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劑量談毒性是耍流氓」是否有普適性?

時間 2021-05-07 01:38:44

1樓:倉鼠cLOcK

反正我特別佩服某些人,產品用量表寫每天兩次,每次兩粒,敢吃每天三次,每次四粒。

他們覺得食品藥品監管局是按啥監管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食品沒危險就行,藥品需要有效果。

2樓:錢竟成

典型的知乎看多產生幻覺了。「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這句話邏輯上本身就是錯的,任何規範定義的毒性本身就是劑量依賴的[攤手]把這種抖機靈的話掛嘴邊的人真是這些傳統智商稅的絕佳目標群體。

3樓:羅蘭

理論上不能說這句話是錯的,實踐中不能把這句話當成是對的。

為什麼理論上不能說這句話是錯的,我們先定義這麼幾個概念(實際上是沒這些術語的):

急性毒性劑量——一次性攝入,或者體內累積到此劑量時,可能會產生毒性效應,達不到此劑量時,產生毒性效應的可能性低於45億年一次(無毒性效應)。

慢性毒性劑量——每天攝入不超過此劑量時,在人體的代謝下,需要150年才能夠積累到急性毒性劑量(你中毒之前早已經壽終正寢了)。

有這兩個概念,我就可以說你不能從純理論的角度反駁「拋開劑量談毒性是耍流氓」這句話了:任何物質,只要攝入不超過其慢性毒性劑量就是無毒的;人體代謝足夠快的物質,則只要一次性攝入不超過急性毒性劑量就是無毒的。

什麼,你問這個物質的慢性毒性劑量和急性毒性劑量究竟是多少?我不知道,反正你只要知道它的範圍是乙個非負實數就可以了,哪怕真的有乙個分子就能殺人的物質,我們只要定義其急性毒性劑量小於它的分子質量就好,依然不影響這條結論本身的正確性(沒錯我就是在耍流氓)。

然後實踐中你不能把這句話當真的理由我相信你也已經清楚了,雖然這句話不能說是錯的,但如果你不知道急性毒性劑量和慢性毒性劑量是多少,這句話就完全沒有現實意義。

而且我在開頭就說過了,「急性毒性劑量」和「慢性毒性劑量」實際上是沒有這麼倆個術語的,毒理學中只有「最大無作用劑量」與我瞎編的「急性毒性劑量」比較類似,但關鍵是很多人在使用「拋開劑量談毒性是耍流氓」這句話時給出的不是「最大無作用劑量」而是「半數致死劑量」(後者比前者高得多的多),或者對於有累積毒性的東西只給乙個「急性毒性劑量」而不是給出「慢性毒性劑量」,甚至於根本什麼劑量都不給的。

所以,雖然「拋開劑量談毒性是耍流氓」這句話在某種意義上說是有普適性的,但是把這句話拿來用的人,很多都是在耍流氓。

4樓:Machw

2023年帕拉賽勒斯SeptemDefensions(《七防》)就指出:萬物皆毒,無物為毒;唯劑量可定何者非毒。這是個久遠的命題,至今也沒有被真正否定過。

5樓:Methanol Drunk

我覺得這句話太過無腦與簡約,有些東西,跟劑量沒有什麼關係,學過毒理的都知道,LD50和LC50/80都是乙個指數罷了,所謂的劑量大和小,根本無法描述毒性,比如二噁英,KCN,你們都說毒性大,所需劑量小,但是二噁英殺死人的劑量比KCN還大,那麼毒性比KCN大800倍又是如何的說法,KCN超過50倍劑量的人可以救活沒有後遺症,二噁英500/1劑量則可以導致常年氯瘡,所謂這句話畢竟是句俗話,適用性我不敢說,但是實用的無腦性太大了

6樓:貓王

但是劑量問題是現實問題。比如,來自河流的水源不可避免具有多種有毒物質,那麼我們能做的,並不是把喝水做成蒸餾水給你,而是控制其含量,使之達到標準。再比如霧霾,我們當然知道高濃度pm2.

5會造成嚴重的健康危害,我們能做的是將其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

這些都是劑量問題。當然,對於某些毒物,應當嚴格禁止檢出,但是對於更多的物質,我們只能控制其濃度(含量)。這是因為我們工業生產本身就會利用到這些有毒物質,而我們必須在消除有毒物質與成本之間尋找平衡。

這個平衡點就是自然界可接受的劑量,或者說自然以及人體能夠代謝的劑量。

我們並不生活在真空裡,你吸入尾氣,霧霾,空氣中的細菌毒素,蔬菜、茶葉上的農藥,每一件東西都要控制在一定濃度(劑量)之下。

我們無法脫離劑量問題。

7樓:DCBA

那麼。拋開個體的承受能力也是耍流氓咯?

劑量標準只是相對標準嘛

劑量與毒性是量與質的關係,每個人的承受能力也是量,如果不看這些量就成了耍流氓,那麼也並不是沒有道理,但是我並不認為在毒理學上有普遍意義。

8樓:

在食品安全領域,沒有.

在危機公關領域,大概有普適性.

"拋開劑量談毒性是耍流氓"這點本身就是"相對主義"的耍流氓,這樣不論場合宣揚這點的人自己也常常不談劑量,是不是更耍流氓了 ? 畢竟是"知乎政治正確"語句之一,毫無幫助如做證明題先敘述一下公理體系,卻混入了某種寧信其無自信傾向的微妙感.

不止以偏概全

9樓:

食品安全限量標準是按終生、每天都攝入該物質來制定的。而且最終的值還要計入乙個風險因子,以緩衝人群、年齡、性別、身體狀況、飲食習慣等差異因素。

與此同時,絕對沒有絕對安全的事情,如過敏體質這種東西就是現實存在的特殊例子。

「離開劑量談毒性是耍流氓」出處,有道理嗎?

Poison is in everything,and no thing is without poison.The dosage makes it either a poison or a remedy.Paracelsus 這個Paracelsus是乙個16世紀的瑞士鍊金術士,又名馮霍恩海姆。至...

廠商能否以「離開劑量談毒性是耍流氓」作為違禁物質新增理由?

金晨 拋開劑量談毒性首先就是不科學的,這裡 談毒性 的主語指的是使用者 消費者 談論 毒性 的主題是對使用者的危害,那麼,顯而易見,劑量 是這個主題中決定性的因素之一,換句話說,毒性物質的劑量 直接決定於 是否對使用者造成影響 的結論。那麼,按照這個推論看,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 是具有文辭上的誇...

勿以惡小而為之 與 離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矛盾嗎?

老有所為 前面這句沒毛病,包含了做人向善,不要生事,防微杜漸,小心謹慎,這是人生哲理。後面這句話沒啥意義,大多數人在知乎拿這句話說事,目的只是為了反駁而已,反駁什麼呢?各種關於健康飲食問題。為什麼一定要反駁?因為相當多的人做不到管住嘴!既然做不到健康飲食,那我也不想聽你們說我在吃對我不好的東西,我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