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 少上知乎,多看書 ?

時間 2021-05-10 18:39:53

1樓:好呢

確實如此,知乎這個交流平台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原因在於知乎匯集了各式各樣、各行各業的人物,各種資訊交接一起,會讓人對事物的辨析造成一定干擾,同時也可以對一些知識領域進行了解。

知乎這個平台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探索到領域內的知識和技巧,並且有針對性。因為交流平台的大多數人都會面臨相同的問題和困惑,所以,在這裡可以尋求他人的一種場景同步的解答問題。

知乎平台也具有一定的弊端,弊端在於資訊出自於各式各樣的人,他們很有可能在構思-撰寫-發布的這個過程都帶有著極度的個人主觀情緒,缺乏客觀理性。所以在這個平台上很不建議大家探尋類似於"哲理"、"攀比"、"社會風氣"等較深奧的問題,因為在這一領域,許多人都是懷帶著主觀臆斷,缺乏客觀調研事實進行撰寫,不同經歷與領域難免會勾起人的焦慮和迷茫,嚴重者會影響價值觀的改變。

知乎平台在目前來說還是很不錯的平台,大家可以在知乎上多多搜查關於專業領域的知識經驗和技巧、方法還是很不錯的。

2樓:禿頂貓

掃了一下我的主頁。

我發現我只要是醒著幾乎就是在刷知乎……

似乎我是時間線刷屏帶師。

其實我感覺沉迷刷知乎跟沉迷看網文性質差不多。

不同點在於刷多了知乎會變成懂哥懂姐——似乎並沒有什麼用。

3樓:

錯了,應該要多「多上知乎,少看書」。

有句話叫「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知乎上大佬雲集人才濟濟,985211不過是起步,top2春藤遍地都是,人人年薪百萬業界頂尖,可謂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多聽聽他們的高見,絕對能讓你受益終生。

人生苦短,我看知乎。

4樓:海斯勒

另外說一下關於政治問題 ,水軍太多,很多高讚的答案未必就是最真實,最理性,最接近真相的答案,有許多常識的問題並沒有乙個很理性全面客觀的回答。這可能與知乎盲目強調「政治正確」有關

5樓:Tttttttt

因為總有幾個所謂的知乎大神在這兒上面裝清高自以為是的為了迎合大眾而回答了一些能吸粉的問題發表的一些看法和這個人現實中是完全相反的!明明現實生活中是個幼稚又缺愛的女生卻在知乎上裝女神喜歡在知乎上把自己的立場抬得多高相信成熟的人一看就能看出來這些裝成熟的回答都顯得多麼的幼稚可笑哎喲我去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把這裡當出名的平台了?還是為了吸引更多的賺錢機會瞎寫一通?

當然這只是純粹吐了個槽關於熱衷的話題還是會繼續尋求意見的

6樓:奉旨上炕

怎麼說,拿別人的結論去驗證你想知道的東西,不能得到全面的答案。

然而一本好書,可以全面的詮釋。

也可以讓產生自己的見解。

就像是別人在當時的情景下所做出的行為,你不一定做到。

有可能你通過知乎的答案了解到某些東西,卻在使用的過程中仍不順手。

一本書可以從1說到10,你就了解了1到10。知乎某些答案只說出了1到9,你還是少了10。

不強調知乎答案以及答題人的侷限性,希望大家可以共同進步。

7樓:01黃老邪

這個地方,就是大概說說。

一是說說。

二還只是個大概。

真懂真會,說說是不夠的。

要做。做中學,學中做。

大概說說更是遠遠不夠。

能充當乙個學習的起點,就不錯了。

比如,你在此發現俺老邪一副高人相,跑來跟著我混,才能解決問題。

書也只是說說。

只是說得更系統一些。

但如果不做,也是不行滴。

8樓:

因為知乎本質上是有博覽、學習屬性的「消遣」。

換句話說,工作學習之餘,你每天都會需要一些時間來消遣,但「上知乎」這種消遣給你一種「我還在學習、提高」的錯覺,從而沉迷於這種漫無目、低效率的學習,讓你欲罷不能,畢竟絕大部分人都是傾向於「消遣」而不是「工作或學習」的。

9樓:

知乎是乙個可以告訴你學得什麼武功技能就可以稱霸天下的地方,這是路,頂多是知識,不是能力,當你知道後,就該去真正掌握能力了。如果不學,就看著別人稱霸天下。

10樓:許家公子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乎有知乎的好處,就是快,但你沒有足夠知識儲備,就會理解不全或者理解偏了。讀書雖慢,但有利於思考。

11樓:象多多

知乎上的知識就算準確也只是分散性的,對乙個人的知識水平道德素養幫助並不大。就好比我們想要學習掌握一門課程的內容,系統化的學習方法會更有效一樣。

12樓:

很多問題並不能用很簡單的幾句話解釋清楚,

而且很多問題是需要有前後知識的鋪墊和發展的,

斷章取義產生誤解,很多就是由於擷取片段自我發揮。

13樓:閃光變異兔子

未經過自己體系化地閱讀、未經過自己親身去考證得來的知識一來不深刻,二來在主觀性較強的問題上容易失之偏頗。尤其現在有部分問題得贊票數高的答案並非標準或最佳答案,對於一些沒有一定的閱讀量、沒有自己見解的人來說很容易隨意將其當作權威。

再者一昧的吸收碎片化資訊卻不能很好的消化並將其輸出,並不會使自己有多大的進步。

但當然許多客觀性問題,非該領域人士遇到相關問題可以快速獲得專業人士答案還是很好的,主觀性問題可以從百家之言中獲得不同的思想也是很好的。

其實關鍵不在於[讀書],也不在於[上知乎],而在於個人對知識的選擇性吸收和轉化問題。

14樓:

知乎上的大部分答案,是別人認知過,從"知識"中篩選出來的"資訊",對你不一定完全有用,也不能算是"知識",來這裡嘮嗑嘮嗑,打發打發時間就行了,別太當真,真正的知識在好書中,多讀幾本書,通過實踐篩選出對自己有用的"資訊"才是正道。

15樓:顧家明

體驗不同。好比你看了很多浪漫的愛情電影與自己的女朋友一起做一件浪漫或不浪漫的事情。

在這裡,那些經歷過的人給你的乙個答案,但是那個答案只會屬於答題者自己。無論過去還是未來。

當你真正開始閱讀一本書的時候,你會產生否定,疑惑,新奇,你會覺得你原來聽到的關於這本書的評價或好或壞,然後從書裡得到自己的感受。也許這種感受很難付諸文字,詞不達意,但是他是屬於你的。你心裡有了自己的標尺,在回來看知乎上的答案,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我們讀書,學習,思考,等等一切,都是為了建立自己的「只屬於自己的」體系。以上~

16樓:

我覺得題主所說的書,應該是一方面有主觀和客觀的偏向性區別,一方面是深入度的差異吧。

知乎上很多使用者旁徵博引(當然也看到過不少顧左右而言他的),雖然確實是學到了不少東西,但是畢竟是被別人加工過的知識,雖然很多答主都是大神,不過答案多少會由於個人經歷和觀點傾向而變得主觀,並且這樣得來的知識也比較容易忘記。

只是如果自己的知識體系還不夠健全,了解的東西太少的話,很容易被別人的觀點影響~記得之前看《Good Will Hunting》的時候,在看到酒吧裡Will在哈佛男學生照本宣科還自鳴得意的時候當眾秒殺他的時候,在酣暢淋漓之餘也有些羞愧。因為自己偶爾也會這樣,直接借用別人的觀點,有時只是因為它看起來合理可靠能唬人,而不是經過自己深思熟慮的推敲。

對於閱歷還不夠多的人來講,想要充盈自己的精神世界,大概還是要多靠深入閱讀吧。相對來說,書籍更加有針對性和客觀性。雖然書也是人寫的,或多或少會帶上主觀傾向,不過既然能成冊出版,在邏輯性、調研資料、真實性等方面下的功夫,肯定還是比網上的乙個回答要來的多的。

我覺得書是要多讀的,撇開專業領域不談,大概以資料和歷史最客觀?即便各類史書其間細節不一樣,整體的經歷也還是值得參考的。不過有的時候也覺得,我們連近幾十年的事情都看得真真假假,市面上或者私下流通的書也沒有一本絕對客觀,又遑論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歷史呢?

即使執筆之人足夠剛正耿直,其參看的史料也未必都真實可信,而乙個人是沒有那通天的本領考證這幾千年的歷史長河的。好像說的有些自我矛盾了,呵呵。

不管怎麼說,個人覺得閱讀和經歷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充實我們的知識系統,從而更好地引導自己在人生中做出更加科學的抉擇。知乎上面也有很多問題和答案是常規書籍裡找不到的~經驗也可以給學習和修行很大幫助呢。

個人淺見~

17樓:

知乎是經驗知識

書本是理論知識

脫離了理論的經驗,基本上都會走火入魔

脫離了經驗的理論,也不行啊!

經驗能頂一時之用,時過境遷之後,很可能不再起作用理論總是求全,卻忽視在不同條件下的轉換,不注意會釀成大錯知乎,書本,缺一不可。

還要實踐,沒實踐,知乎書本統稱……扯……

18樓:

你看到的是別人閱讀資訊後篩選與思考後的結果,而不是過程。所以,對於你來說就算知道了結果也不能體會其中的要義。

先把書讀厚,然後再讀薄,才真正有所吸收,別想一蹴而就。

19樓:

你可以把知乎一些技術性很強的回答(包括理工和文藝甚至某些專業性很強的心理和人際關係類回答)當做一本書的目錄來看。

但是,只看目錄你能獲得什麼質量的知識呢。

為什麼最近經常看到有人的簽名是 少上知乎 ?

kasabulaka 因為你會發現知乎非常好玩,會上癮,這裡有段子手,有大牛,有相聲演員,有抖機靈的,有神回覆,等等,一旦深陷其中,將無法察覺到時間的流逝,而白白的浪費了大把的光陰。 老緬 他們會問自己了。我真的用好了知乎嗎?我學到了知識嗎?還是說在眾人的思維間跳躍,但是自己一無所獲,反而還白白耗損...

上知乎和看書有什麼區別?

樂行謙實 知乎乾貨密集 特指知識類的回答 篇幅有限的情況下答主很難由淺入深的講解,往往直切重點,而作為讀者的你在不具備答主系統性的框架下,自然很難深入理解乾貨,有時候看過了,腦中也沒留下多大印象。看書有乙個推導過程,順著作者思路由淺入深去吸收知識,慢慢建立了和作者像似的思維框架,當你從中發現乾貨和受...

為什麼上知乎?

大肉兔 通過閱讀思辨文本來激發自己的思考。通過回答各色問題來補完自己的三觀。通過爭鳴 爭議 爭執來切磋琢磨自己的見知,同時認識別人的思考方式。通過聽故事來增加閱歷。通過看段子來陶冶情操。 開心的事寫在扣扣上 傷心的事寫在微博上 不敢說的事寫在知乎上 因為扣扣上有親人們 微博裡有粉絲或同事 而知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