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喜歡當老師,但是媽媽想讓我學醫,家裡有很多位醫生工作不用發愁,個人對醫無感,怎麼辦?

時間 2021-05-11 13:21:25

1樓:醫生進化史

媽媽只是想,如果你決心,媽媽也不會堅決的。醫生路漫漫。你問問你媽媽現在醫生平均結婚年齡30,他能不能接受不開玩笑,我媽等我工作後,後悔死了,腸子毀青了。

讓我學啥醫,學啥不好,熬了八年才算正式工作。讀書五年培訓三年。讓你媽媽了解後就會沒那麼堅決了了解一行恨一行。

行內有句話,勸人學醫…

2樓:Re姐

看到這個問題,我的第一反應是羨慕。從小就清楚自己的愛好,而且有理想的職業目標;媽媽會幫助你做職業規劃,在成長的道路上有人指導;家裡醫生資源豐富,在醫療行業幾乎可以勝任任何工作。這3點,是多少人想都想不來的。

我自己作為一名女代表,從當初赤手空拳的工作,到現在混到地區經理,非常深刻的體會過其中的艱辛。也正是因為如此,我才會說非常羨慕。

但是,你現在也面臨著選擇過多的問題,因為基本條件很好,選擇很多,反而不知道該怎麼選了。雖然最終的決定還是要你自己來做,但在這裡,我想分享一下我做選擇的經驗:做選擇之前,想清楚3件事,我想要什麼?

我有什麼?我能為此放棄什麼?

01 我想要什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雖然被人說爛了,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做事情很容易厭倦,只有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才能不斷的探索和投入,做久了才能體會到心流,才能有源源不斷的幸福感。所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是很幸福的。

其次,職業發展其實是乙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不斷積累,像我做了醫藥代表,就在醫藥行業積累越來越多,這給我接下來的工作帶來了便利,同時也讓我的轉行成本變得越來越高。所以,在選擇職業的時候,還是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找到自己的「舒適圈」,好好在裡面堅持,賺足資本,讓自己堅持更久。

02 我有什麼?

從你的表述上看,家裡很多醫生,你擁有相當多的醫生資源,這是你的資源和優勢,但是如果你選擇了做老師,這些資源就無法利用了。想必這也是你媽媽勸你學醫的原因之一。

當然,除了這些社會資源以外,在選擇職業的時候還要考慮自身的條件。比如做醫生,單學習就要十來年,過程非常辛苦,你是否能吃這份苦?再比如做老師需要非常有耐心,你是否具備這個特質?

你大可以把外部的資源和自身的優勢和劣勢都列舉一下,然後綜合評估一下自己,看看自己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喜歡。

03 我能為此放棄些什麼?

就像乙個硬幣,丟擲了是正面,我們就失去了反面。醫生和教師這兩個職業,從職業的性質、發展前景、職業規劃等方方面面看來,都不一樣,不可能同時兼顧,必須有所捨棄。

就像你所說的那樣,做教師意味著滿足了愛好;學醫意味著能享受資源,愛好和資源之間,如何取捨,也要看你自己了。

就我個人的經驗來看,我在剛做醫藥代表的時候,也沒有多少愛好,當時純粹是因為專業原因,加上醫藥代表確實掙得比較多,所以才選擇了這個職業,一做就是6年。現在慢慢積累,也做得越來越得心應手,沒有後悔自己的選擇。

希望你也能做不後悔的選擇。

最後送你一句話:人生沒有高下之分,人生只有左右之別

推薦閱讀

Re姐:應屆生&職場新人如何快速適應工作?Re姐有3點建議

Re姐:從事醫藥代表,如何一年內快速學習成長?

3樓:文以止戈

喜歡當老師是件很棒的事,就像我喜歡做醫生一樣。職業的好壞是時代信手捏造的評價,回歸本身,教師育人,醫生治病,哪個有興趣就做哪個。

如果從投資自我的角度看,學醫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本科學醫需要5年,最後也並非都做醫生。從醫的那些,時常規培,有時碩士,偶爾博士,算下來人均10年學生角色。面對這些如果對青春還有其他眷戀,那題主可以開始檢索「如何說服媽媽」之類的問題了。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不行就偷偷改志願。你媽不一定會屈服於你,但如果飯已成粥,木已成舟,她大概率會屈服於現實。別怕衝突,別怕今後後悔。私以為,成長比大學學什麼要重要很多。

4樓:仟華華

我媽是大學老師、我爸以前是外科醫生(後來出國做別的了),現在我當了大學老師、我弟正在讀醫。

感覺上老師的工作時間要比醫生的規律許多,幼教感覺哄孩子很累,中小學抓成績比較辛苦,高校裡面相對平緩一些,也不需要坐班……但是要自己安排時間做科研。

不知道現在的未成年孩子們相處起來是什麼狀況,大學生大部分都是很懂事貼心的,所以當大學老師目前精神上感覺良好。

5樓:池醫生

從工作強度而言,我支援你當老師。因為老師再累也沒當醫生累。我之前聽乙個小學語文老師講其實教書教久了不會很累。

你想想課文翻來覆去就那些內容,教久了都不需要怎麼備課就可以上一堂高質量的課了。而且還有豐富的假期。學生家長再怎麼難纏也沒病人家屬難纏。

當醫生的話要做好奮鬥的準備。因為當醫生真的很累,幾乎沒有自己的時間。而且責任還很大。

但是從找工作順利程度來講我還是建議你學醫,畢竟你家有醫生的人脈在,找工作方便很多。前提是你要能忍受的了枯燥乏味的學醫生涯。

6樓:

個人感覺把醫學和師範好好了解清楚再做決定。家人有點時候走了彎路,有了經驗,適當聽取他們的意見沒有壞處(>﹏<)我當初就是沒有聽家人的話,現在在後悔。教師和醫生都是可以從事一輩子的職業,都還可以,但師範不能做醫生,學醫也可以做教師。

7樓:Plateau

若是真的喜歡 。 就去和父母認真溝通一下吧興趣才是未來工作上公升的關鍵有回答提議學了醫考教資走

第一學了醫不喜歡的東西反正我是學不進去

第二老師有師範和非師範之分公立的學校考再編第一就看是不是師範

8樓:Lethe

醫學校也需要老師啊!

沒啥好糾結的,你如果不是特別想教語文數學之類的,那讀醫也可以,然後要讀研讀博。現在普通一本二本院校,研究生可以當輔導員,博士可以當教師。

你現在讀師範專業,將來就是教非醫學專業,讀了醫學院,將來可以教醫學專業,我的目標就是這樣的,本科畢業現在在讀研,將來努力讀博然後留校當老師加油呀你也可以

9樓:

Follow your dreams, believe in yourself and don't give up!

10樓:不變藍胖子

作為乙個被媽媽逼著學醫的人告訴你,這個選擇還是要看你自己是個什麼樣子的人。我從小到大不喜歡學醫,但高考前我媽媽逼著我選擇這行,我選了。選擇它就要做好它。否則別選,誤己誤人。

11樓:娜娜

你可以去醫院感受一下,如果對病人沒有憐憫之心,那就不要做醫生,以前我也沒啥感覺,但最近最親近的人生病了很嚴重,我強烈的希望我是醫生,看到那麼多痛苦煎熬的病人,我突然感覺救死扶傷是最偉大的職業,教師也很偉大,我就是,關鍵在於你的興趣

12樓:拉普達

圍繞著醫學有很多的學科,不一定非要去臨床當醫生的,可以選擇這條路比較寬。但是這條路比較艱辛,因為需要進職稱。因為需要不停的學習。

13樓:

不知道題主目前是遵從了父母的意願,還是選擇了自己心儀的專業?

已經快要開學了,專業可能已經定下來了,那我就把我的答案倒一下,把選擇排在後面!

也不知道題主目前是什麼情況,那我就假設兩種可能(對,只有這兩種可能)。

選擇了自己心儀的專業(那真是非常非常幸運的一件事呀()!)

那就一句話:不要辜負自己的選擇!!!

2.選擇了醫學(遵從了父母,你起碼在「孝」上邁了一大步,而且以後也可以留校當醫學方面的老師!!!)

喜歡上了醫學

題主說家裡有許多醫生,那可以說是醫生世家啦!找工作方便是一方面,那你自然小的時候會耳濡目染的聽過一些關於醫學方面的知識。那你可比我這種從未接觸過醫學的人,起步就高出一大截呢!

興趣是建立在吃到甜頭上,可能學了以後你發現自己得心應手,說不定會喜歡上醫學。

對醫學仍打不起精神

如果學了一段時間後,發現真心不喜歡。首先,放平心態。其次,你要在保證正常科目不掛科的前提下,去學習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知識。

你要知道還有考研呢,還有再次選擇專業的權利!所以要永葆希望!

我和題主恰恰相反,當時報考的時候一心想學醫,當整容醫生。而父母認為小姑娘學個英語專業或數學專業多好,就業面廣 。最終他們還是在我的堅定中妥協了,目前答主座標一所國內醫科大學。

上面好像是我在話嘮(ì _ í)

那麼接下來,我們進入正題

首先,如果就題主的情況的話,我建議題主選自己所愛。

為什麼這樣說呢?

當我真正學醫之後,我才知道,學醫真的很苦。(日日滿課,要背的書成摞_,和有些專業的同學比起來真的,哭了)

我和身邊一些不願意學的同學聊過天,他們告訴我,他們本就對醫學沒有興趣,以後也不打算從事醫學工作。當時我就覺得,興趣才是真正學習的動力!

考試月的時候,背書背不下去的時候,我都會告訴自己:自己選擇的,跪著都要走完。

總的來說就是,學醫苦,只有自己發自內心的喜歡,自己選擇的,才會願意為之付出努力!!!

不管題主選擇了哪條路,都要堅信車到山前必有路,會一切順利噠,祝好 ()

我先匿名了,不想讓認識我的人知道原來我這麼八婆,哈哈哈哈。

14樓:打嗝er

如果順利找到工作,你的生活會分為三方面:1.大部分時間忙的讓你忘了自己到底想做什麼,手上的工作都做不完,哪有時間想別的事情,就算休息也只想睡覺,什麼愛好興趣都會停下來;2.

小部分時間不那麼順利時你會很失落,覺得自己並不適合這個職業,你會否定自己,怨恨當初讓你學醫的人包括最後妥協的自己,你會懊惱後悔做過的所有決定和選擇,非常的不幸福;3.最小的可能,你覺得醫學超級有趣,正好是你想要的,你有職業歸屬感,你會非常幸福。

如果工作不理想,會放大痛苦,參考上面第2條。

我覺得,未來生活是自己的,誰也負責不了,誰也替代不了,遵從內心,不後悔。

15樓:阿誰

這是你的人生。你首先要知道,每個決定和選擇都需要付出代價。

第一,你選擇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當老師,那麼你需要承擔媽媽不支援所帶來的一切壓力和痛苦委屈等。好處是你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

第二,你選擇聽從媽媽的安排,當醫生,那麼你是否可以承擔這個選擇所帶來的一切不開心?需要考慮清楚。好處是媽媽會開心,你不用為難。

以上簡單粗暴介紹。具體需要你自己去衡量利弊得失,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16樓:是這樣嗎

不要學!!又累又容易被投訴病人乙個個以上帝自居看你就是服務員!不搞淺規則收入少的可憐!天天無條件加班睡眠不能保證風險又高 !出一單事就夠你受的了!

從小喜歡ufo正常嗎

五蓮山人 非常正常,正常得很,很是正常!你的前世,或者如尼古拉特斯拉一樣是金星人,或者如紅樓夢中賈寶玉一樣來自仙界,所以對我們的來世有一種莫名其妙的熟悉感和親近感。或者,如瑞士心理學大師榮格所說,你今生生平經歷,與自己大腦中的集體意識,以致集體無意識,即佛家所說 阿賴耶識 莫名相合,所以對UFO自小...

從小喜歡各種樂器,基因檢測卻說我樂感倒數第一,我自閉了,這類天賦測試該信多少?

特洛諾公尺 大腦的可塑性是很強的,這導致後天訓練的作用遠超天生那一兩個基因點位的影響。基因檢測的結果你就當他是個電子算命的結果,樂呵樂呵就完了。 emmmmm現代版的 鄭人買履 從前有乙個鄭中國人,想去買一雙新鞋子,於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腳的尺碼,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卻忘了帶上尺...

將來有一天 我們從小喜歡到大的歌手不在了 我們會難過成什麼樣?

胖虹 我不知道.說不定醫療條件變得更好,人均壽命會更長一點,周董也能活的更久。也可能就跟金庸去世,那個年代的人是一樣的感覺吧. 我也是最近才發現,乙個優秀的歌手,一首優秀的歌曲,在我們的生命中承載了多少的美好和熾熱。但是寶貝你要知道,歌曲是不會死的。我們喜歡歌手,喜歡他們的歌曲,歌曲即成為歌手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