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熊不聽話,家長應該怎樣進行正確引導?

時間 2021-05-30 17:35:19

1樓:以閱讀育兒

比家長們更希望孩子順從的,想必是教師們了,乙個班40多個孩子,要HOLD住他們可不容易,特別是像在美國,公立學校在學生們的種族融合上面一直很頭疼,孩子們的打鬧,大多是因為學生把其他族群的成員看成是競爭對手。

那麼,美國的老師們是怎麼解決這一難題的呢?穆扎費爾·謝里夫等一眾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對「露營」行為進行了研究,發現孩子們在有共同目標的情況下,會減少爭吵,以盟友的方式去相處,並順從老師布置的任務。

這個行為背後的本質,是「喜好」的心理動力在產生作用。

除了「喜好」之外,《影響力》一書中,作者羅伯特·西奧迪尼還揭示了其他5個順從的心理秘笈: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權威和稀缺。

羅伯特寫這本書的初衷是為了看清楚,自己為什麼這麼容易「上當受騙」,比如他曾在乙個小孩那裡買下了自己不需要的兩根巧克力棒。

他通過大量的心理實驗來觀察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開始研究「順從心理學」,並剖析了「影響力」是怎麼在政治、商業、生活、教育等領域發揮巨大作用的。

作為父母,掌握這6大影響力原理,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就可以巧妙地解決了,下面我們以3個原理舉例:

互惠原理,比較好理解,說的是他人給了我們什麼好處,我們應當盡量回報。

培訓機構經常運用這一原理,通過贈品、贈課來獲取家長們的進一步購買,簡單來說就是,先給予,再索取。

互惠原理還有一種高度有效的順從技巧:拒絕-後撤

當我們提出一些合理要求時,孩子卻不順從,我們就可以運用這個技巧了。

《影響力》一書裡舉了這麼個例子:當工作人員第一次問大學生們是否願意花一天時間陪伴一群少年犯遊覽動物園時,83%都拒絕了。而第二次問他們之前,工作人員先要他們做一件更大的「善舉」——每星期花2個小時輔導少年犯,為期2年,所有大學生都拒絕了這個極端要求,隨後,工作人員再提出請他們陪伴少年犯遊覽動物園時,成功率比之前翻了三倍。

的小孩不愛運動,當我提出每天要帶他一起跑步時,他堅決不同意,後來我「讓步」了,說每週3次跑步,因為他先前拒絕了我的安排,所以在我的「讓步」下,他也退了一步,答應下來了。

這個原理90%都有效,要注意的是,給孩子定高目標時,避免過於極端,最好是「跳一跳」能夠得著的,一旦孩子在最初就答應了,那麼在他能做到的情況下,會更有成就感。

承諾能起作用,是因為人人都有一種言行一致的願望。當我們作出某種表態時,我們內心會保持一致的壓力「逼」自己順從。

明白了這個原理後,當孩子不接受我們的建議時,未必是一件壞事,我們不妨聽聽孩子的想法,一起商量,並讓他們做出行動計畫和承諾,這樣比我們說100句話更管用。

在孩子的時間管理上,就可以運用這一原理和孩子們一起制定時間表,讓他們來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時間。那他們自己隨便安排、胡亂安排,怎麼辦?別急,再回頭看看我們的「互惠」原理。

如果他們給自己定的計畫是「玩遊戲2小時,晚上11點睡覺」,那麼我們可以運用互惠原理的「拒絕-後撤」,先同意他「玩遊戲2個小時」,再把他「晚上11點睡覺」提前到10點,這樣孩子會更容易接受;繼而,在保證給孩子「玩遊戲2個小時」的基礎上,可以增加「作業、運動」的安排,相信孩子也會同意的。

最後,讓孩子在時間表上簽上「承諾人:姓名」,再配上一些激勵措施,那麼孩子的行動力就更棒了!

物以稀為貴,機會越少見,價值似乎就越高。

商家在「限時限購」的營銷策略上,就是運用這個原理。

羅伯特在心理實驗研究中發現,學生們在想象考試中「所失」的時候,情緒波動會比想象「所得」的時候更強。所以,到期末考試前,孩子們都會比較聽話地去複習,正是這個心理原理在起作用。

如果想激勵孩子往更高的層次發展,也可以運用這一原理,比如,讓孩子去參加一些含金量高的競賽,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動力。

反過來,如果孩子對某方面的事情不感興趣,我們也可以用這個原理來培養興趣。

限定每天看英語動畫片的時間,既保護了眼睛,又能讓孩子保持著對英語的興趣,否則,在不限定的情況下,孩子就不會這麼「珍惜」每天學習英語的機會了。

說回我帶孩子去跑步這件事,自從堅持每週三天跑步後,他也愛上這種運動了,想要我每天都帶他去跑,了解了「稀缺」這一原理後,如果你是我,你會答應嗎?

《影響力》裡提及的6大原理,看似與商業行為相關性更高,但其實人的心理都是相通的,俗話說「一理通,百理明」,在孩子的教育上與其糾結具體的某件事該怎麼處理,不如跳出這件事,從人性的本質、底層思維來思考,會更容易得到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2樓:小好

孩子聽話不見得是件好事情。我們要先明白孩子「熊」倒是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有些孩子願意表現,人越多他就越興奮,做出各種各樣的動作、表情、行為吸引別人注意。

這種情況只要家長善意引導就好,教會孩子了解「同理心」,讓孩子明白在適當的時機表現自己。有些孩子的「熊」可能是為了引起家人的注意,這樣的孩子很可能是在家庭中感受到不公平,採用各種各樣出格的表現,贏取家人的關注。比如不斷的發生狀況、經常生病、甚至經常尿床。

這些都可能與孩子想要引發關注有關。還有一種「熊」孩子,就是與家庭教育有關了。家長的過分寵溺很可能培養出這一類「熊」孩子。

他們唯我獨尊,不考慮他人感受,甚至說髒話,打人。這種狀況下,家長就要先反省自己了,是不是家中有人對孩子過分寵溺,讓孩子產生毫不在意別人感受的情況。

另外,不是都說嗎,每個熊孩子背後都有乙個熊家長。這話有點誇張,但是孩子確實是家長的一面鏡子,認真看,你都能在鏡子裡找到自己的影子。那麼希望在鏡子中留下什麼樣的影子,全看家長自己的認知了。

3樓:張薇

感覺每乙個熊孩子都有一顆爆表的好奇心,找到他們的興趣點,然後陪他們一起挖掘,我總感覺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是父母不太會引導,別總想著讓孩子按著你想要的去走,應該給他做個正確示範引導。像我們家的發起爆脾氣來,拍桌子,大吼大叫,打人咬人,我當時也氣得一巴掌下去了,但收效甚微,下次還一樣,後來我換了種溝通方式,他要是在家猛球,好吵,我不再是:不要拍來拍去,吵到樓下的鄰居了,而是問他:

你真的很想拍球?我們到樓下拍,走~。不制止,換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

4樓:楊先生

多注重孩子的感受,多給一些孩子發表意見的權利,說話不要帶有威脅性,有時候要順著孩子,假如孩子要玩某個東西,就讓他玩,然後和他說,玩這個東西的危害性質等,多溝通吧

怎樣教育不聽話的孩子

仗劍 在知乎上教育不聽話的孩子要分兩種情況對待 第二種情況孩子是自己家孩子那就得用愛的教育千萬不能打罵應該給孩子跪下磕幾個響頭 所以你明白了吧 楊洪書 到這個時候,還說 不聽話 怎麼辦,一般情況下,沒有專業人士幫助,課本沒有辦法了。關於初中生的情緒問題調理,可以使用 中學生情緒調理包 這個調理包可以...

孩子不聽話,作為家長難道不該打她嗎

冰越老師 我一直認為,父母不是神,不可能對任何事情的判斷都能正確。比如,教育不是是非題,當我們否定孩子的一刻,正確的路就有了嗎?答案是否定的,舉例說明 我們對孩子說,你要好好努力,看到你一點都不用心學習,父母忍了一天又一天,現在無法在忍,寬容結束,對孩子施加處罰。希望孩子認真學習,以後有乙個好的未來...

孩子不聽話,家長情緒失控怎麼辦?

鹽選推薦 作為父母,我們經常會因為孩子不聽話而生氣,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做出讓自己後悔的事。其實在孩子耍賴不聽話的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壓制孩子的情緒,而是弄明白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實現與孩子的共情,通過兩個問題 我怎麼了?和 我怎麼辦?來實現育兒過程中的自我情緒管理。乙個關注兒童心理發展多年的講師譚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