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是想象美好的事物呢,還是集中精神什麼都不想?

時間 2021-05-06 07:01:38

1樓:王雙

冥想本質上是自我催眠,你問想什麼就看你需要什麼效果了。人在清醒狀態下不可能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想是個偽命題,只能說把注意力放到呼吸上,體察自己的感受、情緒等等,或者想象乙個全黑的空間,自己永恆存在於那個空間,不老不死不病不餓,自己可以無限漂浮於那個空間。

催眠過程根據追求不同的效果,想象的指令碼(語言描述的畫面)是不同的,比如放鬆、增強自信、增強自控力等等。總體而言催眠的效果是放鬆、愉快、喜悅,渾身充滿能量,內心滿足,感到自信。

2樓:吳特東

剛開始先意識呼吸吧,比較推《太傻天書》裡面的呼吸計數方法。

當然方法因人而異,修行也是極其個人化的體驗,權威往往都不可靠。感覺到最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呼吸計數的方法很簡單,易掌握,比較適合剛開始的人。

3樓:李暘

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也行。關鍵不在於想什麼,在於觀察這些想和不想,重點在於「觀」。

培養出離於「想與不想」之外的覺知。

想象美好事物,自我催眠,集中注意力於何處,這些都是可行的辦法。

還沒有找到觀之前的辦法,幫助入靜。

4樓:劉葉麗

(可憐別人,那是慈悲心;什麼都不想,那是無想定,禪定的一種;無所謂對與錯,都是生命狀態的一種可能達到的境界而已)

冥想是拿你自己的肉體和靈魂做乙個最為值得的科學試驗試驗的目的是,如何使得自己的肉體和靈魂獲得最佳狀態(也就是解脫)1.先從靈魂(精神、認知)入手,獲得正知正見2.開始實踐,你會遇到兩個門徑,選擇其中乙個即可。

兩個門徑分別是空門和有門,空門的代表是禪宗,有門的代表是淨土宗。

3.冥想的唯一大原則是:看破放下,放下看破。

(也可以說是冷靜、冷靜、再冷靜,觀察、觀察、再觀察,即----採用旁觀者的態度,去看待、對待你的冥想中發生的一切事物,乃至這個旁觀最後擴充套件到你的生活中,時時刻刻都在冷靜、觀察周遭的一切,包括身內、身外的一切。)

美好的事物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

江浸月 我們之所以覺得不幸福,多半是因為脫離了現實,把幸福定義得過高和過於完美,或僅僅是因為忘了把感受幸福的心靈雷達開啟,因此不夠敏感的心靈和生活中屢屢出現的小小幸福擦肩而過。摘抄 前段時間看到 鈍感力 這個詞。因為鈍感,會有更多的包容性,更容易有幸福感。相對於鈍感,敏感也同時存在於每個人生命中。是...

下意識地避開美好的事物是一種什麼心理?

得不到的東西最美好。害怕破壞那份美好和期待。就像我真正喜歡的不是過年,而且盼望放假和新年的心情,真正過年了我反而高興不起來,因為沒了期盼,而且眼看著時間一天天過去,心裡莫名的失落。 因為目前自身的狀態 環境不夠好。在車上聽一首好歌,我怕我會感動流淚,在陌生人面前會壓抑自己。遇到喜歡的人,我還沒有把自...

眼看著自己喜歡的美好的事物逐漸消失是一種怎樣的痛苦?

Undefined 說實在的,比起沒有新曲,p主的失意要更讓我難過。而曲子一類的作品,雖然說人的確會進步,但是作品的內涵,基本還是不變的。乙個作家只能寫一種作品,其意思就是這樣了。換句話說,如果你想聽新曲了,那就去聽聽以前聽過的吧。因為有時候啊,作者自己都覺得自己在舊調重彈。但是只看問題的話,我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