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中醫基礎的人如何學習中醫?

時間 2021-06-01 05:10:59

1樓:周壯實

中醫是一門很深奧的學科,很多醫家終其一生,也許能參透一二。

所以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自己通過中醫來治病還是需要通過很多年的專心學習,非醫學專很難有這個精力。(我那些西醫的同學經常吐槽中醫好難2333)

對於我們最現實最有用的,主要是兩個方面吧:

1以中醫理論指導養生。

1.1生活習慣方面:如《素問·上古天真論》:「……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盡其天年,度百歲而去。」按照此理論養生很好。

1.2認識自身體質:避免有違自身體質的習慣或者活動,飲食上亦可隨體質而來。

2能大致分別自己身體的健康狀態。

每天起床可以看看自己的舌頭,看看臉色,明白自己身體是什麼狀態。舌象比較容易分辨,可以學習學習。對於脈相,大致把的出浮沉弦滑已為非常不錯。

時常想想,自己是否頭暈耳鳴,腰膝痠軟,失眠盜汗,而後要告訴自己:

腎虛了,腎虛了,

要節制,要節制!

2樓:

我來系統的回答吧

一般來說不建議直接看《黃帝內經》,那麼怎麼學是個問題!

首先要學習基礎中的必學部分:

《傷寒雜病論》

《溫病條辨》

《金匱要略》

可以說《傷寒雜病論》是學習中醫的最好途徑,《醫宗金鑒》曾說過:「傷寒一證仲景立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神明變化,可謂盡詳且細矣」。而我自認為中醫的歷史上仲景先生是是乙個里程碑,也是乙個分水嶺;仲景以前有法無方,治法多用針砭火療等方法,藥方少之又少。

仲景以降,仲景博求古訓,精益求精撰寫《傷寒論》,自此書問世,世間有法有方,並誕生了傷寒派及經方家。之後,後世古人善醫家為了彌補《傷寒論》的不足有撰寫《溫病條辨》,所以這本書的意義很大。

對於這兩本書一寒一熱,一陰一陽,用《黃帝內經》的話說就是:「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

那麼直接學習傷寒論肯定是看不懂的,畢竟仲景先生的書裡有很多方言,以及傳書編寫時的錯誤!所以請看《醫宗金鑒》!

那麼基礎打好了,可以開始進入中級了

《頻湖脈學》

《醫宗金鑒》

《醫門法律》

《醫學心悟》

《治症準繩》

最後也是終身值得玩味的一些書籍了

《黃帝內經》

《針灸甲乙經》

《難經》

ps:時間倉促,整理不足之出請多多諒解,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希望每個學習中醫的人能靜下心來好好學習繼承老祖宗的學識。最後也提及幾個中醫啟蒙老師[黃煌][郝萬山][李可][江爾遜][胡希恕][劉渡舟]都是些近代人。

新生應該如何學習中醫基礎理論?

自學者,說下自己目前的看法。只是目前的看法,可能隨著繼續學習隨時改變,僅供一樂 感覺聽不懂也算正常吧,這個是古人在沒有精確解剖,沒有顯微鏡,這沒有那也沒有的情況下,僅憑人的感官在肉眼尺度下建立的模型。模型嘛,跟事實不一樣太正常了,不要慪這個氣,內心大大方方接受就好,牛頓三定律也是個模型,既不本質也不...

對中醫感興趣,但基礎幾乎沒有,想系統學習中醫,該如何學習呢?

Ancrol 普及中醫文化,那是一種思想上的那灌輸或者認識。普及中醫知識,那是推廣中醫的臨床應用的使用技術。前者是讓人們從思想上接受中醫,後者是希望人們要求人們去學習應用中醫來醫治病人。 小公尺粥 傷寒雜病論。藥性歌訣。湯頭。脈法,中醫禁忌,全部給我背下來,後續。再慢慢的鑽研各家的註解。和黃帝內經。...

本人由於身體原因,想自學中醫,沒有中醫基礎,想通過自己學習中醫達到自救的目的 推介什麼書最快?

萬里晴空 學中毉其實沒門檻,阿貓阿狗都能自學,並且有成為大師的可能。學中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敢想,怎麼想都成,不敢想就不要學中毉,如果想成名,除了敢想,還要敢吹,越能吹越有名,攻克愛滋病啊,攻克重症肌無力,鄧國毉大師鐵濤老先生吹的牛多了,不照樣德高望重。如果從事中毉藥行業,要麼做個糊塗人,要麼把臉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