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社會科學和歷史問題下面的答案總能看到很多烏煙瘴氣的?

時間 2021-05-09 12:53:28

1樓:燚錟焱

因為社會科學嘛,大家都知道的,都是沒有證據說些胡話的。

就差不多和你高中組織的辯論會還要差一點。檔次的感覺吧。大家都是通過結論推導出理由的,沒有人通過原因去找出結果的。

再說,這些東西也沒有一些社科的調查,保證它的精確程度。更沒有來指責你的人,

所以,社會科學既不是科學,又不是哲學。如果它是科學,那至少得有定性和定量,如果是哲學,那至少得講邏輯,沒有謬誤。

顯然,很多回答者根本沒有這些意思。

2樓:

因為每乙個普通人,都有權利關心政治,享受文學,就這麼簡單。自古文史不分家,它們與其他人文社科的學問,當然也不分家,對每個人的生活,且都發生直接間接的影響,我們會限於學術資格,連說句話的權利都沒有了。連了不得的政治權利,也沒有對普通人傲慢到此地步。

選人大代表的時候,你為什麼不問問,是不是每個適齡選民的知識結構都合格?發議論的時候,卻想起衡量人們有無學者身份。

當然,你也可以提問時,擺明你的潔癖,那樣,誰硬要給你提供不專業的回答,才真是賤了。

3樓:Serene Crescent

(答主的歷史素養也相當有限,請各位前輩批評指點。)

主要就是他們實際上是藉著歷史的名頭來表達自己的意識形態和看法,並且渴望這些看法被他人所認同。

這其實也不是什麼特別嚴重的問題,很多學者,如賽繆爾·亨廷頓,或者愛德華·塞義德都是如此,甚至用文章來互相抨擊對方的觀點。

問題是人家至少還會認真的去翻閱史料佐證自己的觀點,但是大多數人就直接引用社會現象加基於歷史「事實」的膚淺解讀抨擊了事。

而事實上那怕你去引用了史料,史料作者本身也是有預設立場的,你就更需要其他證據來佐證了。

當乙個稍有歷史素養的人看到了這一篇回答,就會去思考回答中給出的證據是否可靠,對證據的解讀是否「相對」客觀,而且合乎情理,還會思考作者本身的立場等等,最後做出乙個評判...

而大多數回答基本做不到這一點,很多就是引用親身經歷,或者旁聽而來的故事,或許結合上一點「歷史事實」,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多麼正確,進而推銷出自己的「理論」。

那麼自然這種回答也只能是烏煙瘴氣了。

4樓:遊心

瀉藥。門檻低是乙個原因,尤其歷史學使用的仍然是日常的語言,而不像很多自然科學以數學為語言,也不像哲學和社會科學那樣創造了很多概念,它都是挪用別的領域的概念。所以誰都能讀幾本歷史書,看得一知半解,然後在網上刷存在感。

另乙個原因是人的本性吧。做學術研究,要求研究者有很強的自反性,就是你能時刻對自己的認知保持警惕。你為什麼這麼認為,你站在什麼樣的立場,立場是不是給你帶來了偏見?

即使這樣,也依然很容易沉迷於自己的觀點,接受不了別人的批評。至於沒受過專業訓練的普通人,有兩種人佔很大比例。要麼是輕信,書上說什麼就信什麼,不管書爛不爛,也不管作者這些話對誰說的。

要麼是六經注我,看書並不能衝擊他原來的思想,因為他並不會去自反,他只相信自己相信的,看書不過是摘取一些事例來印證自己的觀點,其它的會被無視。前一種痴,後一種妄。

在網上往往是觀點不合,互相譏諷,然後就是意氣之爭,互相攻詆。雙方都有依據,但又往往誇大某乙個點,以偏概全。自反更是不可能的

什麼是判斷社會科學是否 科學 的準則?

夏風Scen 要看按什麼標準來判斷,眾說紛紜。我比較傾向於科學哲學巨擘托馬斯 庫恩的看法,這麼說,社會科學就只有經濟學算。啊哈哈哈。雖然很多人說經濟學不夠資格,那我打個比方,如果你手裡拿著一塊兒金子 真的!站在比薩斜塔上,你一鬆手,金子會做自由落體運動,這是物理學告訴你的,但是經濟學會告訴你,金子肯...

為什麼社會科學研究比自然科學更困難?

大青蛙 多因素混雜,模型難建,社會測量時很難控制其他變數而形成單變數或雙變數實驗。畢竟你研究的是人和社會。然而自然科學就大大不同了。譬如要研究水源對植物的影響,可以把其他溫度 氣壓等變數都控住,完全不用擔心死多少顆草之後草兒它娘會找你索命。譬如要研究某種藥物對癌症的影響,不僅可以控制實驗老鼠的飲食,...

KCL 國際關係和UCL社會科學 選哪個

默克思 建議認真考慮去UCL然後轉到同系的Social Science with Quantitative Methods,社會科學不論學術界還是業界未來最有前景的方向是計算社會科學 社會資料科學,ssqm會給你的核心能力統計和程式設計提供非常好的基礎。具體原因見此答案 在UCL讀social 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