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心的宗教,那麼人思考是用心還是用大腦?

時間 2021-05-29 22:21:40

1樓:令壺盅佐冷蟬

心思、心思,有聽過腦思腦思的麼?

宗教、宗教,宗字甲骨文所畫之圖為在廟宇裡承供的先賢牌位。宗作動詞,表示眾人都要學習的物件,比如天下無人不宗馬、一代宗師。教甲骨文畫的是持一節木棒給小孩子演示,有教導的意思。

宗教也就是大夥無論幹什麼都要學習的一類教導的演示。此類教導若以佛教來講,心法固然在其中,人活一生以心為始又以心為終,每個人都一樣,一樣需要,所以學習如佛所教,無論哪宗,一定會學到心法。

2樓:

既然承認佛教是心的宗教,怎麼又把心當成了物質(心和大腦)呢?心臟和大腦都不是佛教的心,而是意識執行的輔助器。心識是精神的,而非物質的。

脫離物質的。能思考的,與肉體上的器官沒有關係,而是純粹的心識。只不過他在人體上執行的時候,需要借助心臟和大腦的輔助。

3樓:菩提老鼠

因為古代中中國人認為思考的工具是心,所以講原本不同的梵語詞彙都翻譯成了心。

所以在佛教中心的含義主要有:

1.心臟

2.心識

3.聚集

4.精華

所謂佛教是心的宗教,這裡的心是心識,也即思維的功能。

生物學上人當然是用大腦思考的,宗教中則將思考的功能統稱為心。

4樓:Mr hongyu

思考是用大腦,思維和意識。

佛教是心的宗教,專注於當下的心的來去、狀態。最重要的是見到本心,從五蘊生滅的妄心中解脫。

修行修的是心不是大腦。只需知道五蘊的生滅而不是參與其中去思考,只是意識到心之所在,在禪修所緣還是跑去想了。要思考的是心在各所緣上的生滅苦樂等運作規律。

當心能不動和覺照之時,就可以說是訓練好了的心。

5樓:Cherish168

人是用心在想,而不是大腦。

在中國古文化裡面,大腦只是相當於電腦的硬碟,人的生命在五臟,相當於電腦的CPU。比如和思想有關的成語都和五臟有關,比如:

「狼心狗肺」,形容乙個人沒有良心。

「心肝寶貝」,形容乙個人愛另乙個人,心裡有牽掛「六神無主」,形容乙個人頭腦很亂,六神是五臟加上意識另外小肚雞腸、膽顫心驚、心灰意冷、感人肺腑、動人心弦、心潮澎湃......

6樓: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那麼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是水還是黃河。

就像我們把天上來的與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水統稱為黃河一樣,我們把思考,感受,回憶,想象,體驗等一切非物質的心理活動稱為「心」。

就像可以說水,黃河之水,黃河一樣也可以說思考,心在思考,我的心思考,我在思考。

意思一樣一樣的。

因為可以換心,所以名詞心在大腦裡面,雖然激動的時候物質心跳會加速。

7樓:普波居士

佛法所說的心是心性,是真心。不是眾生的肉團心。

離一切煩惱心即是真心。

你可以先找一找,你的煩惱心在哪。然後再琢磨與大腦有關嗎?

不要說你沒煩惱啊。

8樓:司馬義

佛教在現代定義太廣泛了,是不是心的宗教很難說得清楚。這方面就不多解釋了。直入思考是用心還是用腦?這個問題吧。

沒有受過真正佛陀教法的人,思考是如下的那般產生的。

色蘊法引起受蘊,與此幾乎同時引起想蘊(記憶印象),有了這些材料就可用來思維(行蘊),思維中作出辨識認知(識蘊)。識蘊中的辨識認知也可以挑起相近的記憶印象(想蘊),然後又有新的材料可以用來思維(行蘊),然後從中進行辨識認知(識蘊)。所以一般人是在五蘊不如實知的,迷失的。

下面有些例子:

一位行者剛拿起雜阿含經來讀,剛著眼就看到經中的提及「愛緣取「,與此同時挑起他對此句的記憶印象和樂受,因為曾幾何時他因痴愛而執取,因為當時看到經中此句而看開了點而釋懷帶來了樂受。(想蘊)憶此覺得此句有其深意,所以開始思維其義(行蘊),辨識認知來歸結當中的法義(識蘊),繼而得出僅此「愛緣取」是不夠全面的,所以視線從「愛緣取」移至經中的「受緣愛」及其它描述緣起的部份(行蘊)。當眼與剛剛著陸的字句接觸又是色蘊,然後產生不苦不樂的受蘊,「受緣愛」的「愛「較熟悉的部份(想蘊)來思維(行蘊)及辨識理解其」受緣「之義(識蘊)。

這些過程的識受所有經驗又再被儲存成為新的記憶印象。如此這樣,這位行者研讀緣起法多年都只是處於思維層面,多年都未能有真正的證知證悟。每次眼見這些緣起字句時,其五蘊或處在名法四蘊又一輪打轉,讓他進入沉思當中。

受過真正佛陀教法的人,他是如下的:

當見色蘊法時,不隨色蘊法挑起受蘊。即便色蘊法仍能挑起受蘊法,他是與此當下如實見色蘊挑起受蘊的。而不隨受蘊法挑起想蘊。

如果想蘊仍能被挑起時,他也是與此同時知道想蘊被挑起。當想蘊被挑起時,他不隨想蘊挑起行蘊(思維)。如果行蘊仍能被挑起,他與此同時知道行蘊被挑起。

當行蘊被挑起時,他不隨行蘊挑起識蘊。識蘊難以被挑起,因為他知道被挑起是伴隨著欲、熱心、或好奇去辨識認知名色。他也知道行蘊挑起的識蘊是不如實知。

他因受到真正的佛陀教法所以有止。他不隨行蘊挑起識蘊是因為他修得止。所以不被識蘊所縛,因此不會隨之挑起其它蘊。

止的狀態比較成熟,在想蘊被挑起時,止於想蘊,行蘊難以被挑起。更深的止時,在色與受蘊被挑起時,則止於受蘊,想蘊則無從被挑起。

五蘊的生起他是如實地知。他作息需要行蘊時,則如實地行蘊。他的身、口、意諸行都是在如實知而發。

所以善與不善法,在欲發未未發起之際,因止觀他自能擇法。他的行住臥坐、內外都與佛陀教所教的法與律契合相應。他從觀,如實知道當下的發生是從何因何緣所觸發。

他從觀,也純然地知道當下的發生正要趨向什麼樣的方向。所以他不因色可喜愛而樂,也不因色不可喜愛而患。

與上述例子沒有受過真正佛陀教法的行者,他識蘊的認知辨識太過於頑固,對法與律藏中的名詞從思維行蘊過度定義,所以他不能因法得止,與他認知辨識稍有偏差,則會產生種種的疑。疑到乙個程度又生起散亂掉舉。這是識住色、識住受、識住想、識住行,如此粗劣不能如實知見。

而受過真正教法的人,因法得止,由法住智,沒有因思維行蘊過度定義的認知辨識的識蘊,所以沒有疑蓋、掉舉蓋,因不隨蘊使而使,可以從止中發展禪支,證得禪那。

你的問題就像在問著飛機飛是因為發動機還是機翼呢?同理,思考真的單憑大腦而已嗎?還是單憑心而已啊?答案很明顯了吧。

9樓:無畏光明精舍主人

應邀佛教所說的「心」有真妄之別。所謂「心的宗教」,說的是「真心」之教法,即「法身」的妙用。

在世間法中,人們所謂的科學,認為是「大腦」在「思考」!

佛法認為,一切「思考」(包括很廣,例如:一切維等等),皆是如來法身之妙用!只是被「妄想執著」侷限了的妙用而已!所謂「真心」,它無相、光明、任運!

密法認為,真心之妄用思考,在俗諦之人身中,顯現為「心輪」,而非大腦!

10樓:使用者12345239988

首先,佛教不是心的宗教,佛教是緣起的宗教,而所謂的「心」,是緣起的結果,一切現象都是緣起的結果,思考當然也是。不過,緣起是本質,思考作為一種現象,還有現象層面的「因」,「心」就是其中之一,當然了,大腦也是,但「心」比大腦高乙個維度,某種程度上,大腦也是心的產物。

其次,心有很多含義和作用,除了心臟這個「肉團心」之外,從體上,可以叫做阿陀那識,或者真如,從用上,可以叫阿賴耶識、末那識、意識等。思考是意識的活動,也就是心的作用,沒有意識,思考無從談起。而大腦,則是意識生起的一種物質條件,但卻不是唯一的條件,從這個角度講,思考要用到「心」,也要用到大腦,但還是仰賴心的作用更多一些,因為思考就是心的一種作用。

是「恆依心起,係數於心,與心相應」的。

11樓:

不是「用心思考」,而是「當有思考的時候,其時有心」

心有四種特徵:受、想、行、識。

現代漢語中的思考,廣義上是指想蘊和識蘊,狹義上是指尋與伺;

尋與伺的本質是行蘊,行蘊被解釋為「六思」:色思、聲思、香思、味思、所觸思、法思,對六思如果有取就是行取蘊,想蘊和識蘊也是六個,對六想和六識有取就是想取蘊、識取蘊。

不能簡單的說就是大腦在思考,應該從十二處入手來分析五蘊和五取蘊,經藏中的理論是,六內處與六外處產生六識,內處、外處、識,如果和合就會產生觸,觸後有想,想後才有思。

很多人想當然的認為大腦就是六內處的意處、意根,然後就說意根是色法,我認為這是犯了嚴重的邏輯錯誤,大腦是大腦,意根是意根,不能簡單的等同然後得出荒謬的結論,萬一,我是說萬一,地球人找到了外星人,結果發現外星人沒有腦組織也能說話行動,這時候怎麼辦?他們的意根在哪?

12樓:齊天大聖

當然用大腦了,要相信科學。而且佛教也不是心的宗教,四念住講觀心無常,就是很明顯否認心的永恆性,所以佛教不是心的宗教,而是緣起的宗教,佛法永遠是講緣起的。

佛教是與時俱進的宗教嗎?

獨魚僅一 當然是了,佛教絕對是世界主要宗教中最與時俱進的宗教之一了。在佛教體系中,修行的終極目標雖然都是相同的 成佛,獲得無上正等正覺 但修行的方法卻是多種多樣,稱為法門。而各種佛經裡也多次強調了,要開方便法門,也就是說要根據信眾的具體情況,變換各種合適的修行方法,也就是所謂的與時俱進了。以下舉幾個...

佛教是最高深的宗教嗎?

心是蓮花開 仁清法師 佛法與外道的區別是什麼?佛法與其他宗教其他外道的區別標誌是什麼?外道和內典,內典 也叫內道就是佛教。外道是心外求法。外道 是乙個中性詞,是個名詞而已。特別是當我們法師講佛法和外道的時候,有一些從外道轉過來的人聽著似乎是不高興,就老是認為佛教為什麼還貶低人家。外道是中性詞,絕對不...

人思考用的是腦,為何表達感情要用心想?

當你幹了壞事被媽媽抓到的時候。當你生氣著急的時候。當你心虛緊張的時候。當你激動難過的時候。當你遇到你喜歡的人的時候。第乙個暴露你的,就是心跳。它總會用有力的跳動或者疼痛提醒你,即便你再怎麼控制大腦控制表情掩飾這些事情,你逃不掉。 大難不死 其實人類繁衍至今對大腦的另一種稱呼 心 古代由於科技發展的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