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知識上公升到智慧型?

時間 2021-05-11 09:10:07

1樓:

我來嘗試給你解答一下.說的不好,你拍死我也沒關係.因為這我一家之言.

知識是客觀世界存在的座標.你座標知道的越多,你到達的世界就越遠,越寬廣.

智慧型並不是座標,而是主觀世界的指南針,是羅盤.有它在,你才能在客觀世界中行走.

每個人都是有智慧型的,在於量的多與寡. 簡單地說,我認為超出本能的思考與行為都是一種智慧型.你可以不認同對方的智慧型,因為智慧型是主觀世界,所以不存在對錯,而知識是客觀世界,所以存在對與錯!

我們談到知識上公升到智慧型,我覺得這個過程是思考.

知識是客觀存在的,它有真的,有假的.而辨識它真與假的過程是思考.分辨其真偽的過程,最後得出我們主觀世界裡方向,它就是智慧型.

每個人從知識到智慧型的轉換率並不是一樣的,這就是思考的充分性問題!

思考就是一種轉換率.

有的人知識總量就100 他勤於思考.最終他可能有接近100%的轉換率.

有的人知識總量破千,但是他只是瀏覽,記錄卻不去思考這些知識.導致他的轉換比連1%都不到.

最後兩者誰的智慧型更多,顯而易見.這也就是解釋了,為什麼擁有較多知識的人一樣也會有反智的表現!

提公升智慧型的唯一方法,我認為尋求知識,勤於思考.

遠古,我們稱之為:哲.

古代,我們稱之為:悟.

今天,我們稱之為:思考.

無論是哪種表述,它的核心就是這樣.

2樓:Mr hongyu

智慧型就是在自我意志下的對自我、他人和環境的正確的認知和行為。提公升智慧型的途徑就是在理性中追求真理,無論對個人還是社會。知識只是工具。

3樓: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就是說,智慧型者是自己思考問題不會追求廣博的知識,追求廣博知識的人遇到問題會從知識中尋找答案,而不是去深入思考

4樓:金源

從知識到達智慧型,從知道到達懂得——看到這個問題,我最先想到這個模擬。

其後一句出自最近看的一部微電影——《女生日記》,北大藝術學院建院5周年的院慶微電影,陳宇執導。片中講述了乙個關於成長的故事,主角是一名北藝院女生——江小夏。片中提出了八個問題:

1】什麼是空氣?——99-03%的氮和氧,加上0-03%二氧化碳。

2】什麼是記憶?——生物學中個體的解碼,儲存和檢索。

3】什麼是大學?——以多種觀點看待世界的專業群體。

4】什麼是高音C?——每秒262次的震動。

5】什麼是社會?——社會是由自我繁殖的個體構成的社群。

6】什麼是喜歡?——旺盛分泌的多巴胺,期限30個月。

7】什麼是時光?——時光是我們穿上的衣服卻再也脫不下來。

8】什麼是美?——從知道到達懂得。(Realizing what you know)

5樓:子陽-賦難者

多年前,我想過這個問題。當時的想法不知道對不對。

當時的想法是,知識是外在的知識結構,嫁接在自我身上,難以為我所用。而能力則是將外在的知識結構內化實現的。而如何內化呢,就是實踐嘍。

為什麼親身經歷的經驗比他人交給的知識更有效力,因為這是我們親身實踐得來的。實踐得來的樸素感知片段,經由理性思考,變為系統的連續的知識和規律。但是,理性冰冷的知識,要想發揮作用,也必須反向地重走這個過程:

抽象的知識和規律必須變為樸素而具體的感知。而這個過程的實現,也是靠實踐來實現。

總之,思考可以使實踐得來的具體經驗成為知識,而實踐則可以把思考而來的知識實體化具體化,成為能力。

另,智慧型,這個偉大的詞彙,我還不敢談它和知識能力的關係。但我對智慧型的理解是,對因果的洞見和覺悟。他和知識、能力都沒有直接關係。

對即刻因果的觀察和體驗,是慾望。對短期因果的洞見和覺悟,那是機智,是聰明,對長期因果的洞見和覺悟,或許就是智慧型。

6樓:鋒Sir

一是量變引起質變,二是接受各種知識的時候要積極思考,知識是死的,如果不思考就變成了填鴨子,反而束縛了頭腦,不能正確利用知識解決問題。

如何將乙個簡單的話題上公升到哲學層面,人類發展進步層面等等?

Queena 要將乙個簡單的話題上公升到哲學層面,首先你要懂點哲學。這樣一來,任何問題都可以上公升為哲學層面。要將乙個簡單的話題上公升到人類發展進步層面,首先你要對人類發展進步有乙個巨集觀的認識。知古鑑今。 JokerLii 乙個簡單的話題 例如 A 只要發出感慨 A就是個偽命題.然後懷疑A的邏輯定...

如何將網速提公升到與簽約的頻寬一致?

元小派 本人工作經常碰到這種問題。需要以下幾點 1.光貓一定要設定成路由模式,即光貓本身撥號,不要設定成橋接模式 即路由器撥號或電腦撥號 這點比較重要。2.網線一定要用CAT6,即6類線或以上,不要用超五類或以下。3.最好電腦用CAT6線直連光貓。4.如果電腦從路由器有線連線,保證路由器是WAN口千...

請問如何將大資料與人工智慧融合,銜接?

瞎掰大資料 大資料 雲計算和人工智慧,三個是資訊社會中的生產資料 生產工具和生產關係。人工智慧最後一定會場景化,提供實際服務為核心,逐步替代和提高人的能力。就像蒸汽機一樣,通過造汽車 輪船和機器一樣。 檸檬科技大資料 人工智慧的概念是1956年提出的,為什麼前60年默默無聞,近幾年突然橫掃科技圈?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