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識學習的過程是否類似於「拆解」為已有知識的過程?

時間 2021-05-14 15:47:39

1樓:威瑞谷德

不是,從科學史來看。

以牛頓力學和相對論講,相對論能夠推導出全部牛頓力學定律,但是其中各個參量,方式都大為不同,這個理論的意義就與牛頓力學是不相容,不可逆,不可通約的。

經常有人主張牛頓力學是相對論在低光速下的特例,也就是舊知識是在一定條件下改進過的新知識。

實際上不是的,姑且不論相對論中「能量」不包含在牛頓力學中,而且如果牛頓力學這種已經被推翻的知識理論不算推翻的話,那麼大多數理論將「鬼魅般的復活」,(如,近些日子仍然有人主張地球是平的),就等於否認新科學所帶來的「正規化轉換」,由於以乙個學科根本上是以正規化為基礎的,同時依靠正規化奠基的,所以,正規化轉換後,前後學科都將根本發生變化,比如煉金術轉換為化學,煉金術將不再是科學理論,而化學不可能採用煉金術繼續研究,所以新舊理論所以不可通約的。

如果新知識是舊知識的改變,那麼,天文學將和占星術都將並列存在,作為科學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不相容。

採取了新正規化的學科如哥白尼天文學將徹底取代托勒密的天文學,並且帶來空前準確的計算結果,精簡的計算過程,合理的論證和推斷,所以經歷了哥白尼天文學不可能回到「混沌,易錯」的托勒密天文學,所以不可逆。

所以,新知識作為新正規化,是顛覆性的改變了舊正規化的知識理論,重新確立了乙個學科成熟穩定的常規研究程序,是與舊正規化不可逆,不相容,不通約的。

2樓:「已登出」

佛學中回答過這個問題,知識是色的一種。

《五事毗婆沙論》

依何義故說之為色?

漸次積集,漸次散壞,種種生長,會遇怨或親,便能壞能成,皆是色義。

這個回答了知識的吸收過程。但是知識僅僅只是知識,所謂的色而已。

3樓:闢克匿克

學習的過程可以用很多理論解釋。我覺得accommodation和assimilation可以解釋。人先講新的知識用現有的知識和理論框架來融合解釋,在和現有框架不相容的基礎上,會建立乙個新系統來接受新知識。

當然接受新知識的過程中會用到一些技巧比如分析(比如你提到的分解)和比較,都是建立在自己已有的可理解的基礎上發生的。心理學裡有個理論解釋了你感興趣的話題,英文是schemas, 中文翻譯大概是圖示理論。你可以了解一下。

如何降低學習新知識時的難度?

上帝俯視思維 1.上網搜一下前輩怎麼學得。2.理清學科產生的背景 底層邏輯 本質 3.提高一下你的深度思考能力 學習新知識時,怎麼把新知識和舊知識聯絡起來 4.實踐。 愛唱歌的北京人 降低學習新知識的難度,最好的辦法就是給學習知識加乙個目的,你要明白你為啥要學這個東西。只有當這個目的變得非常的緊迫的...

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精英特之精英 學習知識很重要,知識在任何時候都非常重要。假設我們都不讀書,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就像普通的動物一樣,吃了睡,睡了吃,最後被人類所殺,或者自然死去。我們人類之所以是高等動物,就是因為我們有學習能力,有學習知識的能力,這是有別於別的動物的最顯著區別。知識是推動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基石,...

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 ,應該注意哪幾點來確保不會很快遺忘呢?能否舉例說明?

1.學完後反覆實踐,反覆用 其實這是最簡單的道路,可以想象大學學習的理論知識我們還能夠記憶到多少?很多新知識學習了沒有實踐和應用場景,很快就會忘記點,甚至連基本的知識框架都會忘記掉。對於工作後學習的新知識,我們一般會在好幾年的時間都不斷在使用,這部分知識是最不容易遺忘的。即使遺忘了,很多時候思維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