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 a b 好 。這句話中哪個是主語。好 作為形容詞形容的是a還是b?

時間 2021-05-06 00:41:38

1樓:KKKKKKEY

這裡涉及到兩個問題:

「は」和「が」的區別

「好き」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は」屬於副助詞,其他的副助詞有等等

「が」屬於格助詞,其他的格助詞有等等

從作用上說,副助詞的作用是為詞新增語義,而格助詞的作用則是描述詞與詞之間的關係,因此從作用上來說,「は」和「が」有著相當大的區別。

先說「が」:

「が」這個助詞,表示的是前面的名詞,是主格形式。也就是說,「が」前面的名詞,一定是充當某個詞的主語。

貓が食べた。

在這句話中,「が」描述了「貓」是「食べた」這個動作的發起者。所以是貓把某樣東西吃了。

貓を食べた。

在這句話中,「を」描述了「貓」是「食べた」這個動作的物件,所以是某個事物把貓吃了。

當助詞是「が」的時候,你不會認為貓被吃了;當助詞是「を」的時候,你也不會認為貓是"吃"這個動作的發起者。

所以,格助詞可以嚴格地描述名詞的格,主格不會被誤認為是賓格,賓格也不會被誤認為是主格。

再說「は」:

上文說了,副助詞的作用是新增語義,副助詞並不能像格助詞那樣決定名詞的格。在副助詞中,「も」我們可以翻譯成「也」,「など」我們可以翻譯成「之類的」,「だけ」我們可以翻譯成「只有」,這些都是我們翻譯成漢語以後肉眼可見的語義。

但是「は」,我們似乎很少會把它翻譯出來,其實不是漢語沒有這種表達,恰恰是因為在漢語當中,我們可以通過語序來實現「は」的含義,所以才沒有理解「は」的意思。

她頭髮很長 → 彼女は髪が長いです

大象鼻子很長 → 象は鼻が長いです

我頭很痛 → 私は頭が痛いです

對於前兩句,也許會有人認為實際等同於「她的頭髮很長」和「大象的鼻子很長」,但第三句我相信應該沒有人會說成「我的頭很痛」吧。而這三句話,實際上是這樣乙個結構:

她怎麼樣? 頭髮很長

大象怎麼樣? 鼻子很長

我怎麼樣? 頭很痛

所以「は」的語義其實是:"後面的部分是在描述前面這個東西"。如果硬是要翻譯成漢語,有乙個比較合適的詞:「的話」

她的話,頭髮很長

大象的話,鼻子很長

我的話,頭很痛

另外,「は」前面的詞也不一定是主語,例如「貓は食べた」,一定是"貓吃了某樣東西"嗎?

貓は魚を食べた → 貓吃了魚(貓的話,吃了魚)

貓は私が食べた → 貓我吃了(貓的話,我吃了)

所以「は」這個詞並不能決定詞與詞之間的關係,它只能表示前面的詞是乙個「主題」,後續是對這個「主題」的描述,硬套"主謂賓"的語法體系的話,反而會難以理解。

為了理解「好き」,我們需要了解以下知識點:

動詞「好く」

動詞的名詞化

「好く」完全可以直接翻譯成「喜歡」,用法上也跟「喜歡」一致。

私は彼女を好く。 我喜歡她。

但是在現代日語中,其實並不會這樣表達,「好く」一般只會以被動形式「好かれる」存在:

彼女は好かれている。 她被喜歡著。

而常用的表達:「私は彼女のことが好きだ」是怎麼一回事呢?

上面說了「好く」是乙個動詞,而「好き」其實就是「好く」的連用形。在日語當中,動詞的連用形常常可以作為名詞來使用:

「焼く」:燒,烤

「焼き」:「焼く」的連用形,燒過的東西

「たこ焼き」:章魚燒

以此類推,我們可以認為「好き」的意思其實是「喜歡的東西」,是乙個名詞。

在一些教科書中,「好き」被認為是乙個2類形容詞/な形容詞/形容動詞。

但當把它看做形容詞的時候,人家的完整形態其實是:「好きだ」。

「好き」只是乙個詞幹而已,從詞源的角度來看,其實是乙個名詞。

那麼「だ」是什麼意思呢?「です」是「だ」的敬體,「中中國人です」=「是中中國人」。

因此「好きだ」的意思其實是:「是喜歡的東西」。

前置知識講完了,讓我們回到題目:

Aは Bが 好きです。

Aは:A是主題

Bが:B是某個謂語的主語

好きです:是喜歡的東西

所以整句話的意思就是:對於A而言,B是(A)喜歡的東西。

2樓:G1575

好き作為形容詞修飾的是b,主語也是b。

首先需要了解乙個概念,主語或者其他句子成分是如何成為主題的:

舉例:私は店で本を買った。

這句話中我既是主題又是主語。而如果將店、或本作為主題,就會先是這樣:

店では 本を買った。

本をは 私は店で買った。

當涉及到提示賓語時,即將賓語作為句首的主題時,を會被省略,同時這句話的原主題成分私,會成為句子的主語が。

本は 私が店で買った。

再看問題:

AはBが好きです。

主語是b,形容對b感情是好き。而圍繞的主題是A,可以認為是圍繞A闡述其中乙個特性,即A有喜歡B的特性。這種表達有很多,例如私は日本語が話せる。

這裡邊的可能動詞也同樣具有形容詞的性質,而他形容的是日語,圍繞的主題是你,闡述的是:圍繞我這個主題,具有會說日語的性質。

3樓:shinjiru

接下來我說的,都是我自己的理解,並非教科書上的觀點,請讀者辯證看待。如覺得有不妥也請指出,我一定會虛心接受批評。

作為格助詞的が最基本的用法,是提示主語。在動詞謂語句中,這很好理解,而如果換成了形容詞或形容動詞作謂語,或者表示能願的動詞作謂語,有時候就有點難理解了。但在我看來,本質上都還是可以理解為「主語-謂語」的關係。

(或者是「主語-表語」?但我不想細分了,我覺得它們是一致的)

大抵有這麼幾種情形:

1.形容詞作謂語「あの子の成績が羨ましい」

2.形容動詞作謂語「金が必要だ」

3.錶能願的用言作謂語「あそこの山が見える」「飴が欲しい」「君のことが好きだ」

這些句子的邏輯其實都是一樣的,有時候翻譯會有誤導性,把這些句子都翻譯成了漢語的動賓結構。其實為何不按照日語本來的語序來理解呢?「成績令人羨慕」「錢很必要」「那邊的山能(被)看見」「糖是想要的」「你是令人(令我)喜歡的」。

另外,以上這些詞的特點是,暗含主觀判斷。而這個主觀判斷的發起人,就是說話人,就是自己,也就是省略的「私は」,或者是「私には」,充當補語,可以理解為「對我來說」。我想這個結構,應該是比較眼熟的的結構,動詞可能形也經常套用這一結構。

如此便恰好對上了。可能形也是一種能願,所以它們結構一致是合理的。

而且,為什麼我可以斷定主觀判斷的發起人是自己,是因為日語是很重視話語的置信度的。這是說,如果是自己身上的事,那自己可以很確定,就用斷定的語氣說出來。而如果是別人身上的事,那自己沒法很確定,所以要用推斷、傳聞等的語氣說出來,比如在句尾加上らしい、そうだ之類的。

而如果沒有這些詞,那多半說的就是自己。而且,如果是別人身上的事,就不能用比如「欲しい」這種詞,而要用「欲しがる」,前者是確信語氣,後者是推斷語氣,是根據某個跡象做出來的判斷。

那所以對於題主的問題,我的回答是,b是主語,a是補語,形容動詞作謂語,按語意來說是修飾主語b的,a是表示價值判斷的發起者。

4樓:豆三三

AはBが好きです。

A喜歡B。

B是喜歡的物件。

我們口語中因為主要說自己喜歡什麼什麼,所以經常會省略掉「私は」喜歡夏天

夏が好きです。

喜歡你あなたのことが好きです。

5樓:suppressor

「が」可以做主語,在一些詞或者結構的呼應下可以做物件語。兩者都屬於「格助詞」。

如以下二者的不同:

雨が降ってきた。

フランス語が好きだ。

更重要的是:「は」這裡只可能做主題。即使沒學清楚或者記混了「が」,也不會把「喜歡」物件誤判為a。

重視語法當然必要,不過脫離語義和積累的「純形式語法」不必要。比如在句子積累不夠多的時候死記硬背「は」和「が」表示主題/主語的區別就是增加煩惱。

6樓:八百萬零一

b是物件語。

好き的主格和物件格助詞都是が。

現代日語為了避免混淆,事實上已經容許這類物件格在必要時助詞用を了。

另外,漢語沒有物件語的概念,只有賓語。日語沒有賓語的概念,只有物件語。賓語和物件語有交集的部分,但不全等。

私 春 好 中 是物件語還是小主語?

繭日本語先生 這句話 按之前的只是體系或者按中譯日初學者最喜歡范的錯誤來說的話會譯成 私 春 好 我喜歡春天 那麼春天實際上是賓語的作用。而在日語N5階段老師就會教授乙個語法點叫做 所有表示情緒or能力類的詞語 不侷限於形容詞或者動詞 前 所以按意義分大概屬於物件 但平時我們不會說這個 表示物件! ...

如何理解「更好是好的敵人」這句話?

陳素封 諾獎得主司馬賀曾說過,人的理性有限,搜尋最優解的範圍與成本無限大,只能需求滿意解,如果你一直在尋求最好,你就就會不斷錯過無數的好。我必須避免盡善盡美的目標 我是乙個自適應系統,無論目標是什麼,我的生存和成功都取決與對我周圍的人和事的環境合理地保持真實的影象。由於我的世界影象知識大致接近於真實...

怎樣理解「好藝術是 戴著鐐銬跳舞 」這句話?

最早是新月派說格律詩是戴著鐐銬跳舞吧 就好像電影再怎麼意識流,你還是要在時長內發揮然而杜尚都能拿個小便池當藝術了,9102年了,現代藝術的鐐銬早就越來越少了吧?所以不要魔改名言。格律詩是戴著鐐銬跳舞,現代詩可不是。 阿月 首先我不認為好藝術一定是這樣子的,只能說有一部分是這樣。然後再說,最早應該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