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博士到底多難畢業?

時間 2021-05-06 18:24:04

1樓:croyance la

為什麼有大神2年就畢業了,太厲害了?還是數學專業的。親們,能不能幫忙分析一下,怎麼才能兩三年就畢業?還有怎樣才能找到乙個好導師。。

2樓:Perplexed-H

雖然念了六年,學術成果比國內念書的小夥伴們差得不是一星半點,轉眼博士後又快五年了~一切都還好,慢慢來,不著急~老太太言傳身教的學術態度,我想受用一輩子應該不止在學術上~

3樓:李雨肖

慶幸半個月前答辯通過。座標東海岸IVY.

我們組沒有量化的畢業要求。我在組裡待了四年3個月,中途實習離開組四次總共10個月。組裡不缺博士。老闆念我完成了grant裡給我既定的小目標,在找到博后職位後,就放我走了。

4樓:

見過最快兩年畢業的,回國進了中南地區某985高校。現已是副教授,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也見過畢不了業退學轉行工作的,收入很客觀。

還有苦苦堅持的,不知何時能畢業。

5樓:終於到了MIT

3年前的問題回來還願了。我當時選擇先去香港大學讀了2年的研究型碩士。因為是全額獎學金且可進可退,就放棄了新加坡國立和莫納什。

當時幾個美國的博士牽頭做了博士留學工作室,我也有幸成為導師。不過截止去年,我已經完全投入到了研究中。因為我在研究型碩士的過程中發了一篇領域頂刊,於今年2月收到了MIT, UCB,Princeton 的博士全獎錄取。

本身我是沒打算去美國的,因為G/T考的都一般,但是有頂刊,背景又是港大全獎碩士,有一些加成,但是美國博士著實麻煩啊,想想當年亞太地區的全獎就是小兒科啊。

期間還去歐洲訪問了一段時間,現在對世界各地讀博基本都了解透徹了,大家可以準備精品問題直接向我付費提問,會用世界視角幫大家解決問題的

紀於波士頓,2020

6樓:謹而澤之

大家都總結得差不多了。導師是決定性因素。客觀因素而言,課題越新,越應用,實驗週期越短,組內裝置越齊全,越容易畢業。個人素質方面,提出好問題的嗅覺和表達能力最重要。

7樓:yrxwin

從親身經歷和身邊的朋友的經歷,我覺得畢業的難度快慢總體來說還是和導師有很大關係。

我有認識幾個實驗室的朋友,博士三到四年的時候,導師沒有了funding,就讓他們準備畢業,這樣最多四到五年也就畢業了。但是也有朋友三四年的時候導師沒了funding,讓他們轉其他組或者quit,這些朋友水平和專案進度都差不多了太多,這時候導師很關鍵。

至於資料統計的讀完phd的百分比,和難度其實不一定非常相關。畢竟很多人是自己quit的,並不是因為讀不下去,原因嘛,可能是覺得專業方向不喜歡,畢業以後找不到工作想趕緊轉行,也可能是實驗室的方向不喜歡,但也不想換實驗室重新讀了,各種各樣,這些因素要歸咎在phd的難度上有些勉強,我覺得應該說是「想愉快滿意地讀完phd很難」,但是想硬著頭皮讀完,那其實大部分人都是能做到的,只是由於機會成本太大,很多人放棄了。

8樓:

先上兩張圖,美國各學科大類的博士畢業率,引自http://www.

phdcompletion.org/infor

mation/executive_summary_demographics_book_ii.pdf

這個十年內能夠畢業的比例,當然讀了十年還沒畢業的基本也沒有畢業的希望了。

總體來說,美國本土學生有50%能畢業,國際學生有60%能畢業。男生在理工科表現更好,女生在人文社科表現更好。

所以說起來還是挺難畢業的。國際學生畢業率高,一方面是水平高一點,另一方面是沒什麼退路,不到萬不得已不會quit。而美國學生有可能讀著不開心就直接跑了。

畢業難度也確實看專業。純數學的定理證不出來就是證不出來,應用數學證不出來還可以跑跑模擬畫畫圖。

9樓:

不同學校都大同小異,一般來說美國數學博士要考三次,一次比一次簡單,第一次是prelim/qualify exam, 基本就是數學考試,純數分科考,有些應數綜合的考,甚至還有口試。第二次是開題報告,一般半小時左右,你要組乙個committee,有些學校要求乙個外系的監督,然後committee關門問問題。第三次是你的最後答辯,一般是一小時,最後也要committee 關門問問題。

基本上第一次考過了,總能畢業的。

一般會問出刁鑽問題的,恰恰是下面的聽眾,要是答得不好,關門問問題的時候會重點再問。我當時開題的時候,下面有個聽眾問了乙個比較難的問題,我當時腦子短路,轉不過來,答得很差,導致關門又被折磨了半小時。

10樓:紫背天葵

總體來說比國內簡單很多(某勸退專業)

本科同學在國內讀博的畢業基本都要求不知一篇SCI

碩士時隔壁實驗室乙個中國男生,最後發了幾片小一作文章,第六年被老闆斷了工資後PhD畢業,之後因在美帝找不到博后位置回國在top2做博后(逆趨勢而行)。同實驗室的中國女生第七年同樣被老闆斷掉工資,只有掛名沒有一作文章畢業,也因沒找到博后位置即將回國。而他們實驗室之前的學生在博士期間發了一篇Nature一篇Cell,所以基本可以排除老闆問題。

而我碩士搬磚的實驗室有個和我同級的中國博士畢業時九篇一作文章,現在在MIT做博后。

現在搬磚的學校裡(整體研究水平比碩士學校高到不可估量的程度),而同部門隔壁實驗室一美國博士同樣沒有一作文章,每次組會內容總和三年前我入職第一次聽他組會內容一樣,前年因申請畢業而被諸多PI(不包括他的老闆)建議延畢一年,當場和幾位PI吵起來。去年仍得以畢業,畢業時依舊沒有一作文章,工作也鳥無音訊。

總而言之,的確美國的博士比國內的好畢業,因此質量差距很大,但即使混到畢業,未來雇主在看到履歷的時候也會基本知道這人幾斤幾兩。稍微平庸一點的博士將來會成為千年老博后,而蒙混畢業的可能是連作博后的機會都沒有。

11樓:仗劍走天涯

我師弟讀到博二退學了留下一句話每個博士都是乙個逃難的歷程。幾年後在一家人工智慧初創公司由於公司被收購進入北美某大公司從事人工智慧研發。當然我們讀的學校不是大牛校,也不是野雞大學倒是。

12樓:

看導師,看專業。我是做原子層沉積的化工博士,我們組最快畢業的是乙個印度人,兩年半。據說睡在實驗室。

多發文章能在各方面幫助早畢業。發文章也是套路,掌握套路以後就是時間和精力的付出了。

13樓:shady

導師善良,好說話,牛又不會太牛。你呢最好就科研能力中下等,社交能力中上等。讓旁人看了你的結果挑不出大毛病但你跟你導師自己清楚這個組離了你照樣玩兒的轉。

這種,最容易畢業。導師太中意或者太不中意都不好哦。另外,看專業。

14樓:東陽瘦

平均而言一點都不難。很多人混一混就博士畢業了,數學領域。而且只要你找到工作,老闆幾乎都會放人。

我認識的若干美國名校(top20以內)數學博士根本就不懂數學,當然這些數學博士也基本都不在高校工作,除了乙個去了某teaching school的。

15樓:Konata

乙個比較勵志和傳奇的故事……

教授七八十年代在Princeton念的PhD。上完第一年課後開始選導師和方向,當時跟了個做天文學理論的老闆。老闆人倒是挺和藹,對學生基本放羊狀態。

當時覺得心裡有點慌,他便打聽起以前師兄們是怎麼過的。

聽說一哥們兒之前也是選的這個老闆,老闆一開始就塞了個大的課題給他。

這哥們兒接了課題後開始研究,但搞了五年還是弄不出來,沒了獎學金,只好休學。沒想到五年後他居然把理論弄出來了,順利拿到PhD學位。

老闆很驚奇,問他這些年幹什麼去了。他說自己在學校附近開了家理髮店,嗯,賺的還挺多的……

教授聽聞這個故事後,敬佩之餘,果!斷!換!導!師!

16樓:風城狗搬磚

老闆大略分兩種:學者式的和經理式的。

這是個連續的分布,各位老闆都落在「學者」和「經理」之間的某一點上。

學者式的老闆就是刻板印象中的學究;出於對學術的崇敬,他會很嚴格地要求學生。如果乙個博士做不出東西來,要麼延期到做出足夠的成果,要麼拿著碩士學位證走人。

經理式的老闆則是把課題組當乙個公司來經營;他負責拉經費定方向,而學生就是白領工人。經理老闆同樣嚴格要求學生,但是更多地是出於「收益率」和「費效比」這樣的考量。經理老闆希望學生產出的成果能cover消耗的經費。

如果學生不行,經理式老闆肯定想趕緊把這個學生送走畢業算了,別再留在組裡浪費資源了。(前提是學生不能差到影響課題組的聲譽)

17樓:醉裡挑燈看劍2018

這個問題主要是看導師了。

導師有好相處的,也有不好相處的,但是能不能畢業,什麼時候畢業,都是人家一句話。

說得再實在的,跟導師的關係處好點,畢竟大家以前也不認識,也不是熟人親戚。

其實,要真說每個博士生的研究能力天差地遠,那也未必。其實,老外也挺講究人與人相處的人情的。

做好科研,跟導師相處好,什麼都好說。

18樓:綠野仙蹤

就理工科直博而言。難度和清華北大中科院某些所比較差不多。都取消了畢業年限。看老闆心情。大概率在6到9年。其他國內學校一般5年。只要你能耗,心理素質過硬,不難。

19樓:SigmaLive

比「博士有多難畢業」更應該關注的是「博士畢業後有多難」。前者大多是個人意志能控制的,後者就複雜多了。讀書期間難的不是讀書本身,而是你看著同學都出去掙錢積累經歷了,而你還在學校裡讀書的這種壓抑感。

所以,我經常是勸人讀博要慎重的。大部分人讀書是為了掙錢養家,碩士確實更合算。

20樓:

今天可以來打答一發了,昨天答辯結束,五年半。再加之前兩年碩士,四年本科,讀博成功讓我接受高等教育的時間跟初等教育的時間等長。總結周圍無數人的經驗告訴準備讀博士的人一些人生的小經驗,在美國讀博士基本靠情懷,選導師如同二次投胎。

21樓:鵪鶉

很難。

首先,你需要找到乙個博導。不要笑,有的學校在錄取博士生的時候,是會有一部分人不分配導師的。。。所以你需要自己來了之後找導師。

其次,你的導師需要有經費,來支援你的學業。美國的博士,一年的學費大約是3萬美金,生活費大約2萬。如果沒有獎學金,這部分全部要自己掏,一般家庭是支援不住的。

至於富裕家庭……除非你讀博是來享受生活的,否則自費讀博也是吃虧,不如花錢幹點別的。

並不是每個學生都會有經費。你有可能找不到好的導師,只能找乙個不給經費的導師收留。有可能導師叫你做各種科研,做各種專案,最終也並不能夠申請到任何經費。

有可能導師認為你進度太慢,把你的經費停了。

再次,你需要通過層層答辯。比如qualifying exam,通過了才能繼續,連續兩次不能通過就要退學。雖然fail的概率不太高,但是一旦輪到你倒霉了,就是100%。

而且即使僥倖通過,後面還有更難的general exam和畢業答辯等著你,如果qual都過得勉勉強強,後面怎麼辦呀。

現在美國化學碩士畢業生在美國找工作有多難?

老問題了看起來,難不難還是看個人能力。有的人offer滿天飛,有的人寸步難行。找工作永遠是個例,大資料是沒意義的。乙個行業如果缺到什麼渣渣都要的話,很快這個行業也會飽和,走向只有優秀的人才留下來的結局。Nothing is easy 我是非牛校PhD,物理化學專業,所有發表文章十篇,雜誌IF 8 9...

剛畢業就買房到底有多難?

南方18線地級市,粵北某山區城市 市區河景房,去年11月份左右買的 我7月份畢業,工資乙個月4k 9000多一平方,144平 首付出了65萬。車位15萬一次性付清。只有車位的第1年物業費480元 我自己出的。 TTUNDSKY 很難,如果沒有父母大發慈悲,把首付交了 一線城市一套房隨便300萬 那1...

德國工科碩士畢業到底有多難?

我們學校有和德國合作的雙學位 很多TU9 但是德國的畢設拿回來學校是不認的,理由是太水。不過異國求學的困難也不只是學業吧。 陳小天 我先說一下我的情況,國內本科材控,來了德國轉了專業機械,現在第三個學期,算上轉專業要補的3門殺手課,一共要過18門。現在為止已經過了11門,3月份還要考3門。實習已經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