做筆記是手段途徑,我們的目的是記住知識點,反覆看便會熟悉,熟悉之後更有助於從整體上理解知識點,如果說看一段便做一段筆記是孤立而細緻地理解每乙個知識點,那麼回頭複習筆記則是整體而有聯絡地把握這些知識點,通過前後對比或聯絡來深化對知識的理解。筆記≠抄書,抄書既浪費時間也容易讓你陶醉於自我感動,而這種自我感動無助於知識點的記憶。

因為我寫字慢,所以我在筆記本的OneNote裡做筆記,畢竟敲字可比寫字快很多很多,做筆記的時間少了,相應留給複習的時間就多了。另外做不做筆記因人而異,如果你反覆看書就能記住或者很好地理解知識點,那不必做筆記。

15樓:

重要,每種考試都必考!

但這跟你大學時學不學根本沒關係,因為,反正你也得忘掉。

具體解釋下:

首先各種考試,比如執業醫師,研究生入學,都是體系性的考試,生理,病理,生化,內科,外科是乙個知識體系,如果生理沒搞明白,那你的內科肯定不明白。複習內科的時候還得回去看生理。這種體系性的考試會逼著你把不會的知識點補全,反而會加深印象。

第二,生理應該是大二學習,待到畢業那會,估計你早就忘的一乾二淨了。

所以你別指望著大學學好生理就能如何如何,遠著呢......

當然,如果你想拿獎學金,或者保研資格的話,那你自己掂量了。

16樓:北枳

生理。我以前覺得學的時候沒啥,但現在,我大四了還在回頭啃生理,可以說是以後臨床科比如內外婦兒等等的基礎,學好了,真的事半功倍。考研也考,14%左右的分值,生理生化病理裡面最多的乙個。

順便說一下,之前也有人說過,每一門課都是很重要的,比如病生雖然考研不考,但比如其中的水電解質紊亂內外科婦兒幾乎都有,都會有章節介紹,只不過是在基礎上加了各自的臨床特點。

所以,好好學,別想重點,雖然應試可以有重點,以後上臨床,最好基礎紮實。

17樓:綠袖子

必須的必啊寶貝。基礎課程必須重視。這些基礎課程貫穿整個醫學體系,如果你以後跨專業或者非臨床考執業醫之類的情況,基礎課都很重要。

18樓:Garcia Xenia

我個人認為挺重要的

雖然比較難,但發揮著很大作用,尤其是在臨床醫學上,你必須要了解生理過程,才能理解的了病理變化,在臨床診斷上和結論方面非常有幫助

而且它和解剖課差不多,都屬於基礎課,對於醫學很重要的。

還是要好好學的哦,在醫學佔比很大很重要~^_^

作為醫學生,生理學這門課應該如何有效學習?

張海森 生理學有乙個鮮明的特點 動態性。它描述的是乙個個動作,一連串過程,一輪又一輪的週期。把書本上的知識,在腦海中還原成機體的動作,對於理解生理學至關重要。心動週期是最適宜舉例的材料了。你要在腦海中浮現出乙個心動週期內四個心室各自的壓力變化,與此同時各個瓣膜的開閉情況,最好合著心電圖 脈搏血壓的變...

學習西醫基礎(比如醫學細胞生物學 生理學)對學習中醫真的有幫助嗎?

易老 讀書時我也這麼認為,工作了才發覺是真有用,但我不是西化的工作,很單純的把脈開方。現代基礎醫學知識,這和西醫有根本區別,它不僅是了解人體和藥理變化,而且在中醫藥的使用中有非常大的指導作用,換句話說就是中醫理論的具象化。至於你們老師說的,我就不說對不對了,但既然學的是技術,那聽有操作經驗的人的話大...

把醫學 人體學 生理學 遺傳學等人類科學劃到人文社科是否更為合適?

星河Celia 不合適。您提到的各個學科,主要是西醫。西醫是建立在實踐 實驗基礎上的科學,具有可重複性 可驗證性的科學。它不僅僅是對現象的觀察羅列,是可以控制 推演 試驗的,是可以追求原理的。這就同人文社科有本質的不同。再舉個例子,曾經的心理學,玩的是弗洛伊德夢的解析那一套,很主觀。曾經貼近哲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