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和獨立思考問題哪個更好呢?

時間 2021-05-06 12:04:21

1樓:張大龍

我覺得,這兩者之間是不矛盾的,是有機結合,相輔相成的。此所謂:珠聯璧合。

文字,是,是傳播的一種途徑。是古人把自己的優秀的思想,以及一生的智慧型記錄下來,想要告知後來人一些道理,誤區或方法,是他一生思想的凝結,智慧型的提煉,經過處理以文字的方式呈現給大家。這前提是是他的思想,他的智慧型,他可能經歷過,失敗過,實踐過,再反覆嘗試最終用一生的經歷和時間寫了一本書,那不單是文字。

所以說,那是他自己的東西,你要讀完經過思考想出屬於自己的東西。那個是別人的,這個是自己的。依靠別人而來引發自己的思考,思想上的火花。

再說了,讀書就是為了思考,不思考讀那麼多書幹什麼,不讀書你思考什麼,乙個人只有對他知道的事情才能加以思考,懂得更多,才能思考的更全面。才能更準確的做出判斷。腦袋空空的,也沒有經歷,你說你思考什麼,拿什麼來思考。

這個問題叔本華說的很透徹,建議大家去網上看看。

2樓:李桃蹊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援引孔子《論語·為政》

翻譯版:

讀書的同時更加要善於去思考,正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然而只是埋頭苦思不進行書本知識的汲取,也只能是流於空想,問題仍然得不得解決。

3樓:古讀

閱讀是通向精神生活的一扇門,它可以引導我們進入精神的世界,卻不構成精神生活本身。——普魯斯特

好書了不起而又美妙的特徵之一即在於, 對作者而言, 書也許可說是"結論", 對讀者而言, 書則是「激發」 (由此可見閱讀在我們精神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書本當然重要, 但也有其限制)。我們會強烈地感受到, 作者離我們而去之際,正是我們自己的智慧型萌發之時。作者所能做的一切是激發出我們的慾望,我們卻期盼他提供答案……這是閱讀的價值, 同時也就是它的侷限。

要讓原本只是一種激發的事情變成項訓練, 這是強使閱讀扮演它擔不起的角色。閱讀是通向精神生活的一扇門, 它可引導我們進入精神的世界,卻不構成精神生活本身。

我們內心深處有某些我們自己不得其門而入的角落,閱讀則提供了開啟心靈門扉的神奇鑰匙,即此而論,閱讀在我們生活申扮演的角色令人讚嘆。然而另一方面, 如果它的功用不是將我們內心的生活啟用, 而是乾脆取而代之,如果真理對我們不再是乙個惟有通過自己心智的努力趨赴的理想,而只是些物質性的、存在於書頁之間的東西,如同別人已停停噹噹釀好的蜜, 我們只需舉手之勞, 從圖書館的書架上取下,機械地翻閱即可, 那閱讀就變得危險了。

把讀書當作修行,則未免將其看得過重,閱讀本不過是一種刺激。它是通向精神生活的一道門檻,能將我們匯入精神的世界,卻遠非精神生活的全部。所以,即使是最好的書,有時也應棄之不顧。

以上摘錄自《擁抱逝水年華》——阿蘭-德波頓,上述的觀點是來自普魯斯特對於讀書的看法。

4樓:讀書的兔子

看書是學別人的觀點,但是終究不是自己的

只讀書不思考,就是人云亦云,就算他是聖人,我們也不能完全信服只思考不讀書那就是天馬行空,完全在架空世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不可自拔辯證的看代問題,參考別的人觀點,多一些主動思考,加油呀!

男女是否有基於性別本身的特質和思考問題的方式差異?如果有,社會規訓對這部分的特質會有影響嗎

大象 有!但不是因為生理特質遺傳下來的,而是通過主動模仿和被動教育形成傳染,在社會共識之下形成的一種約束而已。我們從小就被告知,男孩要勇敢,做個 男子漢 不然就是個 娘娘腔 而女孩要溫柔,做個 淑女 不然就是個 假小子 當我們為孩子購買衣服 文具或者其他的生活用品時會發現,商家往往會預設藍色是男孩的...

你在生活中是怎麼做到快速思考問題和處理資訊的?有什麼技巧嗎?

十五樓的風景 在飛速發展的時代,不管什麼事都要講究速度 效率。而思考能夠快速領先他人一步,更是很多人的制勝法寶。麥肯錫公司南韓公司的創始人赤羽雄二的 零秒思考 書如其名,就是教你快速思考,瞬間抓住問題的關鍵,清晰表達 做出準確判斷。簡單來說,就是運用A4紙整理思維碎片,集中1分鐘時間進行 頭腦體操 ...

閱讀量和獨立思考哪個更重要?兩者有什麼聯絡?

啃大雞 我的看法是,不讀書顯然不行,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思考顯然也不行,因為沒有思考就不可能將知識消化。我認為思考比讀書重要,原因如下 1.只有經過思考,才能把死的知識變成活的知識。直接閱讀而沒有思考所獲得的知識,用叔本華的話來講,是 義肢 沒有辦法運用自如。2.思考才能解決問題,越多的思考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