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的出路到底看什麼比較多?

時間 2021-05-12 22:23:08

1樓:冷墨侯筆

研三時決定讀博,每天心裡一團糟不知道怎麼選高校地域怎麼選方向怎麼選導師,現在來看或許也適用於這個問題

研究方向》導師》學校

2樓:說刊醬

先說一句喪氣的點評:博士畢業只是受教育水平,不完全代表個人能力,但不可否認的是統計上來講,博士的平均能力要高於碩士、本科、及其它。

現在各用人單位入職都需要面試,所謂面試,目的就是考察應聘者的能力,學歷徹底就變為敲門磚了,但這個磚非常有用。

從高校來講,博士能留在本高校的可能性越來越小,能有博士點的高校基本上都是好高校。原因是博士越來越多,但找其他單位(包括高校)還是有可能的。

另外,讀博士直接用投入產出比來衡量沒有意義,就跟你用養孩子與買房子相比收益一樣,不是嗎?

3樓:

有人吹南大lamda和哈工大SCIR 我們來看看

根據已公布2020碩博士的實驗室分析

比較一下南京大學lamda實驗室哈工大SCIR2020碩博保研生源情況 (不完全統計,基本差不多)

南京大學:

普博:本科南大碩士中科大 ;東北大學本碩

直博:南京大學2 山東大學2 西安交大2 上海交大中科大中山大學華中科技

碩博連讀:南大/東南大學/西北工大/湖南大學/浙江大學本科碩士保研

碩士保研:

南大12 東南大學3 西安交大3 西北工大3 電子科大3 吉林大學 3 四川大學2 中科大2

清華大學北航中山大學山東大學大連理工南京理工東北大學

哈工大lamda實驗室 :

普博: 哈工大本科 ;東北林業本科墨爾本大學碩士;未知

碩博連讀:哈工大本科碩士保研3

直博: 哈工大本科2 東北大學本科哈工大威海本科

碩士保研:哈工大14 西北工大中南大學哈工程未知1

結論:南大外校背景71%,

外校中也有清華、上交、浙大、中科大、西交等C9高校,也有中山大學華科東南大學電子科大北航等不錯高校,外校裡面相對學校一般的可能是南京理工吉林大學東北大學(按照2020全國各省三校平均高考錄取線,但三校計算機學科實力還算比較強)

哈工大外校背景只有23%

相對不錯的外校生源為西北工大中南大學,哈工大威海可能保研也按照本部保研

其餘發現是有東北的大學背景可能會選擇,其餘北京以南的或者南方學校幾乎沒有人選擇。

此外,兩個實驗室都有考研名額,並非有人說的那麼恐怖,注意不要被廣告矇騙,導致飢餓營銷。

4樓:考博的蘇格拉底

出路一般看(由大到小):學術能力和潛質;博士導師的影響力;專業的排名;學校的檔次。這樣排序的根本原因在於由內到外地衡量乙個博士的學術水平,是極為準確的。

5樓:海外公升學營

主要看你自己的方向,如果你是傾向於做學術,做科研,那可能大學教授更加適合你,這時候也就比較看重你的學術能力了。如果將來想進企業,那就更加看重實踐能力了,需要積累自己的人脈以及學院各方面的資源。如果以後想考公務員的話,那就可能比較注重在學校的活動以及在校實踐經歷等了。

6樓:跟世界分享新編的故事

看了一圈回答,有點想笑。張口就國內國外靠譜導師多少多少的,還跟真的統計過似的5%、10%、20%。就導師這點我說說自己的看法,比不上樓頂的世界格局。

首先,博士導師真的很重要,但絕對不是靠譜或不靠譜就可以衡量的。從學生角度評價導師好不好我認為主要看1)學術成就 2)人脈資源 3)培養學生方式。但這3點很難兼得,我見過導師很牛但把學生壓榨了6-7年畢不了業的;見過導師一般但努力推薦了學生去港大大牛做博士後並回到985任教的;也見過完全不管學生但每個學生都很優秀的。

古人說得對啊,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導師學術牛,那你就勤快點多學多問,在畢業前端住你導師的衣缽。導師人脈牛,那就把握住每次交流講座機會,跟導師請的人多聊聊,多出去講報告建立自己的影響力。

如果導師啥都不行但學校好,那就趁早培養自己的生存技能,出社會拿著你的名校文憑該幹啥幹啥。你想想你導師再次都混到博導了,多少是有點可取之處的。關於學術,也不要唯NS論,學術圈也是金字塔型,有的人適合開創性工作,有的人就適合邊邊角角的工作,哪部分都需要人,塔尖人少點塔底人多點而已。

美國學術是比中國牛,但因素有很多,不能一棍子打死,比如美國他自己創辦的頂刊頂會就多啊,當然偏袒自己一些。就是同樣水平的文章,你不一定能發top,但換個圈內的美國佬也許就可以,學術圈抱團也是很嚴重的。

7樓:

海外博士

準備找工作中

我告訴你

什麼最重要

國內現在越來越不看重你是洋博士還是土博士了他們真的在乎的是你的成果

有沒有文章

有沒有獎項

同樣的條件下

也許洋博士會優先

但是最重要的就是文章獎

我們很多實驗室

不給一作

不是一作的

國內就沒有用

所以 文章最重要

8樓:

以計算機博士為例:

網際網路公司演算法崗:publication>院校水平=coding能力=年齡。

高校教職:publication>導師》本科學校》年齡》博士院校。

9樓:

數學博士的話,第一站博士後很多都需要看方向和師承。現在薄後位置供不應求,如果申請者的研究背景和學校裡面任何乙個教授都沒有關聯的話,基本上第一輪篩選就淘汰了;就算研究有關聯,還得招人的教授認可該申請者的研究水準才行,所以要麼在這個方向上有很過硬的文章,要麼就是申請者的導師在這個領域有很過硬的聲望(或者過硬的私人關係)而且願意大力推薦這個申請者。

所以很多新博士選導師和方向的時候,盡量不要選那種沒幾個人做的方向和沒什麼學術影響力的導師。

10樓:幻夢如歌

看自己的能力啊

學術能力、人品以及為人處世的能力

看導師?哪個導師手底下沒有混畢業證的?

導師帶的所有學生成果都一樣?

看學校?哪個學校裡面沒有混畢業證的?

每個學校畢業的研究生(博&碩)成果都一樣?

經常可以聽到一句話

博士和博士之間的差異,比人和狗之間的差異大多了不過,個人認為,影響博士學術成功與否的因素中導師的人品和能力比較關鍵我見過人品不好且學術能力一般的導師,這樣博士基本度日如年我也見過人品好但學術能力一般的導師,這樣博士苦於經費以及沒人指導我也見過人品不好但學術能力好的導師,這樣的博士基本在擔心導師搶文章、焦慮導師安排一大堆雜活(比方說接孩子、當保姆)

我也見過人品和學術能力俱佳的導師,這樣的博士日子過得比較舒心但上面四條的前提是努力

我認為個人的努力程度和幸運程度是博士學術成功的最關鍵的因素。

乙個博士不努力,老師再高水平也白搭

乙個博士在努力,做實驗總是失敗,其實也很難學術成功不斷的奮鬥拼搏加上一定的幸運,才有機會到學術成果。

11樓:mikanhaku1122

土博不如海歸這種想法已經不適合現在的學術評價體系了,在目前需要發c刊出成績拿專案的考核體系下,名校土博顯然更容易成功,他們有多年在國內的學術背景,對這些體系瞭如指掌,有深厚的人際關係,拿課題發c刊評價他們的可能都是他們的老師或者前輩。海歸完全沒有這方面優勢,長期海外生活和海外的研究方式會讓他們在回國之初難以融入,水土不服。

我在剛剛回國時面試過一所大學,也是在幾次面試中遇到的唯一一次群面。當時海歸博士兩個,國內外語頂尖高校博士三個,後來是我拿到了那所大學的offer,知道結果時那三個國內的博士都說看來還是海歸好,但是沒過多久他們每乙個人也都陸續找到了比那所大學更好的大學。後來我自己也沒去那裡。

所以,土博士並不比海歸差,在目前的評價體系下,名校出身,業績豐厚才能安身立命。所以多做研究多發文章多拿專案多出書,比糾結於自己是不是海歸,導師是不是名師更重要,命運握在自己手裡,路在你的腳下。

12樓:烏龜

If you can not directly charge, then you lose power. 凡是不能直接賺錢的專業,都很艱難。

13樓:電龍仔

一看形勢和環境,包括國家/地區政策,領域內學術圈人才情況等;

二看你個人情況,包括家庭背景、社會資源、教育背景等;

三看個人意願,包括性格契合度,工作地點傾向等。

先說形勢和環境。想單靠乙個博士改變命運已經越來越困難了

30年前你博士畢業,各大高校搶著要你;

20年前你博士畢業,各大高校之間還有選擇餘地;

10年前你博士畢業,可能要有一些導師的推薦或者手裡有一定的成果才能進到心意的學校;

現在你博士畢業,心儀的高校神仙打架,次一級的高校又不甘心,工業界發現優勢不大。

很多博士不能接受的乙個事實就是:

時代的紅利,錯過了就是錯過了,不是個人努力可以彌補的。

就像是買房一樣。如果你不能在早年(14-15年)的時候咬咬牙上車,你會發現你就再也買不起房子了。進高校也是類似的道理。房子有它的高房價,高校有它的蘿蔔坑。

高校的蘿蔔坑是什麼呢?是編制。編制才是一切後續科研和工作的保障。

蘿蔔坑就這麼多,先來的佔滿了,後來的就沒坑給你進了。再加上高校不同於企業,是環境相對穩定,人員流動情況較差的工作環境。你不可能指望那些德高望重等著退休的老教授突然集體失常把編制都給你讓出來吧。

近年來國內985高效各個學院都逐漸開始出現人員臃腫沒有編制的情況了。很多地方早就是排隊等公升職,走乙個公升乙個的情況了。甚至一些熱門211都已經開始出現類似的情況了!

這種情況基本上只會繼續而很難好轉,最終像歐美學術界一樣趨於穩定。

想找出路就要先摸清楚環境,不要莫名其妙走懸崖邊上了還不自知。

再講你個人情況。

家庭經濟條件如何?能支撐你沒有收入的情況下啃老到30+嗎?結婚夠錢嗎?買房夠錢嗎?生孩子夠錢嗎?能不能穩定回到家鄉?還是只能漂泊他鄉?

導師/實驗室是什麼情況?導師是業內大牛嗎?你跟導師之間關係如何?畢業之後還會有來往嗎?導師人脈廣嗎?導師能/願意為你引薦鋪路嗎?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處境,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情況。數清楚揹包裡的東西再上路。不要輕易的拿別人的例子硬套在自己身上。

你看到的那個孜孜不倦堅持了10年終成大器的師兄,可能有著殷實的家底做支撐;隔壁實驗室那個成天不好好搞科研畢業都磕磕絆絆的師弟卻能一回國就找到了教職,可能不是因為他厲害,而是因為他老闆寫的推薦信厲害。

對任何人來說都一樣的,你只有先搞清楚自己處於乙個什麼樣的環境、什麼樣的狀況,才能在進一步的去分析自己的出路所在。就像一條線,你要知道起點和終點的位置你才能去規劃自己的路徑吧。你連起點都不知道在哪你談什麼出路呢?

這裡很多人可能會說「我要遵循我的心」,「我要過我想要的生活」,把個人意願放在更高的優先順序去考慮。我想說沒關係,凡事無絕對。對於部分人來說,有時候最優的解不等於最舒服的解。

說到底都是你的個人選擇罷了,只要你多年以後回首再看,不要太過惋惜就行(不是不惋惜)。

最後是個人意願。套用我乙個師兄的例子吧。我師兄是港城大博士畢業,拿到了碧桂園和華工兩家的offer,最終選擇了華工的。

我當年問他為什麼這麼選的時候他是這麼說的:現在國內大環境就那樣,去地產商的發展前景未必有高校好,我剛好有這個資源背景和機會能進到華工那我肯定選擇進華工啊。剛好碧桂園那邊我去實習了感覺也不適應,回到高校的環境更舒服些。

碼字不易,希望對能對你有幫助。

讀通訊 訊號博士的出路有什麼?

首先說說第二個問題,去國外讀EE博士,這個建議題主要慎重考慮,如果不能去國外頂尖的實驗室做,我覺得意義並不大,價效比也不高。在通訊領域,民用市場的蛋糕能瓜分的都已經被瓜分得差不多了,繼續跟著高校或者研究所做永遠落後於企業,比如華為,這裡就不具體展開了。如果有這方面的想法,想留在國外工作,可以考慮一些...

為什麼公公婆婆奇葩的比較多?

天下傻X 事多 奇葩的老頭兒老太太有兒子和有女兒的概率差不多 可能經過某些人工選擇,有兒子的概率更大了 公公婆婆暴露出來問題比較多是因為社會 文化 傳統要求兒媳婦跟婆家接觸遠遠多於女婿跟岳父母接觸。對於那些傻X 事多 奇葩的老頭兒老太太,但凡多接觸就會多招人煩,無論作為公婆還是岳父母 他們少和子女的...

現在用的比較多的單點登入技術是什麼?

易迅 這裡寫的比較詳細。目前行業協議主流就是OAUTH2,但是傳統的LDAP被支援的更廣泛。雖然LDAP不屬於單點登入,但是使用LDAP改造也是可行的。開發指南這裡寫的比較詳細。目前行業協議主流就是OAUTH2,但是傳統的LDAP被支援的更廣泛。雖然LDAP不屬於單點登入,但是使用LDAP改造也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