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整天泡圖書館好嗎?

時間 2021-05-07 23:29:53

1樓:藍胖子

其實沒什麼問題,這個看你自己選擇,你想想你到底想要什麼,然後做出選擇就行了,但務必會捨棄一些東西,如果你願意捨棄,你就做那種選擇,不願意,就做另一種吧

2樓:我我我我我我我要上岸

怎麼跟你說呢

如果你不泡圖書館就是每天睡到中午醒,timi吃雞打不停,熬到三點賽神仙,作業靠抄,考試靠生死24小時。

那我建議你泡圖書館。

3樓:萬物之靈

泡圖書館只是一種表現形式,你是否有明確的目標?

泡圖書館是實現你目的的一種手段,但目的是隨著時間轉化的,你是否對所有目的都要使用同乙個手段?

大學時光是最珍貴的,珍貴在它是你的青春,也珍貴在你會因為一草一木,一點靈光等身邊小事或驚嘆不已,或興奮狂喜。這些都是成長不可或缺的閃光點,也對自身專業的發展有好處。

4樓:包子

在我們學校,我們學院,我的專業,大一天天泡圖書館是不可能的,我們有早晚自習,每天都是滿課,還有各種活動和實驗要佔據我們午休和週末時間進行,朝七晚十,所謂的自由的大學生活就是個笑話,只是多經歷了一年高三,而且更累……

能泡圖書館當然最好了,可以學自己想學的,看自己想看的書!美哉!!

5樓:我想在白夜行走

話不能說太絕對

比如最近有導師安排的任務或者有要看的書,那就去圖書館好好學,沒問題。

最近沒啥事了,強行一股腦埋到圖書館裡,不知道幹什麼,就是想享受待在裡面的感覺,其實沒必要,說的難聽點,自我感動。

你必須明白來圖書館幹嘛 ,是為了和別的同學不一樣,認為自己很努力,還是說的確是來幹實事的。

以前有個人就是喜歡待在圖書館,認真是挺認真的。人家約她出去看電影啥的也不去,覺得浪費時間,好像還把人家鴿了,朋友很生氣,再也不找她了。

另外我想說,總要有點娛樂嘛,沒必要起早貪黑兩點一線,去約飯,去社交,去影院等等都ok的,大學多體驗一下這些也是挺好的。(如果你家境尚可)

6樓:哈哈哈

b不好,圖書館太擠了,雖然說中大號稱有最大的圖書館,可還是擠的很,無論是平時還是週末,只有寒假不會很擠,我春節在校那是真的爽,就是有點孤單。如果圖書館不擠的話就去圖書館,圖書館太擠的話去不擠的教學樓等自習或許也是不錯的選擇哦

7樓:慰卿

如果只是為了裝模做樣,假裝自己和其他人一樣努力,然而卻連自己未來的方向都沒找到的話,那絕對不好。

找到自己的目標並為之努力,無論你在寢室還是圖書館,都會是最好的選擇!

8樓:

非常贊同高讚回答的話,只是每個人不同的選擇罷了大四老學長來舉乙個我和我同學的例子吧。

末流985數學專業,我今年應統考研上岸某C9,同學保研華師統計。

不敢說誰以後發展更好(大概率是她吧)

但是我們起碼都選擇了自己喜愛的學科,做著自己感興趣的事。

我羨慕她門門課90,高績點,專案經歷和競賽,保研大佬。

她羨慕我天天逃課玩,60及格萬歲,每天開開心心。

(她說夏令營初審的時候她焦慮的失眠了幾個星期)所以還是看你怎麼選,你想保研,想成為學霸,成為大佬,那你有必要天天泡圖書館。

如果你想做個FW,天天逃課,(但是千萬不要掛科!!!)最後學半年鹹魚翻身也可以。

最後還是要再強調一下:

不要掛科!不要掛科!不要掛科!做個FW也是有底線的,起碼要保證正常畢業。

我乙個舍友掛了5門課,現在已經降級了,我們畢業,他大三。

9樓:

不太建議,大學生其實已經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學生了,而是乙個從學生向社會人過渡的階段。

大學時我就是整天窩在自己的小天地了,那時候自己對讀書的作用有盲目的推崇,認為任何方面的問題都能在書中找到指引。

現在回頭去看這段經歷,自己其實已經陷入了「學而不思則罔」的窘境而不自知。

書上的很多道理或許沒錯,但是在具體細節上是非常缺失的,很多東西必須走出去實踐,去接觸,才能獲得相關的認知。

當時我是意識不到這些問題的,大學裡寬鬆的環境,讓我可以自在的蜷縮在自己的小天地裡並自我感覺良好,然而你我終究有一天是必須走到更廣大的天地的。

現實才是最好的試金石。

與其等到畢業後被大勢所逼而不得不走出去,不如在時間更充裕,試錯機會更多的時候,自己主動走出舒適區。

你在外界經歷的磨練也能反哺你的大學生活。

10樓:尼特哥

博覽群書,默默打下羨慕二字,看書真的太重要了,潛移默化影響你的思維,而且有些知識點在未來能幫助到自己的。看書真的太重要了朋友,要繼續保持看書的習慣啊。

11樓:可愛的小五

我覺得人好奇另外的生活什麼樣子是可喜的。

找乙個朋友,跟他體會他的快樂。體會過了,再說更喜歡什麼,那就是真的更喜歡。

只在門外看一眼這樣的,那樣的生活,然後說我喜我自己現在的生活,也不是不對,就是沒那麼理直氣壯

12樓:趙小臺

不能說好,也不能說不好,只能說在合理的時間範圍內算好吧。

首先因為大學總不能只是為了學習吧,即便是學習很重要,但是其他的東西,像是一些社團活動,一些能夠豐富自己生活的活動,都是值得去浪費一些時間的,如果把自己的時間全部用來泡在圖書館的話,那麼雖然可以讓自己的成績提了上去,但是又會失去很多東西,從小到大,我身邊的學霸從來都不只是會學習,相反他們比一些成績差的人還會玩。

在進入大學之後,沒有了家長與老師的監督,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去放鬆自己,徹底解放自己的天性,很難會碰到能夠每天都泡在圖書館的人了,雖然說這樣自律的行為值得肯定,但是除了剛剛說的應該拿出一些時間去參加一些社團活動之外,自己的身體也是要考慮的乙個因素,學習實際上是乙個很費體力的勞動,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這個感覺,在家裡自己可以一整天只吃一頓或者兩頓飯,但是在學校要是有一頓飯吃不上那麼就感覺餓得慌,所以整天都進行著這種高強度的腦力勞動的話,自己的身體也就會受不了的。

所以還是適當的控制在圖書館的時間,不管是為了去找時間鍛鍊自己也好,還是為了自己的身體也罷。

13樓:CC隨筆

我們這裡的研究生都不怎麼玩,每天下班後,在實驗室做實驗及在自習室查資料的學生特別多,我和他們聊過,他們本科大部分時間也是用在學習上的,很少出去玩,也很少享受生活。你現在的狀態很正常,期望你可以堅持,考上985,211的研究生

14樓:端木明翼

俞敏洪當年在琴島學院有個演講,分享的個人經歷裡面就有關於讀書的故事。

他說王陽家裡到處都是書,都沒地方下腳。他為了能和同學們一樣博學,立志大學四年讀完800本書。

從這可以看出,泡圖書館好不好?

現在電子科技發達了,手機、膝上型電腦,都能隨身攜帶。在圖書館不看書,做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香麼?比如計算機專業的,喜歡自己寫點小程式,一不小心寫出個軟體專利,不比天天出去瞎浪給力麼?

(注意,是瞎浪,你說出去旅個遊放鬆心情看看世界,那肯定是很棒的)。

現在好多圖書館有沙龍房間,去加入,去頭腦風暴,去聆聽不同人對於不同事物的不同觀點,讓自己的靈魂有所成長,不香麼?

大學圖書館,所有的圖書館,不是說你一定要抱著專業課本悶頭學習,能做的事情太多了。

要想成長,必須在路上,要麼身體在路上,要麼思想在路上。

圖書館,就是承載你思想在路上的,價效比最高的坦途。

15樓:精神小妹

不能整天泡,那樣效率也不高,該運動運動,該玩就是玩。朋友機械專業考研期間,該吃該喝,最後考了350分

我還參加了合唱團,業餘時間生活也要開心呀!

給建議,不餓天天泡在圖書館,適當運動,適當放鬆放鬆心情!

16樓:餘音同學

看到這個問題,我不想先回答整天泡圖書館的行為,到底是好和不好,我更想知道的是,像題主一樣的朋友們,為什麼想問這樣的問題?

我覺得,首先,當你就覺這個行為好與不好的時候,也就是意味著,除了去圖書館,你還給自己準備了plan B,可能你糾結的是,整天泡圖書館VS參加社團、比賽活動、做兼職實習,所以你才會覺得拿不定主意。

我不想直接說,整天泡圖書館就一定好,就一定是上進的行為。

其次,我並不清楚你泡在圖書館的目的,是為了學習(比如期末考試備戰衝刺獎學金,或者是考公考編考研考雅思等等),還是為了假裝努力,又或者是逃避突破自己向外拓展?

畢竟,你整天泡圖書館的目的,只是為了假裝愛學習,假裝愛讀書,實際上在圖書館坐著的你,書沒看幾眼就思緒亂飛,隨便拿了本書擋著開始刷手機圖自我安慰的話,那我並不覺得這種泡圖書館的行為很好。

如果你泡圖書館,只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拿到獎學金,能夠考到某個證書,能夠順利考研考編考公,恰好自己自制力不太行,想利用圖書館的環境,逼迫自己的學習效率變高,讓自己泡在圖書館也無可厚非。

所以,本質上來說,這就涉及到自制力的問題了,其實自制力好的朋友,在哪個環境下學習、工作,幾乎都不受到影響。

我想說的是,在大學裡,你在做好學生該有的本分之外,你需要思考的是:無論你大學的學歷是好是壞,無論你以後志向是一畢業就找工作,還是希望深造讀研做學術,最終我們都是要步入社會,步入職場,步入市場這個大染缸子。

走向市場後的你和我,要展現給別人的,是自己實打實的能力,這包括但不限於學習能力,更重要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把自己泡在圖書館,去裡面看書學習,確實是可以增長自己的知識面,但上大學的你,已經是成年人了,重要的不是看到別人在做什麼,你就一定要跟著別人的步伐走。

重要的是,你需要想清楚,你以後想成為什麼模樣的人,你想學到什麼,帶著目標和實際的規劃去度過你的大學四年,會比整天泡圖書館更好一些。

17樓:鈞正平

一位圖書館管理員早就洞察了一切。

2023年秋,北京大學圖書館迎來了一位北漂的青年人。這個年輕人即將入職圖書管理員這一崗位。那一年,他25歲。

此時,這個位於北大「紅樓」的圖書館早已赫赫有名。這裡收錄有大量文史典籍以及兩萬多冊外文書籍,還訂閱了許多國內外的報刊資料,是當時國內最好的高校圖書館之一。如果問題的答案都能在書籍資料裡找到,那麼對那個年代的中中國人來說,恐怕沒有什麼比這裡更配叫「求知的殿堂」。

而這座圖書館的名聲更多地還來自於人氣。在北大校長蔡元培的大力主持下,北大儼然成為了國內學者頂流匯聚之所,來往圖書館的有辜鴻銘、梁漱溟等國學大儒,也有陳獨秀、胡適等留洋歸來的「頂流大V」,更不用提各類專家學者。在這座紅磚紅瓦的建築物內的房間裡,各種思潮相互碰撞,中西方文化被反覆比較,各派學者互相論戰……很長一段時間裡,這裡都被譽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舞台。

相比之下,圖書管理員大概是「紅樓」最普通的存在。在很多人眼裡,這不過是乙個黯淡無光的「臨時工」職業,工資也低得可憐。每天的主要工作,只不過是登記來館讀報的人名,整理整理書籍。

所幸一位姓李的圖書館館長對他還不錯。在圖書館館長的介紹下,一種名為「布林什維克主義」的政治學理論引起了年輕人的濃厚興趣。怎樣才能讓乙個積貧積弱的國家找到一條復興的道路?

一百多年前的某一天,在這座建築物的某個角落,圖書管理員被觸動了心弦。書本上並沒有給他更多的答案,但啟示了乙個方法,那就是要從實踐中得到真知。

這道題,圖書管理員用了一生去作答,後面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當大多數人總習慣把眼睛盯著所謂權威,盯著書本的時候,他始終堅持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堅持從實踐中尋找道路。這一品質被深深銘刻在了他所創立的這個政黨骨子裡。

其後一百年歷史證明了,這個黨從小到大,曾走過許多彎路,也歷經了無數困難,但最終卻憑著實事求是的態度走到輝煌的今天。

在這個黨成立一百周年的日子裡,不妨重溫這篇圖書管理員的哲學著作《實踐論》,或許就是解答這個問題的答案。

「如果要直接地認識某種或某些事物,便只有親身參加於變革現實、變革某種或某些事物的實踐的鬥爭中,才能觸到那種或那些事物的現象,也只有在親身參加變革現實的實踐的鬥爭中,才能暴露那種或那些事物的本質而理解它們。」

願我們的青年,在實踐中獲得真知,在實踐中求得進步,在實踐中取得成功。

大學應該是與孤獨做伴整天泡圖書館的嗎?

閔楚 其實所有要上大學的小夥伴那時候都是滿懷憧憬與希望的,可是4年或者5年走完,又有多少人在大學期間留下遺憾呢,我作為乙個感剛剛畢業的社會小白,有多希望重新在讀一遍大學,我要重新規劃好大學生活。不要讓自己現在後悔。其實剛踏入大學的時候,自己有著使不完的力氣,不會覺得累,更不會懶惰,不會整天無所事事的...

大學學編導需要泡圖書館嗎?

伯格先生 泡個屁,除非考公考研當我沒說 正兒八經想出來工作的多出去拍點東西攢點作品才是真,靠技術吃飯的讀那麼多書幹什麼,研究專業書籍除外 情懷 盡量去圖書館吧,就算不幹什麼也比待在宿舍強。至少有乙個好的氛圍,能讓你時刻保持乙個積極向上的狀態。然後作為乙個大四狗,給你幾點建議 1.多拉片多看好電影 2...

越好的大學圖書館越好嗎

個人認為學校到一定程度以後都還不錯。圖書館好的指標有兩個,乙個是藏書是否豐富,這是硬體需要,211以上的學校藏書量還是可以的,比較齊全,有些普通本科學校藏書不全就很尷尬,自習環境再好也彌補不了。另乙個是環境,這是情感需要,有的學校圖書館更大,書籍擺放很讓人舒心,座位多,環境好也是很好的。 划水仔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