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用傳播學角度評論 在知乎獲取的不是知識,只是資訊 這句話?

時間 2021-05-08 20:06:06

1樓:kongxianghong

比較贊同如下意見,資訊是一種自然存在,知識是對資訊的主觀加工後的理解,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經驗是知識實踐後的資料表現,對實踐的人來說是經驗,對別人來說是資訊,如果他嘗試理解背後的原因,就變成知識。

所以知識是動態,資訊是靜態的。

但是不管是怎麼樣,知乎對我們都還是很有收益的,獲得了不僅僅是資訊,也是知識。

2樓:者也

資訊是用於減少或者消除不確定的一切事物。資訊是兩次不確定之差。

冰島首都是雷克雅未克,這是資訊。我體溫38℃,這也是資訊。

知識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類對物質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結果總和。

冰島首都是雷克雅未克,這是知識。我體溫38℃,這不是知識。

所以呢,個人覺得知乎上的資訊一部分是知識,一部分不是。

3樓:hao Lee

首先,產生了A喝了酒開車回家,出了車禍這樣乙個Fact。

A喝了酒開車回家,出了車禍。這是Data而不是Information。

因為出了車禍,所以酒後駕車很危險。這個時候Information才第一次產生。

既然酒後駕車很危險,那麼不能酒後駕車。這個時候產生了Knowledge。

意識到既然酒後駕車的危險的原因是酒精能夠麻痺大腦,那服用其他能夠麻痺大腦的藥物的話也不應該駕車。這就是Wisdom。

收集 -> 結構化 -> 刺激gt; 理解gt; 活用

Fact -> Data -> Information -> Knowledge -> Wisdom

知乎上的答案再精妙,給你的也只有Information。Knowledge和Wisdom都是自我啟發。好比教科書上教了你古人的智慧型,也需要你自己消化一樣。

這種傳播學的基礎知識我以為大學基礎課程都應該教過的...

4樓:EvaDun

知識是接收的資訊,經過理解後的積累,它內化到每個人的腦海中。一旦資訊被接收,經過消化理解,就變成知識。------《傳播學綱要》,中中國人民出版社,17頁。

擁有豐富的資訊,並不必然就擁有知識。知乎上資訊氾濫,如果沒有消化理解,就只是獲取豐富的資訊。廣義上說,知識也是一類資訊,是獲悉之後的資訊,經過理解、沉澱、積累、較為穩定、時效也較為長久。

所以你在知乎上過目就忘東西,無法變成你的知識。

題主的問題補充和題目可以說關係不大,六度分隔理論和你的問題完全不是乙個方向。

5樓:

請參見維基百科智慧型三角形:

頂層的智慧型是無法單純「獲知」的,普通的資訊由搜尋就可以找到,

一篇好的知乎文是可以達到知識甚至之上的高度

6樓:春雷

一層層(樓)多是咬文嚼字兒的。

告訴你個真理吧,題主:

說「在知乎獲取的不是知識,只是資訊」這話的人,是表示他對知乎裡的多數知識不感興趣。就這麼簡單

知識和資訊是很難區分的。不信你將上述各解法的「知識」和「資訊」互換,其實都說得通。

當初把「資訊」和「知識」區分開來的目的,是要區分未加工和加工過的素材,所以很主觀地把未加工的資訊稱為「資訊」,把加工過的「資訊」稱為「知識」。其實未加工的,也是加工過的,只是相對於某個參照標準未加工而已。這麼鑽牛角地解釋問題就捨本求末了。

所以佛家拈花一笑,不解釋。你懂了就是懂了;不懂?不懂拉倒。

指月聞犬吠。其實人家指的就是月亮,大家犬吠犬吠地非得指責人家嘴裡說的不是月亮,是狗屎。其實,我就是說「去你媽的」,我指的仍然是那輪皎潔的月亮

看到這兒,再看看樓上各層的知乎範兒,你應該能從另乙個層面了解「知乎裡的多是資訊,它不是知識」了。

求摺疊、求冷藏、求封號。 :)

7樓:warfalcon

資訊大都是你看到的東西,比較零散只停留在表面,很少深入,印象不深,只是知道,非常容易忘。

而知識是你反覆思考、實踐過的,已經深入到一定程度,相對於系統一些,能解決一部分實際問題,有時了解原因,遺忘速度會慢一點。

可以看看這個問題下的回答:怎樣把資訊轉化成知識?

8樓:曾旻

絕大多數知乎的問題,你只能得到60-70分左右的答案.

平均而言,英文維基能提供70到80分左右的答案,好的雜誌大概也能達到這樣的水準.

想要穩定達到80分,你得去看經典入門類的書,或者課堂上聽講.

要達到90分,需要看經典原著,了解其時代背景,並且有專業研究者的指導.

知乎上當然也有80到90分的答案,不過比較零散不系統,當零食嚐嚐尚可,只吃零食肯定營養不良

9樓:無敵甘嘉嘉

知就是知其然,識就是知其所以然。

知識就是,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資訊不會運用就是資訊,會運用了就是知識。

不要把自己不會運用資訊,而把責任推到「知乎」上。再說,知識也不是靠刷知乎就會來的,有些東西就得千錘百鍊才見其形啊。

傳播學枯燥嗎?

Echo木一 萬本之源,超級有趣。我們有乙個群,叫做 學好傳播學,走遍天下都不怕 傳播學的知識,在日常的社會生活領域,都具有非常強的指導作用。都學什麼?建議你買本傳播學教程好好看,三言兩語說不清。中傳的課,沒上過,建議找中傳上過這個課程的同學請教,或是去課上旁聽,或是諮詢該校新傳學院。 嘩啦 任何一...

傳播學之父是誰啊?

山風 高讚答案彙總 施拉姆 傳播學之父 why 其學術貢獻 創立了完整的傳播學學術體系,培養了第一批傳播學博士,編寫了第一批傳播學教材。促進了傳播學的全球普及發展,施拉姆香港浸會大學的餘也魯教授就是他的學生 May 威爾伯 施拉姆傳播學的集大成者和創始人。建立了第乙個大學的傳播學研究機構,編撰了第一...

從傳播學和公關的角度,如何評價網易就暴力裁員事件發布的道歉信?

王子君 從公關的角度來說,這個道歉信寫的非常好。讀書學的操作和工作裡的操作是兩碼事。第一,網易它回應了。別小看這句話,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在我朝,甚至是生死攸關的一步。因為網易如果還不回應,再發酵下去,就需要衙門回應。這會給衙門造成工作量,也會讓網易的很多崗位進入應對狀態,消耗過大。反面教材就是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