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自學中醫,有哪些書籍值得推薦?

時間 2021-05-12 08:43:33

1樓:樑子子

學習中醫的誤區很多:1. 盲目報一些收費極高的中醫速成班和所謂的名師課程,妄圖讓輔導課程和名師把你教會,最後僅僅是交了一些費用,沒有學會東西。

2. 自己買了一些中醫經典古代書籍學習,往往是看了幾頁看不下去,中醫古文生澀難懂反而喪失中醫學習興趣。讓中醫初學者一開始就自學《黃帝內經》、《傷寒論》等2023年前中醫著作,就好像讓不懂英文的人閱讀西方《聖經》,這無疑是浪費時間的。

只有學好基礎知識(武功招式)再學習經典(內功心法)才能事半功倍。3. 自己去民間找尋一些大師拜師,學習各種比較偏門的中醫流派和治病技術。

因為中醫經過千年的傳承,流派眾多,初學者還是應該以當代主流的一些中醫學問為主要內容進行學習。

如何走上正確的中醫學習之路?

省略中醫導學書籍第六本:《開啟中醫之門——運氣學導論》

解讀中醫學天人合一的奧秘!

燃起你對中醫的熱情與信心!

運氣是中醫學習過程中會接觸的一門學問,它與天文曆法都有關係。中醫本質上是對宇宙自然變化與人體生理病理關係的研究,即天人合一的思想。由於現代科技的發展我們受制於自然變化的情況減少了,運氣學說相對效能和實用性在當下都降低了, 但是運氣理論的思想方法和內在原理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省略中醫導學書籍第九本:《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圓運動是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這個宇宙的規律。地球的自轉讓我們有白天黑夜,地球的公轉形成了春夏秋冬,月亮的公轉讓我們看到陰晴圓缺,地球之外所有的星系運轉的不同週期互動中或多或少都對我們產生著影響。這種天人相應認知自然宇宙與人的關係的古中醫學確實產生了深遠的意義,《圓運動的古中醫學》這本書正是講述了我們這個世界發展變化的週期規律應用到解決人體的生理病理問題。

這本書運用的大量方劑來自《傷寒論》,也是我們開啟傷寒學習的一本好書。

中醫導學書籍第十本:《物演通論》

小白踏入中醫的十本啟蒙書籍,構建中醫認知的藍圖樑子子:小白踏入中醫的十本啟蒙書籍,構建中醫認知的藍圖(上)樑子子:小白踏入中醫的十本啟蒙書籍,構建中醫認知的藍圖(下)

2樓:Panda

自古以來,中醫人一般是這麼成長的

第一種,一般的世家要讓自己的孩子學的話,有一種是先給他看《醫宗金鑒》,從四診合參開始看,,因為醫宗金鑒比較厚,可能對人的意志力要求比較大

還有一種是跟著抓藥,然後就會跟著老師的方子,了解每味藥的藥性,用法,然後這種在單方上的領悟就很好。

還有一種是背方歌,背下很多方歌來之後遇到病症就可以信手拈來了,這就是經方派的雛形。不過這一種和上面那一種都需要讀專門這種書來充實自己,和接觸很多的病人來實驗探索。

還有一種是專研某家學說,比如我精通李東垣先生的脾胃派學說,我就可以按著他的方法治病,或者我精通葉天士先生的治病方法,包括上兩位在內的金元四大家和溫病四大家,或者張錫純先生呀,嶽美中先生呀或者蒲輔周先生呀等等。

還有一種就是天才,讀了有幾個人真的絕頂聰明的那種,真的學不來。

不過這些都離不開四大經典,學中醫必須有四大經典做為基礎,或者開始學最開始讀,或者學了一段時間對古文有一定的了解,對中醫的哲學思想有一定的認識之後再讀,對四大經典的閱讀和體會都是不能忽視的。

還有一種就是建議跟著現在老師的網課從頭學到尾,比如倪海廈老師的天地人紀系列網課,這個老師真的是個寶藏!還有劉渡舟老先生和郝萬山老師講的傷寒論,他們的網課在b站上可以找到,免費的。

3樓:擠毛豆

我推薦你不要自學中醫。

除了量子力學不要自學,醫學也不要。

中醫學本來不是一門科學,它是古人在一系列的實踐經驗基礎上結合樸素唯物主義哲學糅合而成的一種醫學體系,這個體系有哲學思想,有指導理論,有實踐方法,有物質應用,比較完善。而這種完善常使人自滿而不進取。而現代是中醫學發展最快的時期,主要因為現代科研手段的應用,對中醫中藥的證偽和證實,比歷史上任何時代都更廣泛,更確鑿。

而你自學中醫能學到什麼?假設你悟性很高,那麼可以學到哲學思想,指導理論,僅此而已,而且最好也就止步於此,因為你不能且沒資格把這些理論思想付諸實踐,強行這樣做非常危險。進一步說,現代科學手段的驗證更需要多學科系統的學習,自學能力再強,你連門檻也進不了。

如果你還強行自學,讀懂了很多中醫著作,經典理論倒背如流,成為了中醫學堅定地支持者,但只會紙上談兵,且對現代醫學一竅不通,既不能應用,也不會發展,更不懂批判,這樣的人只會成為中醫學的負擔,反中醫人士的把柄。

4樓:花火

我也是乙個自學中醫的人。我第一開始看的書其實就是中醫基礎理論。看了一會兒便很難在看下去,第一,在讀中醫基礎理論這本書是你會發現,你也需要一些中醫基礎。

第二,太過枯燥。光是這些理由就足夠讓乙個新人放棄學中醫了,但我並沒有,有一回我無意中接觸了姬領會先生的書《三個月學懂中醫》寫的非常的好,可以用深入淺出來形容。比如說我之前看到的一句話:

醫者,易也。所以後面一堆人都說你應該去看《易經》(簡直胡說八道),在三個月學懂中醫這本書中,作者很巧妙的講解了什麼是陰陽五行,給人一種開啟新世界的大門的即視感。

至於其他的書籍,其實大部分都是一些古文,你應該去把古文過了關,再去看,去背。

祝你一切順利。

5樓:時有微涼不是風

學習中醫最重要的要建立中醫的思維模式,中醫基礎理論是建立這種思維模式的入門。個人建議不要去看其他相關雜書或者那些需要一定基礎的經典。中醫大學學習的第一門就是中醫基礎理論,學生都是剛高中畢業第一次接觸,你要相信這樣安排的理由。

6樓:平生只負雲山夢

講道理,先別看那些病啊藥啊的,先學習一下周易裡面的陰陽八卦,再學五臟功能,氣你可以理解成五臟運化正常與否,中醫講健康,不是遊戲的hp值,你吃了藥就會滿了,他更像是酸鹼平衡,這邊不能多,那邊不能少,學的過程要多聯絡實際生活思考,當你能發現你身體的每一點不適,並且使用中醫理論進行分析,就算是會了,當然辯證和把脈也是必學的,但你可以學一些常見的,畢竟是自學,不用全記得

7樓:

先看易經。先懂其道,再學其術。

次看相術,養感覺。

然後學六壬,再養感覺。

其他的看古籍,別人都說了。

自學還推薦學校教材的,是坑人。

古文不好,請放棄。

8樓:

中醫專業大學本科教材: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診斷學

中藥學方劑學

中醫內科學

針灸學對於初學者,本科教材是最容易入門了。先知道中醫是怎麼回事,再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修《傷寒》或《溫病》之類。

說一上來就讀四部經典的,開什麼玩笑?!那些古文能分分鐘給澆滅你對中醫的興趣!

另:個人建議,在中醫知識的基礎上,還應學習:

解剖學生理學

病理學西醫診斷基礎

西醫內科學

9樓:蘇真

先學《中醫基礎理論》,再《中醫診斷學》,然後《方劑學》和《中藥學》這樣會比較系統,然後再看四大經典,不然看不懂的。

如果你下定決心自學中醫,一定要有一顆堅強的心,盡量少上天涯,知乎等論壇,因為裡面中醫黑太多了,會影響你的心情。

我是一名來自德國的中醫藥學生,現在在北京醫院學習實踐,你們中國古代的東西真的太難了,看得我頭暈眼花。

10樓:武人琴音

白雲觀有位三申道長,醫術高超,懸壺濟世,自云平生看得最多的是祖師傳下的《黃帝內經》。

他小時候用了六年時間把一部三十萬字的內經背了下來。

如果我們想自學,先戒酒色財氣,靜下心來才可能學習。

11樓:孤獨的觀察者

樓上回答極度不負責,四大經典和四小經典沒有專業知識和國學基礎絕對不懂。業餘了解就推薦中醫幾度秋涼。暫時沒找到輕鬆活潑的科普中醫普及讀物,因為醫學原本就是嚴肅到不行的事情

12樓:Leonardo Leung

徐浩的《醫間道》..對於初學中醫想入門的..是一本不錯的選擇..不過能否真正學會中醫..還是要踏踏實實找乙個傳統中醫的師傅比較好..

13樓:月下思

考慮看四聖心源,基礎的內容很多,不建議一開始就看藥方、製藥之類的書或者內容。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其實也很好,不過四聖心源(人民軍醫出版社)體積比較小,方便攜帶,隨時想看就看,兩本的體系一脈相承。

學藝未精,千萬不要隨便去斷症開藥,生命真的很寶貴很脆弱,不要搞出趁人病要人命的事情!最好是邊學邊思考,有空到醫院走走,把學到的東西拿出來複習一下,加強思考。最近看人總是會四處看看,對照一下別人是否身體有什麼問題,雖然每次都看不出什麼來。

14樓:小嘰

先把《黃帝內經》完完全全背下來,再找個中醫師傅好好學習把脈診脈開藥等實踐基礎,得好好花時間旁觀鑽研,傷寒雜病論、千金方之類的書籍(一樓樓主有列表)也可以一併研讀啊。厚積而薄發啊,中醫學。

PS: 以上方法是我親戚,乙個在我家鄉很出名的中醫,勸小時候的我去學習中醫時提起的,但我一直沒有實踐過= =。

自學PHP有哪些書籍和教程值得推薦?

jimmy lee 如果只說一本的話,必須是 PHP和MySQL Web開發 目前已是第五版,這本書能稱為聖經絕對是實至名歸。雖然是常常推薦給初學者,但它又不僅僅是一本純粹的基礎教程,它包含的技術細節又是那麼豐富且實用,及時在工作很多年覺得對php已駕輕就熟的人,回過頭來翻看,也能有很多拍手稱妙的發...

有什麼值得推薦的中醫書籍?

寒梅映雪 名老中醫之路 醫學前輩們學醫歷程及建議 然後根據前輩們的建議,結合自身實際,理論聯絡實際,制定綜合發展計畫。現在網路上明醫講課很多,具體的很容易找到。反而是學醫規劃和方向要把握好。 別信什麼基礎開始看,千萬別信。一定要第一本就學易經基礎,包括陰陽五行,五運六氣的基礎,然後直接看黃帝內經,傷...

SAS入門書籍有哪些值得推薦?

寧靜致遠往事隨風 我零基礎入門,看了一些教材的感想 1.入門推薦馮國雙老師的 小白學SAS 和 The SAS Little Book 簡單易懂 2.有一點基礎了,推薦谷鴻秋老師的 SAS程式設計演義 可以對SAS有乙個整體的學習和思路 3.上手統計,推薦馮國雙老師的 醫學案例統計分析與SAS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