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醫學生到醫生要經歷哪些過程?

時間 2022-01-10 09:49:57

1樓:Louise

很多階段

看是從本碩博讀完的還是中專大專讀完工作的,開始起點不太一樣

不管是什麼起點,都要經過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幾個階段,甚至有的人可能就永遠停留在乙個階段了

一般來說,能在45歲左右評上主任醫師已經很不錯了

中專或大專剛畢業考取執業助理醫師職稱是醫士,然後自動轉為醫師,醫師和醫士都是最初等的職稱

從事醫師工作本科四年、碩士二年、專科六年、中專七年可以考主治醫師

可以看出職稱的提公升真的都靠時間的積累,不過表示醫生在這個時間中能積累足夠的經驗,說明醫生職稱越高表示有越高的能力

所以說一般人不建議學醫,真的是乙個很花時間又很辛苦的工作,但是真的讀了也會很有成就感和價值的

能夠讀到博士學位,那麼就能更快晉公升,所以這也是大多學醫的都會選擇博士畢業再去工作,她們在就讀過程中也經常在醫院實習

2樓:CCG

據我所知學醫這條路是很難走而且比較耗費時間的。醫學生本科畢業到醫院後,還不是真正的醫生,只有在工作一年後順利通過國家職業醫師技能操作和理論考試都合格後,取得職業醫師資格證和執業證後,才能算作是真正的醫生,在此期間是不允許私自看病開藥方的,如果被人發現舉報會受到相應的處罰。

在取得執業醫師證後,其實也只是表明可以單獨進行診療活動,但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及優秀的醫生還要有很漫長的路要走。

在此期間,至少要經過三年的住院醫師規培或以前五年的住院醫師輪轉培訓,這個過程是比較辛苦的,但是也是乙個醫學生學本領的必經之路。期間要經過無數次的三基考核、技能考核、臨床考核、收治病人等臨床磨鍊。最後在晉公升主治之前,還要經過魔鬼的住院總24小時住院鍛鍊。

一般情況下,只有在晉公升成為主治醫師後,才基本上算能獨當一面的醫生了,但是要成為優秀的醫生,還要不斷的進行臨床磨鍊。我相信哈哈最後一定可以成功!

3樓:三歲就愛笑

說到醫生呀,我們還是非常敬佩的,但是醫生這條路並不好走,需要我們有自身的足夠積累,才可以成為一名真正的醫生。

那麼從醫學生到醫生,要經歷哪些過程呢?

首先,我們要學習四年的醫學知識,取得相應的畢業證,畢業之後,我們並不能成為一名醫生,而是我們要在醫院實習一年,實習一年後,順利通過國家職業醫師技能操作和理論考試都合格後,取得職業醫師資格證和執業證後,才能算作是真正的醫生。

但是想成為一名真正的醫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至少要經過三年的住院醫師規培或以前五年的住院醫師輪轉培訓,而其中又有很多的考核。

4樓:愛學習的席字君

說老實話,沒有看令人心動的offer3之前,的確不了解醫生,醫學生到底是乙個怎樣的群體,成為醫生要經歷多少艱難並沒有概念。

過去覺得醫生們在醫院這樣的事業單位工作,應該工作強度不會太高吧,收入也高於大部分人,並且的的確確越老越吃香,說出去是乙份體面的職業。唯一的缺點可能是對學歷要求高,讀書年限太長,沉沒成本太高,但是能捲出來的似乎都過得不錯?

然而看了幾集之後,我理解了為什麼很多人都說:勸人學醫,天打雷劈。誠然綜藝有一些加工成分,但管中窺豹,還是不難發現一些醫學生和醫生的窘境。

我記得去醫院看病時,看過他們的排班表,乙個醫生一周也就出診一兩次嘛,縱使還有點別的工作,那也是蠻輕鬆的嘛。然而片中的主任,除了出診之外,還要帶醫學生,還要做手術,還得帶頭做科研,甚至還要參加節目錄製等一系列亂七八糟的事情,事情多且雜。要知道主任已經是大部分臨床醫生的職業巔峰了,能走到這一步的無不是聰明勤奮缺一不可的人物,忙忙碌碌四五十歲才有機會坐到主任的位置,還得繼續忙碌,所以幾十塊錢就能掛乙個主任的號,讓人家花時間給我看病,真的太值了。

主任忙,剛進醫院的醫學生們也忙,住院醫師這個階段一般是三年,這三年時間真的就得住在醫院裡,隨時有事就得處理,這幾年的時間幾乎是沒有私人時間的,雖然不是說每天都要工作24個小時,但是隨時待命讓你做不了其他任何事情,這一點真是可怕。

至於收入的話,我只隱約了解有乙個非常坑的規培階段,每月只有一兩千的補助,加之想進三甲醫院的話基本得博士學歷,大部分醫學生在30歲之前是拿著遠低於同齡人的收入的,這會很現實的影響這些以學生的感情生活,難以結婚生子。

成為了正式醫生後,以我從醫生朋友那兒聽到的收入,在成都這邊剛開始應該是十多個w一年,慢慢漲薪後期能有3、40個w?這個收入不算低,但是考慮到醫生們30歲前的低收入,以及普遍碩士博士的學歷來說,也不能算高。只是說勝在相對穩定,以及越老越吃香的職業潛力。

對我的影響就是,感覺花幾十塊錢掛個號,就能讓這些既是學霸,又是研究者,還是老師和卷王的人給我看病,簡直太超值啦!

5樓:勝者為王

在大學的許多專業來說學習醫學是比較累的,而且從醫學生到醫生要經歷乙個很漫長的過程,我們經常覺得週末考試的時候很累,不管是什麼專業的學生他們會更累,我有乙個朋友就是學醫學的,然後他的課程排得滿滿當當,真的是一點空閒的時間都沒有,然後他晚上十點多多還在學習,一般的專業基本上大學四年就可以念完,並且可以就業,但是醫學往往需要八年,甚至更長,甚至有的人到了30歲的時候還在學校讀書沒有出來就業,這真的是乙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就是每天不斷地學習關於醫學的理論,然後實踐,有關於實踐的還好,沒有那麼枯燥的,理論知識真的會有點兒累人,真的感覺學習醫學很累但是也是乙個值得享受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體會到了學習其他專業沒有體會到的,總之,漫長,需要等待。最後想說一句話花開需有時,唯有靜待之。

6樓:宇文路

最近有乙個非常熱點的話題,那就是從醫學生到醫生,究竟要經歷哪些過程?對我來說,我認為無論是從醫還是從事其他行業,當我們從學習到是拿到工作需要經歷的都有以下幾個過程。對醫生來說尤其重要,當我們選擇醫學這個專業的時候,我們就要明白的是,從醫是乙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我們的學習在本科階段就需要5年的時間,而且大部分從醫的學生都會考取研究生或者是博士,這個學習週期是不同於其他專業的,他的學習週期是非常長的。

還有就是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也會進行一些實習鍛鍊。當我們將自己的學習證書,尤其是基礎知識完全學會之後,我們會進入工作,在工作單位中我們可能會進入乙個實習階段,有一些有經驗的醫生會帶著我們,提高我們的實踐經驗。

所以我認為所以到成為乙個醫生,我們要經歷乙個知識的累積過程和乙個實際的實踐過程。

7樓:說什麼七不七的

我看過乙個說法,說要成為乙個醫生,可能兩個地方是必去實習的,一是ICU,另乙個是急診室。醫學生稱為醫生的過程,不僅要學習技術積累經驗,可能更多是要經歷病人的生死,在這個過程中去強大自己的內心。

8樓:劉小曉

醫學生到醫生要經歷的太多太多了,遠遠不止是從「大象」到「冰箱」的距離,而是專業知識和核心職業能力,是高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實訓課到實操!

大學四年的書本自己實訓知識,都是為了以後成為醫生發下來堅定的基礎,要想從醫學生到醫生的話,需要我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實訓機會,在病房,在臨床上,靈活運用自己的理論知識!

實習更像是是銜接課堂和病房、理論和實踐、試卷和病人的重要環節。

實習就像學車,在教練的陪伴下,先是能大膽實踐,勇敢求證,一旦錯過這個階段,就像沒有實踐勉強考過駕照的人,只要上路,定會磕磕絆絆,提心吊膽,導致成熟期延長。

從醫學生到醫生,需要醫學生付出更多行動,眾所周知,醫學院的本科是需要讀五年的!

這也需要醫學生有些更多的耐力和熱愛!

9樓:o陳大毛吖o

最近就在追令人心動的offer第三季,看著感同身受,因為我也學醫,雖然和他們比我就是個小樂色,但是經歷都是差不多的。

由於這兩年的疫情,我們對醫生這個職業有了新的了解,多一些了解,也就多一些理解。

讓我們聽一聽醫師眼裡醫生這個職業∶

張建民∶當醫生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不管哪個朝代都是需要的。

董梁∶其實醫生是乙個職業,醫生這個職業,是沒有上班和下班的區別的。

嚴盛∶做醫生是人跟大自然作鬥爭的乙個職業在這個過程中,去跟大自然進行有技巧的交流,挽救病人的生命,這是一件很難的一件事情。

在醫學生眼裡,成為乙個合格的醫生要做好終身學習的準備,要有責任感,要有使命感,要有憐憫心,仁心仁術,臨床技術一定要過硬。醫生這個職業是很苦很累的,但同時醫生是乙個值得尊敬更是乙個崇高的職業。

10樓:艾倫不是Allen

今年的令人心動的offer是醫生專場,讓我們對醫生這樣乙個職業的嚮往和羨慕又一次的展現在世人的眼前,確實對於我們的醫生來說,不僅僅是只看到表面的一些東西,比如收入高,而且有知識,其實很少有人知道我們的醫護工作者其實壓力和收入成正比,他們也是需要度過一些平常人常見的問題-工作時間不規律,需要大量的考試。

但是我們翻看整個的留學專業,發現並不是所有的學校都有醫學院,所以大概有20%的學生可以被接受,所謂是人才中選拔人才。但是為了緩解這種情況,大部分的還是接受我們的國際生進行醫學預科的學習。如果通過來預科才有機會學習醫學。

當然我們的醫學也是需要看證的,對於美國的醫學院來說需要我們的學生提交MCAT得分。用來評估你是否具備了學醫的潛力和品質,如果通過了,那麼恭喜你進入到了門口。

成為醫學生,通常需要通常持續四年。前兩年跟我們國內的是一樣的都是課堂和實驗室相結合,之後會和經驗豐富的醫生進行工作,但是在這段時間對於自己是哪個科的還是沒有乙個具體的劃分,也相當於是完成自己的實習計畫,如果說在中國有行醫資質,那麼對於美國而言所有上崗的醫生都會要求取得都要求醫生在從業前獲得執照。

而這個只是讓你能夠成為醫生,如果你以後還想公升職,對於我們的高階執業證書也是需要的。

有人估算了一下,對於乙個小白到我們的專科醫生,大概需要14年的時間去沉澱。

11樓:兒科醫生黃小帥

作為乙個在高風險科室(兒科)臨床摸爬滾打的老兵,我想說的不是學術層面或者技術層面的,我更想說的是經歷或者叫心路歷程。一家之言,可能有點刺耳,但很實用。

第乙個需要經歷的跟病人的第一次吵架,如果嚴重一點,有可能是醫患糾紛,不管錯在哪一方。這一課要教給你的是與患者的溝通技巧。

我們的醫學生培養體系,注重的是知識的累積和臨床技能的提高,但往往忽略了醫患溝通這個極其重要的能力的培養。等到畢業後,直面病人時,如何說話,什麼話說出去會有什麼後果,這些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全憑悟性。

為什麼很多病人反映醫生話難聽,臉很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這個。而當你經歷了第一次醫患衝突,事後如果能冷靜的覆盤一下,你會從中學會很多溝通方面的技巧,而不是一味的責怪病人。

第二個需要經歷的是一次作為患者的體驗。這一課要教給我們的是換位思考和共情能力。

如果碰巧你生了一場不算嚴重的病,需要看個急診住個院(不找熟人的那種)。恭喜你,你有機會從患者的視角去體驗一下你平常工作的各個流程和醫院的各個角落。反正我工作第一年脾氣是不太好的,直到我得了一次肺炎伴胸腔積液,做了胸腔穿刺引流,住了乙個禮拜的院。

出院之後,我的脾氣好了很多,我能真正的理解疼痛、忐忑、虛弱和無助的感覺,這些是你穿著白大褂體會不到的。

還記得在紐西蘭讀書的時候,有一節課是要我們角色扮演,坐上輪椅,然後從教學樓「走」到街對面,這個平常我們3分鐘能搞定的事情,在輪椅上,我們花了半個小時才非常狼狽的完成了,從此我們很深刻地理解了出行障礙人士的苦處以及人文關懷的意義。

第三個需要經歷的是一次危重患者的搶救成功。這一課要教給我們的是職業成就感。

醫生這個職業是很苦逼的,而支撐很大多數人走下去的動力就是成就感。當乙個瀕危的患者,經過你的悉心診治後恢復了健康,握著你的手感謝你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己的活兒挺有意義的,而那些課本上的東西也會在這個過程中融會貫通,從此刻在你的腦子裡,再也不會忘記。

最後一課也是最痛苦的一課是失敗和死亡病例。這一課要教給我們的是敬畏生命和自我反思。

我們都希望每個手上的患者都能恢復健康,順利出院。但我們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死亡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死亡病例是每個醫生成長路上不可避免的事情,儘管我們非常不願意它發生。時至今日,我依然記得在我手上經歷的那些刻骨銘心的死亡病例。重要的是,反思,覆盤,然後不要犯同樣的失誤,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

經歷了以上這些,我相信乙個醫學生才有底氣說,我已經是乙個醫生了。共勉。

從醫學生到醫生是什麼支撐著你們?

生如詩歌 自己生病的時候的無助,不知道吃什麼藥等等的。想到如果有一天患者也因此心中充滿灰暗和對生活的希望,我們就是伸出援手的人,這就是很大一部分原因吧。 阮楊明Gemini 我當初高中畢業,是我媽做的決定,也是自己當時不知道學什麼,到後來實習了,在醫院裡見過很多,開心也好,絕望也好,更多的是無助,徹...

一名口腔醫學生到口腔醫生的大致過程是怎樣的?

Song Chuanhui 2012級的本科生,經歷了長學制 五 三搖擺不定的探索階段。我們當時入學是長學制 七年制 身份入學,第六年可以申請轉博 八年制博士 當然,博士畢業不了只有本科學位。我們院口腔專業博士是九年制。這是自己的路程,目前第八年。大致過程,前三年跟臨床,基礎 當時還有基礎醫學專業 ...

醫生或醫學生有哪些奇葩的習慣?

白癜風醫生楊偉平 以前會有的習慣,經常路上走著走著看到人臉上有啥斑啊痘啊,會盯著想一下,蠻尷尬的。那會還年輕,用現在話說有個怪蜀黍在看我!愛操心,因為對患者講多了回家也愛講,見人就講,和家人講話像和病人談話。習慣護膚,看著年輕,可以猜猜我多少歲? 乙個小朋友 有段時間取子宮內膜做PCR 那會正常內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