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應試教育,休學,對自己孩子實行個性化教育可行嗎?

時間 2021-05-30 03:06:43

1樓:bbttwc

樓主說得太好了,說出了我的心聲。有想法就要大膽行動,我覺得結果怎麼樣都比現在這種應試教育好吧,也就是犧牲乙個文憑,但是歷史都巨輪重來都不是由文憑來推動的,而是創造力。至於那些罵你的詆毀你的也只是想把你拉到去他們的高度去而已,不然你孩子到時候成為了他們孩子的老闆那怎麼辦呢?

不過有一點我想提醒樓主的就是朋友也是很重要的,在實行這種教育的時候也要關心一下孩子是否能從中交到朋友,最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2樓:沉迷學習無法自拔

擺脫應試教育,休學,對自己孩子實行個性化教育,當然可以啊,有錢是真的能為所欲為的。

但是,如果家庭經濟條件不怎麼樣的話,還是算了吧,老老實實讓孩子滾去刷題。

3樓:li fu

這個問題,是我一直以來在思考,探索的,也將是我未來十年準備執行的。

先說現階段的思考結論:

1、個性化教育,一直都在。因為每乙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特點,孩子就是家庭出品的,當然會帶著家庭的印記;雖然在學校裡學習,家長對學習和孩子的態度,也決定了孩子對教育的看法,從而形成自己的學習理念;

當然,好的個性化教育,比較難。因為好的家庭教育比較少。

2、擺脫應試教育,不建議。都說人間正道是滄桑,身在中國,你肯定是要走高考這條路的。這只是乙個門檻,拿到門票才能到達高等的大學(中國目前的大學排名有很多已經是國際排名有數的,不弱於國際一流大學。

而費用又很便宜,何樂不為?)

3、有乙個非常關鍵的前提:就是孩子從0歲開始的教育,其實決定了很多。

4樓:

有辦法解決學歷的話我認為沒什麼問題,其餘的關於什麼鬼社交與社會接觸什麼的簡直扯淡,因為上學發生過不愉快的事情,我不認為我自己很能適應社交和社會,再加上父母輩又有多少人有書讀呢?

5樓:丁果

恩,非常同意你的想法,就缺你這種開明的家長。

乾脆就搞那種私塾式的,教材嘛就選什麼論語啊,中庸啊,三字經和千字文什麼的都是基礎啦。

請個國學大師,孩子們統一穿中式的長袍小馬褂,一坐下有板有眼的,家長倍兒有面子。

至於英語數學什麼的就不用學了,反正買菜算賬也用不著學這麼多,是個人就會。逃~

6樓:Peter Xia

我們每個人都身處在這個環境當中,目前的應試教育真是讓人倍感無奈,有的孩子讀死書,用量變來達到質變,有的孩子學會了思考問題,就像大家所見的天才,最後會成為殤。記得前幾個月看的乙個新聞,一名高中生被保送至北大還是清華,但是他自殺了,為什麼,因為他讀的歷史,他的思維還未落地就已經上天了,他的遺言是覺得世界無味。

環境再好,例如學校,但終究是父母的言傳身教更重要,如何讓孩子熱愛生活比成績更重要,熱愛了生活會因為內因而讀書,不會因為應試的環境壓力或者家庭認為的讀書是出路的壓力。如果乙個熱愛生活的人想去乙個地方,總會到達。

怎麼讓孩子熱愛生活呢?父母的陪伴更重要,哪種陪伴,時間精力缺一不可,時間是自己盡力,精力就不好說了,說白了就是和孩子一起學習,同吃同住,最難的是共享孩子的視野,就是把自己作為乙個孩子同時又有大人的視野,例如孩子問乙個問題,站在他的層次讓他明白真實,這很難,這才是最花精力的地方,同樣也是讓孩子與父母消除隔閡的方法,但大多數人是沒有條件做到的。如果能做到這種程度,孩子甚至會沒有叛逆期這一說。

說到叛逆期,是因為隔閡,實質上是因為父母沒有站在孩子的層次,即他想啥你不知道,為什麼不知道,因為他經歷的你沒經歷,當然不知道,經歷包括生活,學習,社交,你得融入,共同生活,他學的你也學,他的社交圈子有你,難不難,比上班還難,書得重讀,社會認知得重新梳理並描述給孩子等等。

讀書啊,看孩子'自己是否樂意,培養生活的態度更重要,因為讀書不難,難的是讀好書,而怎麼讀好書,需要思考,這需要孩子有熱愛生活的態度才會促發他的思考。讀書無非就和到某個地方一樣,你去了你自然知道那裡,你按照書上的思維想了,連線另外的思維了,推導新的思維了,破壞舊的思維建立新的思維了,簡單講就是啊哈,你也去過。這種思維的過程如果孩子不熱愛世界,對什麼都不感興趣,那孩子就不可能做到這樣,就像大多數人接受新事物很艱難一樣。

前面說到的自殺的高中生就是因為自己有了思維的過程,借史提公升了認知覺得無味,世界反正就這樣,他缺少了父母的心靈陪伴,這就是父母花精力一起學習的好處,能及時的將他拉回至現實。

最後,小孩都是直接與野蠻的,但他們都是從模仿開始的。所以父母改變自己更重要,乙個人周圍的任何人與事都會因自己戰勝自己而變。

7樓:

我覺得你還是考慮考慮孩子看法吧。

有些孩子真的不願意被當做異類看待,有些孩子真的很喜歡學習。

才二年級也不懂什麼,就這樣替人家決定人生不好。

反正我雖然一直覺得上大學沒學到什麼,但是現在叫我輟學我絕對不幹的。不知是不是叛逆,從7歲叛逆到19也夠本了

8樓:

文盲家長都比這種自作聰明的家長好,綁架孩子的一生,長大後恨死你。

覺得社會不好就不讓孩子接觸社會?我想到了以前有家長擔心自來水有有害物質,只給孩子喝蒸餾水,到3歲孩子死了的新聞。

有本事讓孩子一輩子不戀愛不交朋友不結婚不工作,那才算不接觸社會。可是你是馬雲嗎?

不過作為孩子媽不理解為啥要努力把好好的孩子養成廢物。

9樓:銀殿村夫

完全沒有必要。

讓兒女離開主流社會的成本與隱患恐怕普通家庭無法承受。

使錢找關係,給孩子換個開明學校最現實。

答主北大本,中學的絕對叛逆者。

蔑視所有教師,曠課記錄超同級其他人之總和。

另外,很欣慰題主是個有見識擔當與責任感的父親。

而不像更多自身無能的父母,一味要求兒女適應社會,服從教師。

答主中學時,因為這類問題與父母反目。

10樓:

你可以和老師溝通一下就說給孩子找了優秀的教師在外輔導,不想來學校上課,不過考試還是回來參加就行。 你們可以以你孩子在離開學校後第一次大型考試的成績來作為參考。

或者,直接讓你孩子考SAT,去美國上大學,就是花費比較多。

11樓:

自己組班,自己找老師教,自己設定個性化課程都沒有問題。

問題是你的成果評判標準有沒有啊?孩子學習什麼?學習到什麼程度算是合格?什麼程度是優秀?

對於大部分低年級小朋友來說,學習內容問題都不是太大,比較棘手的多數是學習習慣,專注力,思考方式,閱讀能力等「軟性指標」。

因材施教是要求最高的教育方法,對教師自身各方面要求非常高,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花費的心思也非常多。

而且,絕大部分家長無法承受因材施教帶來的結果。因材施教不是說孩子不是學習的料就去練個鋼琴畫畫,因材施教是如果孩子天生是個好木匠,家長你能做到8歲開始給他一把鋸,每天練習兩小時嗎?

12樓:任淼淼

我覺得不可行。

假設您有充足的財力,資源,人脈等等,還是不可行。

首先,優秀的老師還是集中在體制內的,工作日人家有本職工作,您自己辦學,學生的課表怎麼安排?學校的課表安排是有科學依據的,您自己辦學,要請好老師就得遷就人家的日程,孩子們的學習效果真的能好嗎?

其次,您覺得孩子壓力大?您跟孩子溝通過嗎?小學二年級,學業負擔沒那麼重啊。

從您的提問來看,我感覺您首先要解決的是自己的焦慮問題。孩子補課累,更多的原因是家長不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盲目補課,看到別人補課唯恐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最後,建議您採取其他理智可行的方式解決問題。譬如:轉學到好的私立學校;如果不想走藝術之路,那麼學習諸如樂器美術這些就別著急見成果,就當陶冶情操;學奧數別奔參加競賽,就當練練腦子==

現在的學校是有很多問題,哪兒沒有問題呢?對於絕大多數家長來說,您不是教育專家,按您自己的想法辦學?您的想法就正確嗎?

優秀的人才其實並不是學校培養出來的,學校只是提供了乙個學習的平台。更多的是靠自身的天分,努力和機遇。

13樓:

二年級就進入高考備戰狀態簡直是胡扯。根本不可能好吧。

高考可是對人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折磨。

不過經歷過高考後,才感覺很多事情都不重要了,人生的視野更加開闊。同時也掌握了自我學習的能力。

小學只要家長沒那麼多攀比心理就好了,小孩子該玩玩。至於作業還是要認真完成的。小學的孩子成績什麼的誰和誰都差不了太遠,要養成的是良好的學習習慣。

幼兒園抓品德,小學養成良好的習慣,初中拼學習,而進什麼樣的高中基本決定你能上什麼樣的大學了。

14樓:意氣縱橫

馬雲對他兒子說,世界上總有很多問題,但解決問題的辦法總比問題多。

你的幻想其實只是逃避問題,基本上你也沒有實現你的想法的資源:錢,合適的老師,以及說服其他家長。

作為乙個培訓行業的人,可以說學生成績的問題主要是家庭教育的問題,其次才是學習觀念和方法。大部分學生學習效率很低,做了很多題,但也完全談不上解題觀念,完全不會總結,整理題型,甚至對基本定義定理都缺乏體會。

所以你要麼拼命賺錢,能找到很厲害的老師,能對孩子的教育做系統規劃,要麼就還是自己抽空看一些教育方面的書,和孩子一起進步,辛苦幾年,以後初中高中就不用費心了。

15樓:NastyRandy

家庭教育被國家承認麼?(九年制義務教育強制入學,光這點我就覺得有很大挑戰,如果以後孩子出國或者參加高考會被影響麼?必須得仔細詢問專業人士)

家庭教育如何解決孩子的社交問題,課堂上的教學不可能承擔培養孩子社交能力的重任,而在體制學校內孩子可以保證孩子接觸到更多樣化的人。題主提到找幾個家長組成班級,但我對這樣的效果持保留態度)

家庭教育對家長的精力持久付出有苛刻要求,這個不用多說,不是光有錢就可以搞定的。

這是我暫時想到的幾點

孩子是應該實行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

糊弄拯救不了本質 實施家庭教育引導和學校素質教育引導,考試必須降低難度,以減輕無謂的全書是重點,門門都是分分命根,疲於做無用功,很多學生能考滿分就可以了,剩下的比專業興趣,自學能力 樂易學教育孚科思專注力 這個話題是乙個悖論!應試教育下,學生負擔很重,幾乎所有的家庭都在為競爭而學習,不能輸在起跑線 ...

應試教育對你曾經有哪些影響?

伊莎伯格女王QE 哈哈,深深的傷害 有點誇張了,對於小伊個人來說,最大的侷限在於,只知道考試,但對於自己未來想做什麼工作 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並沒有清晰的認識,其結果就是畢業進入社會後花了很多時間才找準了自己的定位。所以小伊認為應試教育最大的侷限在於 缺乏對現實生活的聯絡,難以讓學生們產生學習興趣和職...

您更重視孩子的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

杜大螞蚱 噫 反對 二元論 的思維方式。這個世界不是只有黑白兩端,中間有太多深深淺淺的灰色,和五顏六色。如果非要用一句話概括的話,作為家長,我希望給予孩子不怕應試模式的素質教育。巨集觀來說,一種社會模式的產生 延續,必然有其深刻的歷史淵源和現實有效性。就 應試 而言,無非是以一種相對簡單 公平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