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長有沒有什麼好的教育方式分享給新手父母?

時間 2021-05-12 05:25:00

1樓:風過無痕

1.帶孩子,糙一點:

現在的物質極為豐富,光小孩成長過程中的勺子,就有很多種,輔食勺,其實家用勺子就行。

小孩各種零食,各種麵條,不如自己媽媽做的,煮爛一點,搗鼓碎一點就好。

各種零食,其實就是甜的,有味的,沒啥好處,別因為是孩子吃的就覺得安全。

2.父母關係融洽一點:

尤其是男方,現在不同以往,多體諒老婆一點,有利於家庭和諧,大男子主義少一點,這個社會誰離了誰都能活,關鍵是一起開不開心。

3.小寶寶很容易生病,而且看起來很嚴重。記得多問醫生和其他寶媽,別太焦慮。

2樓:青萍之末風

身教重於言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管是多大的孩子,對於家長都要以身作則,這是乙個總的原則。

以本人親身經歷來說,父母如果能尊重孩子,多關心孩子的想法,再加以正確的引導,會在孩子的思想教育上有很大收穫。而不能物化孩子,處處不把孩子的想法當回事,沒有真心對待,則家長只能有家長的身份,而不能與孩子實現心靈的溝通。

還有,家長應多提公升自我,不能讓孩子專注去學習,自己卻成天玩手機。自身的知識豐富,才能更好地解答孩子的各種疑惑。

3樓:黑色也怕弄髒

三歲之前,尊重孩子的本能,那是他通過自己的方式來了解這個社會,三歲之後才需要大人的教導。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大人要以身作則。教孩子一件事情時,一定要耐心,耐心再耐心,大人和孩子本就是兩個頻道,不要用你的要求,去要求孩子。

4樓:靜待花開

父母對孩子如果只有管教沒有愛,關係是不存在的,管教就是暴力;如果只有愛,沒有管教,就是縱容和溺愛,依然不可取。對孩子愛和管教是天平的兩端,必須是平衡的,否則孩子會被溺愛或者冷漠麻木。真正有權威的父母,會把管教建立在愛的基礎上,讓孩子在足夠平等的溝通中,健康成長受益良多。

5樓:加油打工人

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主要在於循循善誘,養成良好習慣,避免讓孩子自由散養或者自由發展,對孩子而言自律性很差,要加強自律性訓練和教育,重點要加強訓練,教育包括讓孩子更好適應環境、生活和學習,培養成有素質、有規律、有規矩的人,不違反重大規則,學校或是幼兒園要讓他懂得遵守紀律。

6樓:山高人為峰

育兒方法,這是個很大的話題,在這個小小的手機螢幕上真的很難一下子說透!

唯一的方法,就是看書學習!多向有經驗的父母請教第一遍看完,可能會是「知道」的狀態。

第二遍看完,行動上有點改變,但還是會犯大量的錯。

第三遍看完,一些教育理念開始滲入骨髓,基本能控制自己的行為方式了。

7樓:讀行時光

作為乙個擁有兩個小孩子的奶爸,有著5年的育兒經驗,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第一,減少寶寶深夜醒來的頻率,要注重飲食規律和營養。

現實中,有不少新手父母不懂得如何帶孩子,尤其是當寶寶還小的時候,他們經常要半夜醒來給寶寶餵奶。這樣一來,容易影響自己的睡眠以及日常工作。

那麼,對於這種情況就要借給寶寶建立規律的飲食時間,尤其當寶寶6個月大後,可以在晚上適當地燉一些營養粥。

第二要引導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避免玩手機遊戲看電視。

不得不說,比起讀書看電視,手機電視對孩子的吸引力更大,那麼如果想要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父母就要學會引導孩子,

首先父母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孩子。我們都知道,孩子天生的模仿能力很強。如果父母是喜歡閱讀,平時也會看書,那麼孩子就很容易就模仿父母的行為,在慢慢的過程中喜歡上閱讀。

第三,要讓孩子從小積極參與做家務。

在乙個家庭中,家務的如何分擔決定了乙個家庭的幸福感,那麼孩子作為家庭的乙份子,也要讓他參與進來。

如果讓孩子從小做家務,那麼就可以讓他養成勤勞體貼的性格,讓孩子成為對家庭有責任有擔當的人。

8樓:陳風老師

育兒方法,這是個很大的話題,在這個小小的手機螢幕上真的很難一下子說透!

唯一的方法,就是看書學習!看書,看好書!

家庭教育的書,多年看下來,優質的就那麼幾個,發個鏈結,建議新手父母都要看,而且至少三遍!

第一遍看完,可能會是「知道」的狀態。

第二遍看完,行動上有點改變,但還是會犯大量的錯。

第三遍看完,一些教育理念開始滲入骨髓,基本能控制自己的行為方式了。

接下來,每天「一日三省」,隨時調整自己,幾年積累下來後,你就慢慢會成為一位合格的父母!

祝福你~~~

注:這幾本書,白看不厭,我是這作者忠實粉絲!

9樓:小歌

給孩子最大的安全感,無論如何你們都愛孩子,所有事情都可以向你們訴說,前提是作為父母,不要指責孩子,可以幫忙梳理過程,但不要讓孩子永遠不跟父母溝通。

10樓:麥苗心理

1.高質量的陪伴

閱讀,旅行,遊戲,手工等等,給孩子更廣闊的天地,帶孩子去見更大的世界。

2.及時的引導

小樹苗如果成長的過程中有點歪了,我們要及時扶正。教給他乙個方法,就是給他乙個支撐,你不告訴他正確的,那他絕大部分可能做出錯誤的。給他多個方面的引導,就給了他更多的支撐。

3.榜樣的力量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孩子從一來到這個世界就開始了學習和模仿。首先模仿的就是爸爸媽媽。

現在很多家庭都認可,你希望孩子什麼樣你就首先要成為那樣的人。

也許你不愛讀書,但是你希望孩子愛上閱讀,你最好也讀起來,這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

4.尊重與平等

不要想去樹立威信,學會尊重孩子,良好地溝通是執行的前天,而不是命令,給他選擇的權利,有商有量。

5.適度關注

每天和孩子交流,學校裡的事,開心的事,不開心的事。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可能有小心事,父母既要關注,又不能顯得太囉嗦,就要有方法有策略地關注孩子。

11樓:羽非

都說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在孩子面前應該展現出好的一面,多與孩子交流和分享人生感悟,多觀察孩子,教育孩子從小事中融入教養,培養孩子的品行。

12樓:識途

教育孩子的方式各種各樣,而且各種方式的褒貶也是各說一詞,其實,對於家長個體而言,其實並不重要,因為大多數的家長幾乎沒得選,因為家庭教育的方式已經因為種種因素,在你們具體實施之前都已經基本成型,沒有特別原因是很難改變的。至於他人所謂的教育方式,可以借鑑,可以參考,可以引用,僅此而已。

簡單一點來說教育方式就三種:嚴格,寬鬆,嚴寬結合。

一般都認為,傳統教育的格調一直是「嚴格要求」。其實當時的嚴格要求大多不是單純指知識技能教育,而是更側重品行,人格教育。

進入獨生子女和改革開放時期,傳統的嚴格教育主要從兩個方面開始了分化,一是因為嚴格型的教育在獨生子女身上執行力打了折扣,寬鬆教育,減負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的方式逐漸進入視野。另一種則是因為公升學壓力,就業壓力,功利意識等現實問題影響,嚴格教育完全轉向知識,技能教育。

不過現在進入到獨生子女二代,教育方式的演變更加多樣,爭議也愈演愈烈,家長不知不覺深陷其中,難以明辨方向。

我這裡只想說一句話觀點:相信自己的方式,你要做的是以孩子未來成長為目標,根據效果就行合理調整就好。

13樓:chengliang

1.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畫性的活動,對學...

2.教導他關懷別人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鏈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

3.鼓勵他多運動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鏈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

4.笑口常開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

5.有創意的讚美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

14樓:枝子

好的教育方式,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教會孩子明事理,辯是非。新手父母的話建議多看一些育兒書籍吧,過猶不及,每個方法都只是參考,最重要的是根據自己的寶貝情況做出適當的調整,孩子在每個階段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比如小時候,做到及時回應孩子的需要,多關注孩子的需求點,引導孩子正確認識情緒,應對情緒

德國留學,有沒有什麼好的教育機構了解?

容成春長 看到其他回答裡對中介和DIY分歧挺大,我說下我的個人看法 我不排斥中介,因為我之前也是找的中介辦理,但把話說太滿的中介都不大靠譜。我建議題主可以先找幾家留學中介進行個留學規劃諮詢 基本都是免費的 比如優優德語 啟德等。在對德國留學有個相對清晰的概念之後,再根據自身的時間和精力再考慮是找中介...

有沒有什麼好的解壓的方式,排除抽菸喝酒燙頭。。。。。?

realllll 找朋友待一起無論做什麼事都是最開心最解壓的,我會和朋友一起吃飯打遊戲聊天看劇逛街散步喝奶茶,就算是坐一起發呆也是相對而言比較放空的狀態 歌子 在乙個下著綿綿細雨的天氣躺在被窩里拉上窗簾蓋好被子抱上你喜歡的玩意兒,再找個你舒服的姿勢躺好,將全身裹住再露出你的可愛小腦袋 放上最喜歡的歌...

心情總是不好,有沒有什麼好的解壓方式啊

雲舒 我會採取運動,以及和同學敞開心扉的聊天方式,有苦楚,倒一倒,不必淤積在心裡。時間一長,可能會影響到自己未來的生活,何必呢。 海寶寶 首先找出心情不好的根源,無非是物質和精神上的受挫,想清楚原因並積極的去解決,如果無緣無故的那只能說明知撞牆疼卻偏要撞,那能咋辦,怎麼解壓都是多餘的。 蘇一 打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