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學系讀書是怎樣的經歷?

時間 2021-05-30 11:05:00

1樓:降臨

沒在哲學系讀過書,因為本科不是哲學系的。此前都是旁聽。考研考上了的話應該就可以答這道題了。

從哲學這門學科本身來說,不論細分的二級專業(開設課程)如倫理,邏輯,美學,宗教,中西哲等如何,首先都會學到哲學的基本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本體論,認識論,結構觀,運動觀等。我想一般的哲學系的學生四年下來,最明顯的改變應該就是訓練了這樣一種哲學思維。

從我個人來說,能夠很明顯的感覺到學哲學之前和之後,腦筋的磨刀效果。思維越來越鋒利。

不管未來學術方向如何,有什麼理念,如何重新界定認識哲學和自己的生活。在哲學系讀書的經歷所塑造的哲學思維首先已經潛移默化,或直接的改變了我們看待他人他物,看待世界的方式。拓寬了看待問題方面的寬度和邏輯推演的縱深程度。

這些繼而會改變和指導我們的觀念,語言和行為。

繼而改變我們的一生。

2樓:大大大湯糰

本科讀哲學的我,看到這個問題心頭一緊,但想了想,似乎無話可說。

本科如果不是被調劑,還是別讀哲學了,研究生可以。

如果萬一!被調劑了!不要怕,你只是換個專業體驗大學生活而已,大學能給你的,只要你想要,你還是都能得到~

3樓:陳子規

只在本科讀過就只說本科吧

當年就屬於中二病發作手一抖讀了哲學…

本科哲學基本上教的就是哲學史以及各類的專題,這些都相當基礎,實際上都是自己把相關書籍熟讀一兩遍就能完成的工作。到了這一程度,要拿個比較高的分並不難,但這種水平拉到外面也只能說是「業餘」的哲學愛好者,老師在中間起到的也只不過是帶你進門的作用。私以為真正能學好哲學應該是在研究生階段以上了,因為哲學只是一門研究性學科,要求大量的原著閱讀(實際上原著閱讀是一件相當傷腦筋的事情);如果要在這方面有所建樹,那還得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

不過總的來說,哲學本科教育也沒有那麼不堪,它還是提供了相當多的資源給我(只是我懶得去用罷了)所以說除非以後想要從事這方面的研究,本科階段還是不推薦的,如果真要有興趣,雙學位,課外閱讀都是可以滿足需求的

4樓:Asea

大學所在的學院是政法學院,雖不是學哲學……但也會接觸!

實際上應該是沒什麼區別

然後工作過程中遇到了乙個哲學的研究森妹紙,已經畢業 ,接觸比較多。

她研究森畢業之後就剃光頭,直接跑到某偏遠地區支教去了,沒錢,然後跑回來賺路費準備考博士。考完博士準備當老師。信佛,心很善,素食主義。

在公司,脾氣略暴躁,被老職員整過,年齡大但是社會經驗不足,但願意慢慢改變。老被自己繞進去,信則信,不信就一直一直想,有點軸。

回到問題,其實哲學系是很大的,在哲學系讀書應該是每日三省……其實還是要看人,天天逃課肯定情況不一樣。(阿……感覺要被點沒有幫助了ˊ_>ˋ

在哲學系讀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顧瑾年 有一波川大宗教所博士師兄,每每碩士同門聚會,明明大家都是說的中文,我乙個學渣卻只能靠插科打諢刷存在感是什麼體驗?大概就是我在哲學系的體驗。好心塞。 首先你要學習在被別人問起專業時,如何優雅的講出哲學二字 同時要做好不被理解的心理準備。唯一的獨特體驗就是,很有可能同學之間會因為對某一問題的觀點...

頂級大學哲學系的科班教育是怎樣的?

前段日子和乙個北大哲學系博士也是學長見面,一見面就叫我攤開手來幫我看手相算命,哈哈哈哈,閒談之中了解到這是他們的一門課學到的,瞬間我的雙膝就送出去了 朋友在大學申請的時候幫他做了美國選校的Research最後他歡脫的去了NYU 紐約大學念哲學 去之後他給我天天念叨NYU的哲學多麼好 具體就乙個表現 ...

大學哲學系用啥教材,必讀書又是啥?

略略略克西 作為乙個非哲學專業,考研考哲學專業的會計學生給你回答一下。肯定沒有哲學本專業的學生全面。首先是趙敦華的西方哲學史和現代西方哲學,PS趙林的哲學史會比較通俗一點。其次是中國哲學史,版本主要是馮友蘭和郭齊勇的 還有朱光潛的西方美學史 作為乙個美學考研的學生,我覺得上個世紀的朱老師的書可能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