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 子女不能認為父母一定懂自己 這句話

時間 2021-05-29 22:29:25

1樓:isismay

至少你在思考,沒有迷信書上講的,這一點非常好,質疑才是進步的起點。

溝通這件事情,是因人而異的,雙方都能聽到對方,才叫溝通,否則只想說服對方,那叫雞同鴨講。在雙方或一方沒有溝通姿態的時候,強行「溝通」只不過是增加彼此的挫敗感罷了。

但有些時候,我們對溝通姿態的判斷,會受過去挫敗感的影響,迴避溝通就變成合理的選擇。這樣做可以避免衝突,但同時也讓我們的關係變得膚淺、表面,從而讓我們感到內心的孤獨。

你看到這是件糾結的事情:溝通,可能受挫;不溝通,感到孤獨。所以我們能做的大概就是時機合適的時候溝通溝通,不合適就各自安好。

大部分的人大概也只能這樣。因此,人和人之間,是不存在百分百的「懂」的,越多溝通,「懂」的概率越大。

但還有另外乙個問題:是不是一定要「懂」?「懂」多少合適?

「懂」是觀點意見完全一致,還是可以求同存異?這些都是親子關係中很微妙也很哲理的部分,很難一概而論,一千對關係就會有一千個樣子吧。

2樓:澎澎

如果父母能接受世人99%都平庸的事實,也不強加給孩子過早的責任感。那就是融洽的,可以循序漸進的教育。

若是父母過早地把自己的理想強加給孩子,培養使命感和責任感。那麼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就是對立的,因為大部分孩子覺得壓力和痛苦。當然,有的人適應了,將來可能會感謝父母,但是大部分人都會延續這種壓迫感,不安和自卑,從而發展成各種扭曲人格。

願你在愛里顧惜對方的難處,經常反思,設身處地顧惜對方的難處,這就是相處之道,也是人性成熟的標誌。

願你檢視白話文聖經,裡面講到那啟發「靈」裡的智慧型。願神賜福保守你平安喜樂。

3樓:ada

即使是天天生活在一起的人,也不一定能互相懂,懂自己這個事情太難了。不然也不會一直有知音難覓這個事情了。

孩子和家長之間有問題,家長也負有責任,很可能是大部分責任。但是,我們已經長大了,不能用父母的錯誤來懲罰自己,讓自己變成和父母一樣的人。既然已經進入大學的校門,那麼我們一定可以找到和父母溝通的辦法。

我們有自己的生活,不管父母是否李佳琦,也不能要求父母理解。做自己,把自己能做到的展現給父母看,也許他們就理解了。很多時候,行動比語言更加有效。

4樓:甘草

那書又不是給你看的

趕緊拿開

那是給家長看的

看完之後老懷欣慰

覺得學校教育的方向對了

勸身邊的人報這個學校

保證生源和錢錢

幹嘛為難自己呢

父母反對的人就一定不能嫁(娶)嗎?

HEBE 這是你們兩個人的事,在以後是你們兩個過日子,而不是和你父母過,但是在結婚這件事情上,我們應該慎重選擇,不要被愛情沖昏頭腦,這是一輩子的事 薄荷 五五開,畢竟父母吃的鹽 看人的眼光 比我們走過的路還多。父母都愛子女,她們只希望你能過的好,而你要嫁娶的人決定了你的生活好壞。 張小謙 我就想反問...

父母反對的人就一定不能在一起嗎

仲秋十八 你男朋友繼父有點慘。如果知道他老婆是為了自己兒子以後的生活質量才嫁給他的,他肯定很傷心。所以基於此可以推出你未來婆婆應該比較強勢且你男朋友應該比較媽寶。如果真的如我上述所想,那你嫁人之後的生活確實不會太順。 父母只是給你建議,怕男的或許缺失父愛對婚姻有影響,這也是不可避免。過日子是你和他,...

如何看待父母認為子女長大不和父母住一起,去其他城市,就是白眼狼不孝順?

abby 張 以前的父母很多都是有這種養兒防老的觀念,也確實孩子都走了,父母肯定孤單一些,父母肯定都希望孩子在自己身邊,自己的晚年也有個保障。說實話我感覺這是乙個很常見的問題,人之常情,我們不可能要求所有的父母都要有大無畏的愛,無私的愛,孩子離開了父母肯定不舒服的。孩子如果說事業心很強,我就要去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