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情都是守恆的,這句話對嗎?

時間 2021-05-05 19:32:56

1樓:燊燊

所有的知識似乎都在暗示:從沒有終點,所謂終點只不過是另乙個起點。如果生命也是這樣,似乎就可以解釋一切:

看起來的不守恆只是因為區域性,整體來看真是守恆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樓:

為什麼別人會欠我的?

我這樣想別人知道嗎?

也許他也覺得我欠他的呢?

這樣是不是我欠他,他欠我,守恆!

或者我覺得他欠我的,他也承認了。

他的愧疚和我的憤怒,兩種情緒,守恆!

說這句話的人可能只是想安慰下自以為在感情中受傷的你但是如果真到了這個地步,其實感情還是守恆的他欠你=你為他付出很多=你對他很好

你對他很好→他不珍惜你→你離開他→再沒有乙個你對他好→他的損失你看,一段失敗的感情,往往兩個人都失去了很多同理,你可以用這個「我相信一切是守恆的」這個基礎去解決一切問題,說不定就會活的很淡定啊

最後,關於感情問題,貼幾句李宗盛的歌詞過來吧感情不就是你情我願

最好愛恨扯平兩不相欠

感情說穿了一人掙脫的一人去撿

男人大可不必百口莫辯

女人實在無須楚楚可憐

總之那幾年你們兩個沒有緣以上。

3樓:

如果感情是守恆的,那麼,感情個體為節點,感情付出-感情獲得為權重,得到有向感情圖 alpha。

圖 alpha 中一定有環路,換句話說,多角戀關係。

4樓:

沒法說對不對。

柏楊寫的雜文,有這麼一種說法,就是很多事我不總結,我只是闡述事實。

。。。你說的這種事,我經歷過。

有人因為我做不到我的承諾受傷了,我後來也被人狠狠的騙了。

有人被別人傷害了,我別人狠狠的傷害了我。

我又狠狠的去傷害別人了。。。。

5樓:念長生

對的,我很喜歡這一點,並且作為我的生活信條之一。

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只是這個得失,未必按你喜好,未必按你意願,甚至未必被你發現。

比如,上課睡覺,被老師狠狠地罵了一頓,你也覺得做錯了。

讓我們衡量一下:

你失去的是一節課。

你得到的是休息,放鬆,以及更充沛的精力。

比如,你因為沉迷遊戲沒有考上大學。

讓我們衡量一下:

當別的學生因考試而痛苦時,你卻因遊戲而開心著。以上。

6樓:天涯明月

能量是守恆的,其他的則無從證明。但我覺得很多事情冥冥中決定了就是守恆的,我沒有依據,只是自己這麼認為,也可能有點迷信。比如我覺得人的好運氣是有定數的,肆意揮霍就沒了。

所以我這個人就是個聽天由命的人,這樣也不好。

7樓:成蹊

曾經、我以為、這些都是真的。

終有一天、你欠我的,會還給另外的她、

你帶給我憂傷、我也會不經意間傷害別人呵、

小時候我也喜歡這種調調,直到我不得不自己養活自己的那天。

8樓:朱谷

理論上對。但就跟物理模型一樣,是理想狀態,沒有考慮到現實裡的變數。屬於看上去很有道理但並沒有卵用的道理。

比如經常有人困惑,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這時候佛教說了,好人是消上輩子的業,壞人是上輩子的福報,等耗盡了下輩子就該遭報應了。這就屬於一種基於能量守恆的言論,然而對普通人,我壓根無法驗證,我還是會對這種不公痛苦憤怒。

所以說它並沒有卵用,最多只能充當某種心理安慰。

9樓:四喜

瀉藥。這個是想表達"善惡終有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吧。。。。

不過它換了種說法感覺就不正確了(。

以上個人拙見。

10樓:benny hwang

我是這麼覺得的

因為人的承受能力是一定的,而很多東西取決於我們的承受能力

我一直舉例說,女生收到第一次花會很激動,但是第二次會平淡了,第三次沒感覺了,第四次嫌煩了

11樓:苦艾

我就問乙個問題,

當初抗日戰爭的時候,我們大約有四萬萬五千萬人口,時至今日我們大約有十三億人口(兩個都是概數,不準確)。請問這個人口多出來的人口你能不能給我守恆一下。

教育幼兒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價值的等價回報?

搖長搖短 如果你做一件事,不管怎麼付出,你都沒有任何回報,試問你還會繼續下去嗎?幼兒園教小朋友是一種激勵,也是一種提高,讓孩子們知道努力會有回報的,而不會讓他們喪失積極性。我也很奇怪能提出這種問題的是什麼家長? 李長歌 不一定,小孩子的習慣有的是需要長時間重複去讓他認知的,而且有些深意的舉動幼兒有可...

任何事情作出乙個量就了不起嗎?

不掛科少女 當然不是啦,量要有度,還要看你做的是什麼事,當然效率更重要,如果你的確做到了一定的量,但卻花的時間非常的多,並不能說明什麼。 威瑞谷德 不會的,其實,在哲學史很長時間裡,量 根本不重要。乙個5厘公尺的線段,和一條無線長的直線,沒太大區別,都是線,前者是直線的間斷,後者是直線不發生間斷,只...

無法感受到快樂,對任何事情沒有看法沒有興趣,沒有目標,甚至也沒有呢麼多難過?大家有沒有什麼建議提一下?

韓楓 如果只是近期這段時間的,看一下自己的日常生活是否發生了什麼事情,比如學業受阻,工作壓力過大,同學同事關係出現矛盾,帶給你刺激和壓力,產生應激反應 如果是持續的狀態,比如超過乙個月,一直是這樣,可能有些抑鬱傾向 那就要特別注意,一定要調整一下自己的身心狀態。問問自己,自己讀書,學習,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