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好嗎?

時間 2021-05-09 01:02:06

1樓:Lorena

我是學心理學的,所以可能還可以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早教對孩子沒什麼用,基本上就是給家長開的。在深層一點,就是解決家長自己無法處理的身份轉變的焦慮情緒。

對於幼齡的孩子來說,三歲前母親的照顧—建立健全的親密關係,安全感,基本認知等等才是最重要的。說的直白一點,父母的情緒和價值觀,包括日常的語言輸出,才是孩子的早教。所以花那個時間和經濟去早教,還不如做父母的花時間學習,修養自己。

2樓:悠悠璐漫漫

現實中不少的父母缺乏對兒童早期家庭教育的正確理解,甚至將家庭教育簡單等同機構教育,將父母本身應該承擔的家庭教育的責任轉移到教育機構中,不了解、不尊重兒童發展規律和特點,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嚴重,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兒童的健康成長造成了損害。

3樓:樂乎

如今,幼兒園教學小學化的傾向越演越烈,正是由於家長們和社會上的很多人沒有真正的了解早教的目的。以為早期教育就是開發孩子的智力,就是要教孩子去提前做小學,甚至中學乃至大學做的事情,這種觀念是錯誤的。

開發智力對孩子的發展來說固然重要,但是決定孩子將來在社會上能走多遠的關鍵因素是他的品性。孩子能以健康的心態、愉悅的情緒、合作的精神參與到將來的社會生活中去,以及擁有一定的動手能力和良好的語言表達,比優秀的成績更重要。對0-6歲孩子進行各種各樣的教育,根本目的在於:

為孩子的終生可持續發展而奠基。

因此,本著終身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幼兒教育應該在培養個性品質上多下功夫,好比說發展孩子級別的生存能力,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建立孩子自尊和自信,教會孩子如何與人交往,建立價值觀,培養興趣。

所以早期教育應當立足長遠,避免急功近利。家長們一定要端正早教目的,正確引導孩子成長,為孩子的和諧發展、全面發展和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4樓:

早期教育能促進大腦的發育。一些家長擔心,對孩子實施早期教育,會累壞孩子的大腦,其實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一些研究者曾經用動物的大腦和生化的變化;事實說明,早期豐富的環境刺激與學習機會不但不會傷害大腦的發育,而且還會促進大腦的發育。

5樓:月芽閱讀聯盟

可以把親子共讀當做是很好的早期教育途徑。你給孩子念書、講故事,可以增進親子間的親密度,在你念書的同時,孩子可以通過你的語音,配合讀本上的畫面和文字,逐漸拓寬延伸對周遭事物的物理認知和心理上的情感認知。

6樓:樹懶

早期教育中家長的比例佔了很重要的位置。包括平日與幼兒的互動,與幼兒一起接觸的環境,家長傳輸給孩子的理念。首先家長要學會與幼兒合理溝通,發現問題,及時反思解決。以後有新發現繼續補充

7樓:藍薔薇

看您說的早期的概念了,是多早,幾歲之前呢?如果是早教的話可以理解,並且好的早教機構教學理念比較先進,對寶寶的培養也比較全面的。

8樓:孫泥巴

問題不夠具體,不好答。

什麼叫早期,學前?入托前?三年級以前?

什麼算好什麼算不好?按學習成績算?按將來孩子的發展算?按身心健康算?按孩子的快樂指數算?如果都算,各自的佔比加權是多少?

家長如何通過早期教育建立孩子的科學思維?

鍆龍MEL Science 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主要在於興趣與方法,引導孩子的興趣以及培養孩子使用有效的方法去探索科學。這時候就不得不提那句古老而深刻的話了 實踐出真知。從孩子出生開始,他們對於世界的感知便是通過實踐來構建的。通過觸控 觀察 探索去了解他們所處的空間。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小孩子會在家中翻...

早期教育對孩子影響深遠,如何看待幼兒園裡教師的綜合素質問題?

yking 你所說的一部分現象可能確實存在教師素質,園所等級,所在地區的差異。但是作為10年前也有此想法的過來人想說一句,一線幼師很大程度上是乙個經驗至上的職業,學到的理論最終能運用在工作中的比例有限。這就導致,哪怕在一線城市學歷普遍本科以上的教師團隊中,你依然會看到這些現象,區別只是他們在表面上會...

早期教育可以培養出熱愛思考的優秀兒童嗎?

巨集觀精算 換個說法問,早教是否能提高智商?答案,乙個人的智商極限其實是受限於基因的,它是固定值,不會改變。而通過種種教育誘導手段,讓早期大腦接受多種訊號刺激和邏輯資訊的訓練,雖然在智商提高上並不具有顯著效果,但卻是必要的。早慧與高智商兩者的差距與聯絡 高智商必然早慧,但是早慧並不代表高智商。 東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