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的水質汙染是不可逆的嗎?

時間 2021-05-30 00:09:46

1樓:旭東

現在很多人工湖都是膨潤土防水毯做防滲,既能解決滲水問題,又能解決「死水」問題,因為防水毯有一定的滲透係數,是可以和周圍水源,土壤交換的。

2樓:吳佑均

自然湖泊汙水可以之理,並且有一種特別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說一下治理汙水的目的是保持生物多樣性,治理湖泊汙水的方法是提高水中溶解氧。

俗話說病來如山倒,去病如抽絲。針對自然水體的汙染,治理汙水先要治理汙泥,然而自然湖泊那麼多的汙泥全部挖出來也不現實,並且不斷的有新的汙水進入;所以說,要採取一種強化水體淨化的方法,既能充分分解新流入的汙水,又能並不斷的淨化汙泥中釋放的cod,還不能影響水中的生態系統。因此,我選擇的是生物轉盤的改良方法。

生物轉盤工藝的改良,其一是碟片的改良,碟片採用混紡紗布,大大提高汙泥的附著力。其二是在水面搭建平台,直接建設在水面。實驗中,效果極其顯著,放在水裡兩分鐘後,就會有海螺附著上來。

3樓:E同學

湖泊的治理有一定難度。因為相對於河流,湖泊是乙個較為靜止的水體,流動速率較低。

我們已知的汙染源包括了工業汙染源以及農業汙染源。就國內的現狀來說,在大部分的地區,工業所帶來的汙染問題大於農業所帶來的汙染問題。

水體,自然環境是有一定的自淨能力。如果環境負荷大於自淨能力,我們就先暫時放棄讓湖泊自己淨化自己這個想法。

工業汙染,首先要考慮是何種工業,排放的是何種廢水,廢水是否經過了處理?廢水中的成分是什麼?會不會造成河流淤泥中的積累?

這些要經過全面的考慮才能說治理。當然,我們很天真的忽略要花多少錢這件事。

實際上,清淤,引入河水稀釋,源頭管理,這些方法都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考慮是否同時採用。單純的靠藻類或者微生物,對於受到工業汙染的湖泊治理可能也只是杯水車薪了

4樓:阿森

@HsiaoChun Chiang說的在理。

營養鹽造成的重度富營養化的修復就目前階段的技術能力時很難修復的。目前公認的富營養化標準為N含量高於0.2ppm,P高於0.

02ppm,而在汙水排放的一級A標準中總N、P允許的排放分別為15ppm和0.5ppm。所以源頭上的營養鹽控制是不可能的。

PS:國內汙水廠有多少能達到一級A?我只能呵呵了。

5樓:HsiaoChun Chiang

文中所說的湖泊水質汙染,指的是水體富營養化(重金屬汙染先不談)。像太湖、巢湖、滇池以及其他大中型水庫等均發生了嚴重的富營養化。本人的研究方向正好是水體富營養化過程,故雖不邀而答。

一般來說,在發生嚴重富營養化的水體富營養化過程是不可逆的(輕度富營養化是可逆的),不然你以為國家在滇池投了幾百個億沒把水治好是什麼原因?!

既然說到了富營養化,必然要提到磷(P),自然界磷的物質迴圈過程簡單說來是從陸地進入水體沉降到底部的單向過程(沉積物和水體的交換過程是雙向的,受水體擾動、溶解氧、pH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發生吸附或再釋放過程),通過水生態系統食物鏈(舉乙個最簡單的食物鏈:浮游植物—>浮游動物—>魚類—>人)中的物質傳遞可將磷從湖泊生態系統中傳遞出來,但這種傳遞效率是非常低的,特別是相對於進入水體的大量外源性營養鹽而言,這點傳遞作用微乎其微。

而且磷在水生態系統中的傳遞過程不總是在乙個方向上連續的,這個過程非常複雜,不敢細談。簡單的說,在水溫、光照合適的情況下,浮游植物會利用水體中的營養鹽快速繁殖,當達到一定密度的時候,在生理結構上有先天優勢的藍藻會迅速轉變成為優勢類群,形成藍藻水華,進而影響水下光照條件水體溶解氧降低,造成魚類以及其他高營養級動物缺氧死亡,通過食物鏈傳遞的磷再度回到水體中,磷從水體中轉移任務宣告失敗,或溶解在水中或沉降到水底形成「匯」。

沉積物「匯」的角色並不總是固定不變的,由於水環境的變化隨時可轉變為「源」,再次將營養物質釋放到水體中。在控制外源營養物質的情況下,理論上來說去除沉積物或者直接全部換水是一勞永逸的方法,但是考慮到那麼大的乙個水體,搞這麼大的乙個工程,多費錢啊,而且還可能對當地氣候、地質造成很大的影響。

歪果仁的經驗告訴我們,乙個大型湖泊若是發生了嚴重的富營養,想要修復的話很難,且不說投入的財力、物力人力問題,沒個三五十年的連續治理怕是不行的,基本上如果乙個大型湖泊發生嚴重富營養化之後就死翹翹了(like dead dead!)

大家可以看看文中列舉的幾個湖,其他湖我都不說了,總結就是富營養化過程一般是不可逆的,防微杜漸才是上上之策!

6樓:Vance

僅對中國而言理論上當然可逆現實是短期內毫無可能性。 中國湖泊難以治理的原因的工業汙染源不能徹底清除。 粗放型工業發展的代價必然是環境汙染越來越多的工廠為了節省成本直接將未處理的汙水排放只要花小錢(相對而言)與環評部門打好關係就能瞞天過海。

另一方面湖泊水流動性不如江河專業點說就是環境自淨能力差受汙染後更難恢復環境承載能力遠小於目前工業發展需求

。 治理汙染的原則就是讓環境自淨速度大於汙染速度目前而言如果不能從政策上限制工業汙水排放僅僅重複汙染再治理的道路那恢復就是天方夜譚。

7樓:王小漂

我說說修復方法吧具體能不能徹底恢復我真不知啊水生植物修復技術

利用適合相應湖體環境的水生植物及其共生的微環境,來去除水體中的汙染物質。水生植物和浮游藻類在營養物質和水能的利用上是競爭者,它能有效抑制浮游藻類生長。人為創造一定的條件,構建適合水體特徵的水生植物群落,能有效降低懸浮物濃度,提高水體透明度及溶解氧,為其他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改善水生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

但是水生植物有一定的生命週期,應適時適度收割調控,藉以提高生物營養元素的輸出,減少自然凋落腐爛分解引起的二次汙染。2.2.

3.3 水生動物修復技術在湖中放置適當的水生動物可以有效地去除水體中富餘的營養物質。如蚌類可以濾食懸浮的藻類及有機碎屑,提高湖水的透明度;螺螄攝食固著藻類,同時分泌促絮凝物質,使湖水變清;放養鰱、鱅則可以直接除藻。

謝平等研究發現鰱、鱅養殖密度的上公升是導致東湖水華消失的根本原因,並提出了通過放養食浮游生物的鰱、鱅來直接控制藍藻水華。唐洪玉等通過長刺汊和鰱魚對藻類牧食力的對比研究發現:單位重量的長刺汊比鰱魚對藻的攝食效果好,而且長刺汊的生長繁殖速度也遠遠大於鰱魚。

但在實際應用中,應注重自然規律,選擇合適的水生動物,使其能形成合理的生物鏈迴圈。

生物膜技術

以比表面積較大的天然材料或人工介質為載體,利用其表面形成的粘液狀生物膜,對汙染水體進行淨化。載體上富集的大量微生物能有效攔截、吸附、降解汙染物質。紀榮平等通過人工介質富集微生物,TN、TP的去除率分別達到22.

1%、60.7%。

生物浮床技術

人工構建生物浮床為水生植物、水生動物提供生存環境,按照自然界本身規律,消減水體中汙染物質,從而達到淨化水質的效果。太湖梅梁灣水源地水質改善專案的初步研究表明:通過構建水芹、河蜆、人工介質三位一體的生物浮床,可有效淨化水質,而且水體透明度大大改善,為沉水植物的恢復及物種多樣性提供了重要條件。

成佛是不可逆的行為嗎?

李佳衡 富樓那言。若此妙覺本妙覺明。與如來心不增不減。無狀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如來今得妙空明覺。山河大地有為習漏何當復生。佛告富樓那。譬如迷人。於一聚落。惑南為北。此迷為復因迷而有。因悟所出。富樓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無根。云何因迷。悟非生迷。云何因悟。佛言。彼之迷人。正...

人民大學的衰落是不可逆的嗎?

高安路老實人 當然知乎的偽精英們喜歡陰陽怪氣 但是事實就是所謂 文科 能號稱培養的東西 理工科生一樣更擅長 更準確地說 本科之前就擅長了 大學不過是逐步進入社會而已 哪怕沒選擇去讀理工科 那也只是因為懶,混個文憑該幹嘛幹嘛 松雲 改開後,北京高校的格局始終是北清人室航,至今也沒改變。第四輪學科評估,...

為什麼熵的增加是不可逆的?

起個名字吧 我好像理解題主在問什麼東西。以下的講解,追求的是通俗。好吧,答主承認是能力有限。首先,熵有兩個概念。分別是熱力學熵,統計學熵 這兩個熵的概念相等,但都是不可測的。我們計算所用的 熵 是規定熵,用量熱法測得 由熱力學熵引申而出。其次,並沒有 熵 這個實體。它只是乙個衡量標尺。現在我們不管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