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都在強調孩子高中死命學考上好大學,而不是加強大學建設產生更多的好大學?(答前務必看完描述)?

時間 2021-05-06 06:34:19

1樓:小將

我認為國家的政策是分步走的:

首先是支援師範類院校以保證教師的數量和質量;

其次是多建大學和大學擴招,提高人才的人口基數並從中選拔尖端人才來支援國家發展;

最後是逐步實行教育的多元化,開始重視職業教育,而職業教育發展到後來很自然就會開始重視每個人的天賦。

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衡水模式會逐漸被教育的多元化所替代,把命運壓在高考上的人所佔的比例會逐步減少到合理的範圍。

2樓:十六歲的橋

這個。。。

題主你太理想啦,咱們還沒有實現共產呢

教育資源對於咱們是稀缺資源,可能題主有疑問,為什麼不把其他資源再傾斜一點,答案是,其他資源也不足。。。總不能犧牲國防去發展教育吧

所以在中國全民素質教育基本行不通,世界上也沒有哪個國家可以辦到。因為就算是美國,他們也是犧牲了大部分底層民眾受到良好教育的權利,君不見懂王讓民眾注射洗手液真的有人注射嘛。填鴨式教育,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都是因為咱們教育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又想保證大多數人獲得良好教育的機會(注意是機會,不是保證每個人都能享受)所以才會出現的殘酷競爭

3樓:既白

理一理1衡水教學模式破壞了學習的初衷,及創造力,想象力,只是為了應付考試。

2不能因材施教,很多人因為某一門課失去了發展自己天賦的機會。

3讀書奮鬥是為了理想,但是很多一部分人把讀書利益化4為什麼不能建設更多高校給某個領域很有天賦的人乙個讀書的機會。

4樓:心明

題主很用心了。

加強大學建設這個事兒並沒有少做啊。查一下每年教育的財政撥款。

建設大學這事兒的主角是誰?

國家。讓學生拼命學習的是誰?

家長、老師、初高小學校。你會發現,到大學之後,反而沒人逼學生拼命學習了。

有條件的家長也是很排斥填鴨教育的,私教,國際班,貴族學校。沒條件沒見識的家長能怎麼做呢?督促學生好好學習唄。

老師的職稱前途和學生成績掛鉤,學校的評級,領導的前途和學生成績掛鉤。為自身考慮,當然也要拼命逼學生學習。何況逼別人拼命,這件事別的地方都會被罵剝削,唯獨學習,逼人拼命還能得美稱。

學校和老師當然會盡量逼學生努力了。

扼殺創造性什麼的,當前教育無解。公共的教育顧不了個人的創造性。

所以題主你這個問題其實有毛病的。實施主體不一致。建再多再好的大學,也不會影響到有人逼學生拼命學習。

5樓:逸仙

這個問題的針對的兩個行為主體是不一樣的,第乙個是學生,學生考好大學主要是父母的期盼,國家社會的希冀,這其中既包含父母家族對孩子找好工作,賺大錢,光宗耀祖的希望,又有國家希望我們成為棟梁之材的考慮。但另乙個主體針對的是國家教育經費的投入,這是乙個大方向,大問題,相對難以解決。前者你在全世界都可以看到不分民族國家都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在教育學歷上佔據絕對地位和優勢,而建設好大學挺難的,世界範圍內優秀大學屈指可數。

況且我們解決問題都強調從自身找,個體的問題最容易解決。就算世界上全是好大學那也還是按人們的思維分出三六九等像985、211等等,最後你還是要努力學習才能爭取!但我有點不明白題主問題的第一句話是在批判中國所謂「素質教育」的呆板和過於狹隘的單一靠成績取勝不看綜合素質嗎?

這是我的鄙見,請賜教。(謙敬詞瞎用的,請不要在意,畢竟高考考完就甩了。)

6樓:

感覺問題有點本末倒置。

本質上就是因為優質教育資源不夠也沒錢建那麼多好學校才必需設立高考這種制度進行篩選。

至於你問為什麼優質教育資源不夠,因為生產力水平不夠同時人太多。

不過題目裡的一段話讓我覺得很有意思:

更有甚至還沒意識到自己在什麼方面有天份的同學,就已經被高壓的教育模式打壓,變成乙個不自信,自我懷疑,不樂於去展現自己的人。我覺得是可悲的,詳見自卑與超越,心理打擊是乙個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這個可以對應我上面說的hs教育模式。

事實的真相其實是,連高中那種程度的壓力都扛不住的話,這個人連人才的門檻都摸不到。

7樓:簡單的使用者名稱

首先,大學的建設比你想象的要難得多。

教育這個東西,從來就不是幾十年能最好的一件事情。

有的人總說,中國東西不好,水平不行,沒出多少諾貝爾獎。

然而,中國最早的大學——北洋大學,即天津大學的前身。創立於2023年,而國際上的其他名校呢。

牛津大學——創立時間不可知,最早有記錄的授課時間為2023年

哈佛大學——創立於2023年,比美國本土的歷史更加悠久

巴黎大學——前身是2023年建立的索邦神學院

海德堡大學——2023年建立。

為什麼大學排名靠後?人家多少年建校歷史,你建立的時間比別人短,而且中國真正地能夠穩定地培養高階人才都是在建國以後了。國外工業革命比我們更早,教育比我們好很正常。

中國在教育上的投入其實夠高了。

而且,中國是和蘇聯一樣的模式,中國最早投入教育是為了提高識字率,也就是普及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我們在重複歐美幾十年前就已經完成的事情,至今中國的識字率依然不高。中國的精英教育不如歐美,也是因為我們本來就差了很遠,但是我們追趕的速度還是很快的。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就算你投入大量的資源,也是需要等待的。

回到問題本身,之所以需要孩子去考上好大學,是因為中國家長的望子成龍這樣的心態是比國外的家長要更加強烈的。而且社會資源不足的情況,學歷就成了爭奪資源的乙個大板塊。畢竟高學歷至少能證明你有學習能力並且努力程度不會太差。

教育從來都不是讓所有人都能讀上好大學,很多小國家都沒能實現,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更不可能。強調讓孩子去死命考上好大學的是家長不是國家,這點還是要搞清楚。

8樓:[已重置]

大學建設一般人不了解也沒能力準確地提出建議,一般人就認為大學是國家的事,離自己太遙遠了,沒那能力去建議,高中也是一樣,誰會主動要求學校如何建設?只能督促孩子認真學習。

9樓:龍江秋月

世界大發明家愛迪生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他的成才離不開他的母親。愛迪生有一位寬容的母親是他成為世界大發明家的前提保證。

愛迪生從小到大唯讀了三個月的書,在學校裡老師認為他是個無可救藥的人,是個壞蛋,因此,他就退學在家裡。愛迪生在家裡的地窯中做化學實驗的遊戲,他家裡的地窯是他的乙個小實驗室,而他的文化課就由他的母親親自教導他。他從小就去賣菜、賣報賺一些錢來做他自己的小實驗,甚至偷偷在火車上的行李間做起了實驗,後來不小心把藥瓶掉在地上燒了起來,才被守車的人發現了,重重地被打了乙個耳光,造成了他乙個耳朵終身聾掉。

從此以後,他就在自己家裡又幹起實驗來,同時也成就了他心中的夢想。

愛迪生在學校裡沒有他喜歡學的東西,沒有他興趣幹的科學把戲,被老師看成是乙個異類,是乙個不可教導的學生。陶行知先生在《不如學阿爾》中說:「如果你是一位教師,切莫輕於斷定小朋友的品格。

我們看他是壞蛋,他未必就是壞蛋。容或教師眼中之壞蛋,倒是乙個真的愛迪生。」想想我們中學裡的教育,由於受公升學考試的影響,學校不允許學生出現這樣或那樣的「亂子」,學校老師心目中理想的學生就是能聽老師的話,遵守學校的紀律,刻苦好學的學生。

而其實學生的個性是千差萬別的,我們用同一模式去教育不同個性的學生,就等於要求每個學生要自己約束自己的個性、興趣、愛好去適應教育的模式,不能出格,若一旦出格了就被老師認為是不可教之人。

當然在這其間,肯定有一部分學生剛開始不適應,後來就慢慢適應了,在慢慢適應的過程中,自己原來的創造性可能也慢慢地消失掉了;有一部分學生不但一開始不適應想叛逆,而且始終適應不了這種教育框架,最後只好離開學校。像這種學生一般也是少數人,乙個班級也就那麼兩、三個罷了,這一類的學生適應不了學校的教育環境,如果家庭或社會沒有給他提供乙個合適的教育環境,有可能就會走向反面,自己也有可能自暴自棄。

愛迪生的成才成功歸功於他的母親。起碼說,愛迪生被學校退學回去以後,他母親很寬容他,沒有像學校老師那樣把他當壞孩子看待,她發現了自己孩子的興趣愛好,並且容許他在家裡做那種危險的實驗。想想就是我們現在的父母也是不會容忍孩子在學校裡放著好好的書不讀,卻在家裡做這種危險的實驗。

而愛迪生的母親卻能接受這一切,而且能自己親自教育孩子,讓愛迪生在母愛中長大,並做出了非凡的成就。

10樓:清風攬人間

感覺有點類似於為什麼中國很多人經濟水平不高,而大家強調的都是死命去賺錢,而不是讓國家大量發放貨幣下來?

如果大學都「通貨膨脹」了,那誰還會爭取去做過篩子的精英之一?機會少,就能保證得到機會的人質量高。

11樓:浮生如夢

沒錢吧,你交的那點學費,住宿費,你覺得夠你們學校老師的麼,還有食堂,越好的學校,補貼越多,這也是為什麼有的學校不讓外面的人進來吃食堂的原因。(不接受現金,只能刷卡之類的)

12樓:一生何逍遙

說乙個事實

你以為做事情首先要興趣才能做的好

實際上厲害的人做什麼都做的好

只要把智商比例靠前的篩選出來

然後再問他們有什麼愛好就行了

剩下的歪瓜裂棗,誰管你愛好是什麼?反正也不會有什麼卵用這就是邏輯

13樓:夜晚也要帥

這讓我想到了我們的高中,我們這裡有9所高中,但偏偏有7所重點高中,大家都知道,評選這個沒有清退制度,只能增加不能減少結果從原來的兩所變成了7所,即使這樣,家長心照不宣的把剛開始的兩所變成唯一的兩所,剩下的五所高中只有名聲而沒有真正的實力。

大學也差不多,建那麼多只有一本的,而實際的教學能力不行,到底有什麼用,裡浪費了教育資源,又浪費了學生的信任,學生還得調查大量時間或者金錢考核真正的教育實力。

大學的錄取絕大部分靠排名,只有山頂的實力才能享受到最多的Sunny,這個社會就是這樣,如果單純考慮所有人的利益平均化,導致社會教育的設施的低效率,你可以想象,多少人選擇摸魚,混吃等死

14樓:新加加

emmmm,我只能說,這真的是從小生長環境不一樣。

先說說我的家庭對我考大學選專業的影響。

說好聽點叫做有極大自由,想學啥學啥,說出去也能體現自己很有主見。但是大三了,我發現我這個專業的同學好多都是因為家裡學的這個專業,我自己也越來越認清家裡沒人,學這個專業出路很難。

所以我也發現了,明面是選專業極大自由,說白了就是家裡在某一行業上面不強勢,沒有辦法許我畢業以後坦途職業生涯。

再說高中時候培養興趣,這完全是看孩子自己接觸得到這些東西不。

說白了當時真的是不懂。

沒有途徑了解這些,高中時候我根本不知道什麼叫C語言,也對經濟金融這些沒有任何概念。

要把這種情況歸咎責任,其實很難歸咎。

高中學校其實也有責任,至少我的高中是真的挺目光短淺的,一味抓學習,可以說是扼殺一切影響學習的東西,比如興趣培養。

這也不能怪學校本身,它這麼做也是因為社會和更高領導只看你今年高考成績。這個要追究責任就追到社會和教育高層去了。

所以與其問問什麼一味讓學生只知道考好大學,不如問問hr為什麼這麼學生的學歷。

再說到大學建設。

一所985(現在叫雙一流),都是歷史悠久、科研結果豐富、師資強大的學校。

沒個一二十年的國家全力打造,是很難得到社會認可的。(這個邏輯很好理解,作為普通人的我,我還是更願意報乙個知名度高的,辦學時間久的大學)

還有什麼科研學術和職業分開,這個問題,emmm,這是現在國內好大學的通病。

但是問題中認為「為什麼不把科研和職業分開辦」,我覺得可能真的有點何不食肉糜。

建議還是去問問hr,問問他們為什麼招個很普通的職業都要有學歷要求。

問題根源是出在就業市場上面。

畢竟大家都是普通人,想找個好點工作這輩子有點娛樂,養好孩子的還是佔大多數。

倒推回去,找個好工作就讀好大學唄(這個邏輯自己去問hr,這是現實,不是你呼籲就能改變的,現實就是現實,生活就是生活),讀個好大學,高中努力唄。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商業領域的牛人都在強調思維模型?

李少加 不要被思維模型這個詞給嚇著,它其實很簡單,每個人與生俱來。滿周歲的嬰幼兒即有自己的思維模型。思維模型是什麼?心理學一般翻譯成心智模型,它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一系列 工具 你可能會很奇怪,我們不是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身體感觸世界麼,還用得著什麼 心智工具 沒那麼簡單。真實的世界資訊量其實非常大,...

為什麼大家都在說學韓語簡單呢?

溫瀾潮生 不簡單!我正在學topic1 發音規則和語法我都記不住好挫敗就是因為別人老說學韓語簡單我才想學想著有一門技能傍身也確實很喜歡看韓劇我現在學了之後就很難受明明很難也可能是我太笨了吧 公尺醬 你有沒有想過是你的學習方法不對?或者是你潛意識開始抗拒韓語了從而導致你學著學著感覺十分困難?建議你可以...

為什麼現在很多學傳統文化機構都強調孝文化 以及邪淫危害 要求人們吃素食念佛號?這些是好的傳統文化嗎?

thinkid 是的吃素是戒殺戒邪淫念佛是修戒定慧當然是好的文化人生的目的就是認識大道具體點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來要到哪去。而修戒定慧就是能體悟這些道理。 東方紅 老南寧 吃素念佛帶點宗教色彩了,但是,這恰恰是最原汁原味的傳統文化,你回到古代人家可能也會這麼和你說 即使他們可能自己不去做 總而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