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 拿資料說話與拿出更專業精細的設計相比,哪個更重要?

時間 2021-05-30 15:00:31

1樓:eason

資料分析和設計創新算是兩種不同的方法吧,更好的是去看適合的場景來用。

如果是乙個新的使用者場景,或需求,需要規劃乙個產品方案來實現,這個時候資料分析明顯來的侷限性很大,更多的是靠PM對使用者需求,群體特性,市場環境的分析,以及設計師的設計表達來完成產品的構造。

如果是乙個已經上線比較久的產品,某個區域性的優化,已有一些沉澱的資料能說明問題所在,那按照這個結論來指導產品設計也是挺好的。但要明白,明白了問題所在,解決方案的產生依然離不開PM的創造性思維。

或者換句話說,資料分析和設計分析都可以發現產品問題,但要解決產品問題或者做產品創新,更多的只能是依賴創造性分析和思維。

2樓:張銘恆

產品經理要分兩個階段,第乙個是創新創造階段,這個時候,所謂的資料是作為一種評估標準,衡量產品在上線後是否達到既定的目標和價值。

第二個階段是運營階段,這個時候是資料為王,如果資料都達不到,那憑什麼說產品運營的好呢?

關鍵點:如何看待資料,如何使用資料。

3樓:吳思揚

baidu的PM注重資料,我理解的其實是一種文化上的妥協,因為baidu的技術太強勢太給力了,又是一群死理派nerd,要讓他們認同8個字10個字截斷的這種看起來雞毛蒜皮(實際上也真是雞毛蒜皮)的改動,不按他們的思維出牌怎麼行呢?而baidu的PM大部分都算是市場出身,搞資料本就是市場的強項,這麼一來二去,PM和RD不就勾搭上了

回到問題本身,有關"XX的創新"本質就是做了什麼+沒做什麼,不存在乙個憑空的創新,所有的創新一定會扎根於產品本身.另外什麼層面的人考慮什麼層面的問題,比如乙個視覺的P顛P顛去給程式設計師的實現方法指手畫腳,不說團隊協作和分工的問題,首先本身的職業技能就跟對方不在乙個級別上,程式設計師用一種看起來笨的方法迴避了乙個致命的隱患,而視覺卻因為看不到隱患而覺得程式設計師愚蠢,這不就是扁鵲和他兩個哥哥誰醫術高的問題麼.

巨集觀問題由巨集觀角色去考慮,搞互動的可以用各種方法建議,可以用各種手段爭取,但最終決定要不要做做到什麼程度的,始終只有巨集觀角色才能背得起這個責任和包袱.

先安分守己,把自己那一畝三分地精耕起來,然後再認識化肥廠商和大公尺批發商,然後再去考慮整個流程的問題,接著就可能會發現:原來影響大公尺銷量的不只是大公尺本身啊!

4樓:姜沈勵 德研社

基本理解樓主的觀點,偏重後者,我贊同。

產品設計首先憑藉的是邏輯性和創造力,不僅能設計出自己認為是對的產品,而且能通過清晰明了地溝通,讓團隊成員心服口服地接受你的設計。

資料可以起到輔證的作用,但在合理的成本下有效使用的確有一定難度。

就好比那拿中國足球開涮,我們是不是可以通過分析歷史比賽的資料,來推導中國足球最適合使用什麼戰術,什麼陣型呢?

顯然不行~

並且,據我所知,不少知名網際網路公司這兩年已經漸漸讓「資料」走下神壇了~不是不用,而且讓它回歸到了正確的地位。

5樓:快刀青衣V

這倆都是產品上的一環而已,沒有可比性。就好像一輛汽車的左前輪和右後輪一樣,你覺得哪個更重要?互動設計上的優化靠的什麼?

還不是靠使用者資料啊,現在的互動設計已經不像以前,幾個資深的拍著胸脯拍拍腦袋就能說怎麼做更好。靠資料能得出更細緻的結論。

怎麼評價產品經理拿資料說話這回事?如何做資料分析?

石溪 我毛遂自薦乙個為非計算機專業朋友打造的學習python和資料分析的專欄 給妹子講python 醬油哥 給妹子講python第二季 資料分析基本工具 序 這可能是乙個與眾不同的專欄 1.日漫外表,美劇情節,學習成了追劇。我們做這個專欄首先思考的是如何留住讀者,要讀者走進教室?通過精心設計專欄,我...

Excel 計算結果莫名多出很多位小數,據說是浮點誤差?

Excel自習室 在Excel裡計算 4.1 4.2 1 如果現在開啟了電腦的小夥伴,可以馬上試一試,或許你會說 結果沒錯呀,等於0.9 其實,你被Excel欺騙了,馬上設定保留15位小數,讓結果現出原形吧。是不是驚呆了,聰明絕頂的Excel竟然連這麼簡單的計算題都不會?其實,存在無數種簡單的算式,...

為什麼有資料說cmos管比單個pmos或nmos管功耗低?

厲雷剛 再問個問題 noms O,I,C 1.當C為高電平時,如果I為低電平,是不是O也是輸出低電平?2.如果寫成nmos I,O,C 是不是一樣的結果呢?3.對於上面兩個問題,pmos是不是和nmos相似的結果? Jld 開關狀態nmos管 輸入高電平,輸出低電平 輸入低電平,輸出高阻 開關狀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