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書籍《習慣的力量》?

時間 2021-05-09 16:38:50

1樓:沈佳

花了3天,約9個半小時看完了這本書,word上摘抄加筆記記了13頁

最重要的一點理解如下如果我們還是把習慣當做習慣,就太侷限了,第一部分個體的習慣其實就是個體的行為,第二部分組織的習慣再到消費者的習慣其實就是個體的行為,這部分其實社會行為,習慣已經超越本身習慣的意思,進化到行為學,本身社會學上的詞彙都是來解釋現象的,所以讀第一部分的時候習慣和上癮有時很難來區分,那麼習慣和行為也很難區分。關鍵還是我們自己如何去思考去分析。

2樓:雪花

今天聽的乙個書,習慣的力量,茅塞頓開

他說乙個習慣的養成是這個習慣行為帶來的獎勵/回報使之成為習慣比如忙了一天,回家喜歡玩手機,玩手機帶來的獎勵是愉悅與放鬆,所以記住了這種感覺便成了習慣

回想自己在家健身練不了幾分鐘就歇巴了,而去健身房能練一小時以上,是因為健身房運動的氛圍及健身帶來的回報讓我喜歡而堅持

啟發的是如果想練就乙個習慣,就製造這個習慣的行為過程是愉悅的及暗示回報

3樓:

看了看僅有的10幾個答案,突然想說兩句。

有人說這書難看囉嗦浪費時間,我只想問你認真看完了嗎?你如果認真看完給這樣的評價就算了,你開頭隨便看看,覺得無聊就不看了,給個評價——辣雞的書。

通過案例講解知識更能讓人理解其中的道理,我覺得書中的案例清晰交代背景還有結局,而不是抓住故事中一部分,充分的做了乙個故事的傳誦者,也更加印證了故事的真實性。

二八法則知道不?

說書中囉嗦的?

4樓:念舒

還沒有看,習慣也就是阻抗很低的多個條件反射形成的神經網路路徑集合,觸發這個習慣和動機有關。既然是低阻抗的條件反射, 必然要進行長期的獎賞性訓練,有時候動機和獎賞的目標和施加者是統一的,在長期目標的驅動下,這種情況習慣養成更容易和更持久,因為有持續自發的獎賞。但是大多數而言,動機和獎賞不一致,所以習慣很難持久。

舉個例子,改變家庭貧窮和為了心愛的女人去考好大學,都是動機和獎賞統一的,目標也長期,產生了足夠頻率的訓練形成足夠低阻抗的神經網路路徑,這個過程養成的習慣就很容易持久。如果目標是短期的,動機和施加者是其他人,比如被父母鼓勵讀書,如果得到父母的是愛而不是壓力,或許會持久點,否則形成的學習習慣也是不持久的。

5樓:

作者的個觀點真的讓人匪夷所思。

文章內容:「科學家說,習慣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大腦一直在尋找可以省力的方式。如果讓大腦自由發揮,那麼大腦就會讓幾乎所有的慣常行為活動變成習慣,因為習慣能讓大腦得到更多的休息。

這種省力的本能是一大優勢。工作高效的大腦需要的空間更少,人的頭部也會更小,這樣的孩子在出生時更容易,因此也會降低嬰兒和母親的死亡率。」

這裡一共四句話,第一句是作者應用的科學家的言論,後面三句是作者結合親生經歷領悟所表達的觀點,最後一句講的是什麼玩意兒?嬰兒的出生頭顱大小是因為他在肚子裡面大腦所建立的習慣更高效,所以大腦較小,以至於頭顱較小???wtf!!

我有點懵,這就是所謂的被強烈推崇的書籍?多麼荒謬的言論。這個作者寫的什麼鬼玩意兒?

隨便引用一下科學家的言論接下來就可以完全胡謅的觀點來闡述乙個未經驗證的主觀臆想?fk

6樓:以彼之名冠之吾姓

可以作為習慣養成機理和習慣養成故事的簡單閱讀,關於如何養成習慣,我覺得這是乙個困難的過程,書本沒有對這個過程有很詳細的描述。

如何評價書籍《談話的力量》?

子青 實用小冊子。內容包括但不限於 搭訕 我看這一部分之前有點點牴觸,但讀完後大為改觀,其實搭訕並不一定是因為荷爾蒙,也可以是為了交乙個好朋友。而且出發點是荷爾蒙也沒問題,關鍵是要選擇合理的方式 親密關係的相處 和非暴力溝通有很大的相似性 如何面對批評當你需求沒有被滿足 感受到不尊重時,如何提出要求...

如何培養閱讀課外書籍的習慣

SLChen 我覺得閱讀是一種不斷公升級 更新的能力,也是一種精神層面的享受。你在此前閱讀的積累,會成為你心智 閱歷 價值和思考的一部分,不斷促進你在這個方面的成長 它同時也是你了解一項新事物最為有效和低成本的途徑。另外來說,如何培養這個習慣,興趣最重要吧。真正有效的閱讀,往往都是用心 貼近式的感悟...

習慣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李文強 一切事物都是自己的能量場吸引過來的,能量弱,吸引負面的東西,能量強,吸引正面的東西。怎麼知道自己能量強弱?自己感受。如果活得自在,有勁,自信,這就是能量強,如果整天都是負面情緒,悲觀,這就是能量弱。能量強的人,一切好的事物,都圍著他轉,能量弱的人反之。心理學,哲學,宗教等文化的核心,是能量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