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修心為什麼不能一勞永逸,?

時間 2021-06-03 22:54:07

1樓:虛篤

你超級富二代,不用上學不用工作,只要投胎好了,這也是一勞永逸的修心修身。。。問題是王思聰也在玩命的投資,直播打遊戲,真的有一勞永逸的歡喜麼。

世界在變,外界事物也在變,自己也在變,如何能一勞永逸?

釋迦摩尼修得正道是因為他掌握了足夠的修心修身的方法,能夠不停的修心修身使自己保持在高位,只不過道行夠高,旁人看不出來換氣而已。

2樓:王樂平

看了答案,真是五花八門。

為什麼不能一勞永逸?因為還沒有修到「從心所欲不踰矩」的地步。

開始只是心理上知道要為善去惡,接著不斷提醒自己為善去惡,最後不用提醒自然而然為善去惡,再最後,無惡可去,所行皆善。達到不用提醒自然而然為善去惡的程度,也就不會退轉了。可惜大部分人,都只在第一關,到第二關的人已經非常少了。

3樓:alphago

人之所以能夠適應環境,是因為自我的存在,有了自我存在感,我們才能在這個世界上更好的活下去。所謂七情喜怒哀樂恐憂懼等的存在,也不過是激勵自我去追求六欲的滿足而已。而自我的存在,說到底是為了生存和繁衍。

可以想象,乙個無欲無求的人,自然不會追求繁衍,也不會有很強的生存慾望,因此早早就被大自然淘汰啦。

而修心修身,根本上來說,是反人性、反自然的,因此,就會受到人性的制約。

釋迦牟尼之所以能夠心魔不再生,應該歸為「諸法無我」的自我否定和強迫性的自我觀照(內觀),當然,持續而穩定的環境也不可少。

內觀能夠達到自我解體的效果,沒有了自我存在感,一切苦樂也就失去了作用的物件,就好像是發生在別人身上一樣,自然會六欲不起。

當然,後果就是沒有生存的慾望,所以後來,很多阿羅漢都早早主動入涅槃了(其實就是自殺)。

1.人格解體(depersonalization)是一種感知覺綜合障礙,特徵為自我關注增強,但感到自我的全部或部分似乎是不真實、遙遠或虛假的,這種改變發生時,感覺正常而且情感表達能力完整。

2.當個體的自我否認由潛意識中的原始本能衝動渲染自我形象時,個體便容易患人格解體症。

3.多數學者認為,人格解體是一種原始的、高度病理化的防禦方法,與自我否定相關聯,當通常的壓抑機制失效的時候,人格解體便可用作控制無法接受與容忍的衝動的應急措施。

4.患者有一種感覺:自己是自己的精神過程、自己身體或部分身體的外部觀察者。

5.在諸多宗教神秘體驗中人格解體症狀還被視為一種高境界的標誌。

4樓:靈道歸來

開悟的心是不來也不去的。有不順心,說明心還有往來迎送,功夫不夠深細。一勞永逸用詞不當,應該說是從量變到質變,愛慾之根漸漸枯萎,直至永斷。

5樓:無住禪師

為師從三個方面,說給你聽。

一,修心一定要證悟,只有證悟出來的,才能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二,萬事都在變化中,證悟的也不是永恆。

三,這就要不斷的修行。

從我個人經歷說,出家之前,我脾氣暴躁,分別心很重,後來,修成出山,很多居士都說我,師傅,你是不是彌勒佛轉世啊,每天笑口常開的,我心想,你們是不認識以前的我。可就這樣,有時也會起心動念,怎麼辦?打一坐,入一定,三五分鐘,馬上就好。

從釋迦牟尼的經歷看,他修成以後,每天都在定中,除了中午吃頓飯,下午講講經,其他時間都在如來大定之中,怎麼可能退轉??

6樓:淨海潮水

菩薩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如是降伏其心。再進一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是降伏其心。如是無所住而生其心的調心,不是在不斷的自我催眠而是無分別念的現行。

不是以一念止另一念,一法止另一法而是真接返觀自心(明心實相)的現證。僅供參考。

7樓:

你是否考慮過有可能你所說的通透只是你所覺知到煩惱消除了並沒有真正全部通透

可知妄念如雪花紛繁不斷但在未修之前難以體會坐上便能發現思緒萬千這時候能說坐下無煩惱妄念嗎?當然不能體會不到不是沒有

在開悟前又怎麼敢說通透了呢?開悟後怎麼樣我不不敢說但開悟前當然不夠通透

精進修行的每一天都是進步

最後還是建議你找乙個好老師跟著老師學習對症下藥來知乎問不是個好辦法

如何一勞永逸,解決宿舍問題

霜銘 女生宿舍水太深,老心機了。1 當你發現有兩個空位時,你想到的是,你室友沒給你們訂座位,然而也有可能是另外兩人根本就沒打算吃所以只有4個位置。然而你根本沒問清楚就藉口離開了,這未免有失偏頗。2 他們買除濕劑沒想到你,你買除濕劑的時候想到他們了嗎?別雙標好吧 3 至於訂水一事確實你室友不對,這點我...

有哪些事是 看似一勞永逸,實則一勞永累 ?

顧北北 無背景無家底年輕的時候選擇進入體制內,並認為是鐵飯碗。很快機會被時代拋棄,實無所失。人到中年,則更是疲憊不堪,柴公尺油鹽醬醋茶,又沒有一技之長,想離開沒有勇氣,更沒有底氣。原以為是鐵飯碗一勞永逸,其實是日漸噬骨的毒藥,路,也越來越難走。 看似一勞永逸的事情,我還沒看到,沒有哪件事是一勞永逸的...

力量訓練是不是一勞永逸的?

健身傳教士 力量訓練並非一勞永逸的,通過訓練獲得的力量衰退起來比心肺耐力要慢得多,恢復起來則會很快。題主可能想多了,臥推七十公斤,即使在從不訓練的人群裡,也談不上優等,很正常的力量水平。之所以很多從不訓練的人不能夠推起六七十公斤的槓鈴,主要是因為臥推這個動作相對陌生,常人第一次上手很難適應動作,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