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時的發力感真的重要嗎

時間 2021-05-29 23:16:53

1樓:愛擼鐵的EVIN

你好,我是乙個愛擼鐵的妹紙,我個人覺得發力感還是很重要的。

因為健身並不是單純的舉起重量,而是使用合適的重量和技巧,從而達到訓練某塊肌肉或者肌肉群的目的。所以在健身的時候,必須要孤立不同的肌肉,當我練背的時候,如果重量過大,就很容易使用其他肌肉進行代償,這時候就會覺得背部的發力感變差了,而肱二頭參與變多了,斜方肌上部也代償了。

所以想要獲得更好的訓練效果,就必須讓目標肌肉單獨完成整個工作,只借助一點或者壓根就不需要其他肌肉的輔助。

要選擇合適的重量,不要貪戀大重量。一旦使用的重量過大,身體就會自動「召集」其他肌肉進行工作,這是我們神經系統的工作機制。

我的偶像施瓦辛格曾說:當你舉起某個重量,並不代表你的動作是正確的,你選取的「重量」,應該確保單獨靠目標肌肉就可以應付。

他也給出了一些有用的建議,比如剛開始的時候可以用比較輕的重量,將注意力集中在運動過程中肌肉的感受上,慢慢增加重量。當使用的重量,感覺和使用較輕重量感覺不一樣的時候,可能就是重量過重了,可以減輕重量,重新找回發力感。

2樓:91變先生

1.針對標題

發力感不重要,重要的是動作對不對,合不合理,身體+槓鈴的整體重心位置對不對,是否在身體某些區域性位置施加了不應該有的額外的力。

2.針對問題描述

像彎舉這種孤立型動作,我的建議是不用練,因為練了也沒用,浪費時間。上肢力量應該練臥推推舉划船引體。彎舉只是輔助訓練,輔助訓練動作作對,容量保證夠就行了,不用去糾結發力幫浦感之類的健美狗的感念。

增加主要訓練專案的重量,二頭肌自然會隨著變大

3樓:墓墓

反正科學研究,建立唸動一致,肌電圖顯示肌肉目標啟用程度更高。健身孤立動作不去感受發力,練什麼健身。想象肌肉鏈結。

關於唸動一致的玄學,就一定非黑即白麼?就非要說它沒有麼?網路學術理論大佬,學術帝,外加jeff。

4樓:YReDo

如果腦子能控制肌肉,那麼這世上就不會有小兒麻痺。

控制肌肉的是脊髓,整天意淫怎麼發力感,還不如好好研究研究正確的動作模式。

5樓:大釗斯基優帕

jts訓練手冊裡邊有講到這個內容,簡略來說就是發表這樣乙個指導意見,在做復合動作的時候不要刻意去找發力感,動作標準即可,在做單關節訓練時候要去找發力感體會肌肉感覺

6樓:處女座的葉教練

發力感,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動作和行程軌跡正確。然後在正確的動作下提高重量。訓練容量才是關鍵,訓練容量提公升了,運動表現自然提公升,這就是量變引起質變。

7樓:FreeWings

1. 只有60%~80%的重量才容易有發力感,如果太輕隨便就能舉起,如果太重則注意力大部分在如何舉起而不會關注過程。

2.你所說的發力感

3. 上肢動作、單關節孤立動作、有依靠的有支撐的穩定的固定軌跡動作容易有孤立發力感;

下肢動作、多關節復合動作、無依靠無支撐的不穩定的自由軌跡難有孤立發力感。

4. 由上可知,以下四種方式可以通過增加依靠/支撐帶來的穩定性,使二頭彎舉的孤立發力感更明顯——用牧師凳/用二頭彎舉托板/背靠牆站立/雙肘頂在腹部,大臂向後緊貼。

5. 發力感只是表象,動作才是本質,

6.警惕經驗主義,經驗未必正確,

8樓:君赫

非常重要,但是重量和次數,還有高階訓練時候的法則都會給你的訓練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採用大重量,不可以作為你今天訓練的全部,你練肌肉,是抗阻訓練,不是力量訓練。

採用大重量的強力訓練可以放在前頭(充分熱身完)

借力訓練(其實正確叫強迫訓練)扔在強力訓練最後給你肌肉最後一根稻草也不錯的選擇。

我覺得你個人應該是個新手,訓練時候的充血和幫浦感很重要,你的神經系統要適應你的訓練動作,做動作的時候的感受很重要。

幫浦感 肌肉發力感 募集感,真的很重要嗎?

愚公得勝 如果有良好的健身環境,即有靠譜的人 教練 朋友 能夠糾正你的動作 鼓舞並提公升你的意志,你可以完全不用考慮幫浦感 發力感這些東西。就我自身經驗及觀察到的情況來看,幫浦感最大的作用是心理激勵,通俗點說就是讓你感覺練得很爽 練了有用,但這對訓練效果的影響沒有定論,沒有確切的證據表明產生幫浦感時...

健身找不到發力感怎麼辦

無二神棍 樓上說了,在訓練中如果能夠看清自己的發力方式是最好的。啞鈴划船有一點不好,就是不能同時左右一起練,但這個動作好在能夠平衡減小左右肌肉差的問題,但這個好處是建立在肌肉本身發力方式沒有問題的情況下。練背之王是引體向上,如果樓主沒有嘗試過,那麼引體向上絕對是平衡肌肉的最好動作,畢竟單手動作已經不...

儀式感真的重要嗎 乙個女生在意儀式感真的是錯的?

喜歡燭光晚餐就自己準備蠟燭。喜歡過生日就自己準備好蛋糕。可以讓親密的人陪自己,但是東西的場景要自己準備,折騰別人是無恥的。儀式對於乙個家庭成員之間和諧相處,維繫彼此之間的關係的乙個紐帶。重視儀式感的家庭,是幸福的家庭。在儀式感滿滿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是幸福的 將來也是懂得調節家庭關係的。此外,儀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