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情總是很幼稚,父母應該怎麼教育?

時間 2021-05-06 06:33:17

1樓:過客

繼續跟他們幼稚起來,因為孩子幼稚是有時間段的,當過了那個時間段,不用你嫌棄他,他自然而然地就會走出這個家庭步入社會

珍惜當下,做好自己,多陪孩子,幸福生活

2樓:凡潔

多大的孩子?什麼幼稚行為?誰覺得幼稚?如果能詳細的描述會更好。

可以看看兒童發展心理學這類書,了解孩子成長各階段的規律,首先確定該行為是否真的是異常。

3樓:御貓老師

每個智力正常的孩子,都是自帶超凡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來到這個世界的。

人類最需要的就是這兩種寶貴的能力。

反倒是有些無知的父母,總喜歡用成年人的思考方式去替孩子判斷是否「幼稚」、「準確」、「對」,而扼殺了孩子的寶貴天性,讓孩子變成乙個循規蹈矩,墨守成規的平庸之輩。

孩子做事幼稚嗎?當然,不然為何他是個孩子?

孩子會天真的認為「月亮那麼美,那麼近,我彷彿一伸手就可以摸到了」。這時候身邊的父母如果說「別這麼天真好嗎?月球是地球的衛星, 最近離地球也要35.

7萬公里,你用走的話這輩子也到不了,更別說用手摸它了,太幼稚了!」

這樣的回答有意思嗎,有意義嗎?

孩子聽後會作何感想?是為能學到地球到月球的距離這種知識而欣慰,還是備受打擊,失落不已?

古人賞月,雲「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這些偉大詩人的傳世詩句,和孩子們的「幼稚」想法是多麼的不謀而合,孩子的這些與生俱來的天才一般的創意思維是如此寶貴,而家長朋友真的有資格去否定孩子嗎?

與孩子的想象力相比,我們很多成年人的創新能力是多麼匱乏。

就是因為不當的教育。

當大人們在小的時候,被要求「要聽話;要認真讀書;不要和別人不一樣;學好某某某學科那個有用;別學某某某學科那個沒用;興趣愛好不重要考上大學才是正道。」

當過去的孩子們成長為大人了,也同樣去剝奪更小的孩子的寶貴想象力與創造力,這是多麼可怕的迴圈。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每個人的興趣點和愛好都是不同的。

孩子做事有自己的理由和自己的世界觀,也許不是「正確的」。

但是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多用心去觀察孩子,在孩子發表充滿想象力的話語和做法的時候,要鼓勵孩子的勇氣,別動不動就用「你咋這麼幼稚」這種高高在上的言語去評判孩子,這樣對於孩子的教育來說只能適得其反。

@知乎親子

4樓:eunhyuk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起你跟他/她說話都是【吃飯,睡覺】而不是【吃飯飯,睡覺覺】你看他/她現在會不會幼稚。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起凡事你都是和他/她商量並在可行範圍內採取他/她的決定,而不是【你不用管,爸爸媽媽都給你搞定】你看他/她現在會不會幼稚。

現在覺得孩子行為幼稚,當時怎麼教的??

要不你去學個教育心理學先解決幼稚的自己再回來當個不幼稚的父母然後教你的小孩怎麼變得不幼稚??

反正我是不知道咋辦。

孩子平時做事情懶散,還不懂得尊重人,作為父母該怎麼引導教育?

北爸 孩子多大了?不同年齡方法不一樣。而且具體環境是什麼?做了什麼懶散,不尊重人的事情?如果都沒有,就是下面2個方法 1.樹立邊界,規範孩子的行為。平時就告訴孩子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不能觸碰底線。2.如果觸碰,給予相應的懲罰。3.多和孩子接觸,和孩子做朋友,了解他這麼做的原因。 Jessick...

做事情畏畏縮縮總是不自信該怎麼辦?

洛牛牛 跟很多原因有關。但無論怎樣,從畏畏縮縮到自信,說起來容易做到很難,因為它是有乙個積累和成長的過程的。反省自己,找到薄弱點,去完善去改進,讓自己變得強大。到時候,自然會自信起來的。加油 Malikq 我也是這樣。做事之前總是考慮太多,一直不敢放手去做,做了之後又會顧慮重重。但在實習和工作過程中...

總是想太多做事情無法集中精力怎麼辦?

我很孤單 這往往就是代表著你的壓力大,沒有壓力想那麼多幹什麼。所以要找個時間,好好的去放鬆,好好的去玩,好好的去放飛自我,去隨意的胡思亂想,去做異想天開的事。等你釋放完了,再回來忙你自己的事情,這時候放空腦袋,專心做事,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你已經想過了。現在該認真做事了,等累了,再計畫哪一天繼續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