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漢語拼音 o 來記 這個音,是不是漢語拼音的乙個缺點?

時間 2021-05-08 22:19:25

1樓:jointer

漢字的一字一音,一音一拍,因此各音素可謂不分先後,合不合適要看重疊後的音是什麼。a和o重疊是,a和u重疊是y,顯然ao重疊的更接近。

2樓:louzhiguo0000

從道理上講,要不就該把/ai/表示為ai,同時把/au/表示為au,要不就把/ai/表示為ae,同時把/au/表示為ao。漢語拼音裡,ai表示雙母音/ai/,ao表示雙母音/au/,這是矛盾的。

漢語拼音設計的初衷本來就是當成文字使用的,au在手寫連體中容易和an相混,所以出於文字實際使用的考慮,把/au/表示為ao。

3樓:南極冰原下的金杉

對於漢語這種乙個音節(蘿蔔)乙個出鏡機會(坑)的拼音語言文字方案公司甲方,拉丁字母公司這個乙方是勢在必得。

雖然有老對手,曾經是同一家公司的西里爾字母公司,希臘字母公司,但都不成氣候,更別提什麼希伯來,阿拉伯,這些小公司,

甲方很有眼光,

拉丁字母公司是有品位,有實力,有經驗的公司,

自家藝人第一檔26個,5個女藝人(母音),21個男藝人(子音)實力絕對過硬,通常擺出天團26陣容這種組合,對一些小客戶的需求那是綽綽有餘。

即使有時候有的甲方品位需求不一樣,還有第二檔無數替身,精通各種人設,這些替身雖然也有著不錯的外形,但僧多粥少,本身也不太受公司重視,能不能吃上飯也是各憑本事。

男藝人這邊(子音),客戶第一次提出需求意向時,男藝人們都轟動了,要知道一般的語言甲方提出的都在20個子音上下,這些子音以往的機會都不夠天團內部分的,像什麼法語,w這個小鮮肉軟磨硬泡使出了渾身解數才被夾帶簽下,

而現在,甲方提出的意向是二十四五個!

二線男藝人不好混,大多數外形風格都已經被定型了

像,只有西班牙一家願意籤,他也知足,專心成為西班牙甲方的招牌,

像 ,本來是西班牙選中的,後來混不下去,只好出走,先後被法語和土耳其語選中,雖然和天團一線有差距,但也算是鹹魚翻身。

像,只有嚴苛要求藝人出鏡時間的德語才有一席之地。

公示結果一出,本來覺得自己很有希望的又一次與機會失之交臂,

不出所料21天團全部上位,另外還籤了四個十八線男藝人,這就很出人意外了。

z^ c^ s^外加乙個 。z^ c^ s^ 都是沒什麼人見過的生面孔,長期在IPA練習生裡默默無聞,曾經有機會打入英語但因為人氣慘淡還是功虧一簣。

這回他們四個覺得即將簡直人生轉折點,,可是都等到甲方語言開機後,才發現,自己拿到的竟然還是替身劇本!原因竟然是這些甲方對男藝人的外形要求極為苛刻,開什麼玩笑,沒有那些髮型尖尖和長手杖,他們怎麼能和天團區別開來!

為此甲方不惜將單人男藝人出鏡原則打破,啟用雙藝人,在zh ch sh ng的天團組合內部消化下,這四位終究還是成為了被遺忘的透明。不過他們也不是唯一退居幕後的,v作為天團之一入場後發現自己毫無用武之地 ,十分鬱悶。

女藝人這邊,又是另乙份光景。

男藝人們大多單打獨鬥,就算有合作,那也是不成氣候的,而女藝人就不一樣了,她們合作更長見,就算有的甲方個個單元音,可是依然有搭配出場時,因此女藝人之間的關係比男藝人更捉摸不透,十分塑料。

而且女藝人這邊,出場率比男藝人們高,收入有保障,而且對於女演員們的外形要求十分寬容,像越南語各種髮型,帽子,眼鏡,耳環不易樂乎。但是女藝人因為臉過於相似,一打扮就乙個樣,她們之間內部可替代性太強,同質化非常嚴重。

因此她們既合作,又暗自較勁。爭鬥一點都不少。拼音方案當初有四十個組合,

初意向是籤十個音位,但最終卻定了七個。a o e i u 五姐妹自不必說,ê ü兩也躍躍欲試。對於ê來說,她已經有法,越南語等多個甲方的龍套經驗,而ü更是德法西土多次出鏡的大牌,完全不輸五大姐妹,但凡事都有意外,她們發現這裡對於女藝人要求很高,每次C位出鏡都要做髮型,ê和ü因為自己化妝髮型過於精緻,顯得格格不入,被五姐妹的排擠已經公開化。

ê的出場被e,a搶走,只剩下乙個鏡頭。ü被u搶走大半,作為眼鏡娘的賣點根本不抵用,甚至連剩下的戲份,竟然被沒戲份的男藝人v搶走了。

五姐妹之間也不是風評浪靜,就在u搶ü的出場率的時候,o也搶了u的一些出場,維持住了自己五姐妹的地位。

幾位女藝人在德土裡面的姐妹情誼,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4樓:

這種事情,這些老先生們是親力親為或者聞之於親力親為者的,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還沒過多少年呢,這種影響很大的課本不可能瞎說。所以題主的發問竊以為不太有道理呢。

5樓:ginhalnfeng

用ao來記 [ɑ] 確實反映了漢語拼音方案的乙個缺點——過於輕視現代漢語音韻體系。其實最符合現代漢語音韻體系的應該是注音符號,但是如果把漢語拼音方案做成注音符號的翻版,那豈不把漢語拼音方案存在的意義給整沒了......

6樓:七個點

乙個新設計的表音文字正字法,要麼音值個個對應,要麼音位個個對應,不然都是憨批正字法,用「符號的任意性」來背書那就更憨批了,你當是寫藝術字呢?

如果從現在的漢語拼音使用目的與結果來看(用作音標、輔助性文字和輸入法橋梁),那肯定是憨批行徑,做音標你標不准,做輸入法也沒人家雙拼快,除了是小學就讓人強制性學習之外沒任何優勢。這本身就是很鐵憨批的一種行徑。

不過話說回來,那個年代上面的語言文字政策就沒有哪個不憨批……

7樓:Neruthes

漢語拼音方案的字母選用和普通話 CCTV 片區白岩松小片的實際發音是宇宙音標的基礎,宇宙音標應當在基本部分與漢語拼音保持一致。你用 IPA 的尺子來衡量漢語拼音方案,出發點就錯了。

8樓:王偉超Mijiag

不算缺點,畢竟ao和au不對立,發成真正的ɑo也沒什麼問題。但是漢語拼音連筆手寫體後來被廢除了,小學生手寫拼音必須一筆一畫,這種設計就顯得很沒必要。

9樓:UntPhesoca

不是缺點,是特性。

正字法總有一些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的地方,不論是選擇表音更確切的「au」還是字形更清晰的「ao」都沒有理由被批評。(漢語拼音裡更著名的乙個魚與熊掌不可得兼之處是 zi、zhi 的韻母是選擇「i」還是用另乙個字母,這更是沒有理由被批評的)

不能把「ao」解釋為 ao 的結尾只到 [o] 不到 [u],否則 ai 也得拼作「ae」才行。所以黃、廖本《現代漢語》的解釋很中肯了。

10樓:

——如果au 是「乙個音素」,用ao或au表示還都是可行的(a表示開口大,u表示圓唇)。不過,這樣做,很容易讓人以為:au是a與u兩個音素合成的。

——如果au是a與u合成的。若那個u完全不出聲,你聽到的是「啊」;若那個u出了聲,你聽到的是「啊-唔」(類似「嗷」)。

——人類能夠發出的每乙個「音段」,都是氣流越來越小,而聲音越來越大。比如ua這個音段,u的氣流要大於a, 而a的聲音要大於u。

——把需要大氣流的u放在只需小氣流的a的後面,中間必然要短暫停頓.重新「運氣」。停頓的時間越短,氣也就越不足,u的聲音也越弱。

不管停頓的時間有多短,終究還是停頓了,停頓了就不是乙個音段。

——普通話的ao,中間是沒有停頓的。它不但是乙個音段,也是乙個音素,乙個「開口大的圓唇響母音」。和它對立的是乙個開口小的圓唇響母音ou。

——每乙個母音匹配上對應的「弱子音」,都應該形成乙個音段,即每個母音都是可以「單獨」發出來的。比如:i「單獨」發出來是yi,u「單獨」發出來是wu,a「單獨」發出來是 ~a(~表示弱喉擦音)。

不能「單獨」發出聲的「母音」是莫須有的,是人類發音器官無法完成的「四不像」。把ao分析成a和u,其中的a和u都是這樣的「四不像」。

11樓:

普通話雙母音裡ao, ai, ei, ui/uei, ou, iu/iou都前響。前響ao和au的音質沒有清晰差別,因為不同位置的o和u做韻尾時聽感相近,而不少人在說效攝字時有以o收尾的形式(舌根位置明顯不貼合上顎)。

漢語拼音的 是不是母音?

jointer 最具有中國特色的半母音 漢語拼音的單韻母 這個音既能當聲母又能當韻母但又都當不好,說它當不好是因為能和它拼的韻母和聲母都很少,韻母只有an 遠 en 雲 和e 月 聲母只有j 局 q 區 x 徐 n 女 l 呂 等。根據 的這些特點可以斷定某些古漢語擬音是不存在的,例如p t k s...

漢語拼音 o 的正確讀音是怎樣的?

烏斯 發音為 哦 喔 原來有多個讀音,其他答主的回答已經非常詳細了,不再囉嗦。根據漢語拼音方案,o 代替原來注音符號的 1 怎麼讀呢?查台灣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讀 的詞條有 MR.C 用文字描述聲音其實挺費勁 窩 是用嘴唇發音,舌根不動 哦 是用舌根頂嗓子,順帶發累似 窩 音 凹 和 歐 發音沒爭...

漢語拼音中的「o」讀「喔」還是「嗷」?

王鴻宇 答案沒有比較令人滿意的,所以來答一下 O的注音字為喔並沒錯,因為喔是個多音字 但o確實是單元音,就是IPA裡u下邊那個後母音,中高母音 有些答主回答的似乎頭頭是道,但他並沒有解釋ao,因為ao的雙母音實際上不是ao而是au,所以嗷是au 還有bo,po,mo,fo,老國語制定時的確沒錯,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