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午夜牛郎》 Midnight Cowboy)?

時間 2021-05-31 14:10:18

1樓:張雍

張雍

在電影《午夜牛郎》的開端,幾個鏡頭展示了出發前的沃伊特的興奮與對紐約生活的憧憬。他自信憑藉自己的身體條件,可以通過做乙個牛郎來在紐約獲得不錯的生活。當他坐上前往紐約的火車的時候,意味著他與過往「牛仔」身份的告別。

從某個意義上說,一位牛仔主動選擇成為牛郎,暗示著在這個階段,過去輝煌的「牛仔文化」逐漸走向沒落。羅格斯大學電影學教授約翰·貝爾頓在其著作《美國電影美國文化》裡提到西部片的時候,曾感慨道:「是什麼導致了它流行程度的起伏——20世紀50年代達到了全盛,60年代突然衰落,接著在70年代以後繼續滑落」[1]。

與此相對照,電影《午夜牛郎》則誕生於2023年——牛仔形象在銀幕上退場的時代。

對於城市的想象,成為這部電影裡重要的符號形象。在這樣的想象過程裡面,存在著乙個空間上的轉變——從對紐約的想象到對佛羅里達的想象。在想象的變化裡面,沃伊特的身份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正如後現代地理學家愛德華·索傑曾在其著作《第三空間——去往洛杉磯和其他真實和想象地方的旅程》裡面所提到「格爾丁和其他人提出的關鍵點,是身份,不論是性的身份還是其他什麼身份,是不穩定的、游移的、多重的、情景的、難以控制的雜混的,總是在協商與抗爭之中,永遠是不穩定的、一成不變的」[2]。

作為「牛郎」的身份,沃伊特既接待女性顧客,也接待男性顧客,性取向的問題在這裡被消解掉了,職業的特殊性給予了其「流動」的可能。同時,從情感上說,沃伊特在不同的情境下對裡佐的情感是有區別的。在對於城市想象的「游移」裡,所呈現的無疑也是角色在反反覆覆的掙扎之後對生活做出的應對以及妥協。

對於沃伊特和裡佐的關係,在我看來,與其說他們之間存在著同性之間的曖昧情愫,倒不如把兩個人的情感理解為兩個疲憊的人相擁取暖。可以想象,裡佐從前可能和沃伊特一樣,懷揣著對「紐約」這座城市的幻想,帶著一腔的熱情,義無反顧地選擇成為這座五光十色的大都市的「異鄉人」。但是現實是殘酷無情的,他最後淪落成為這座城市的邊緣人群。

正是因為裡佐曾經經歷過,所以當沃伊特還對自己未來在紐約的生活懷有希望的時候,裡佐不斷地向沃伊特構建「佛羅里達」的生活圖景。

沃伊特最後決定放棄紐約的生活,帶著重病的裡佐前往佛羅里達。與電影的開篇相呼應,主人公又坐在了火車上,同樣是帶著一定的對未來新的生活的期待,只是這一次,沃伊特變得更加成熟。遺憾的是,當他向裡佐闡述自己未來的生活計畫的時候,他發現裡佐已經無法回應他了。

張雍2023年11月27日

2樓:郎駿濤

這部電影我看了三遍,它的表現手法很有意思。這部69年的老片所表達的內容放到今天也不見得過時。起初是因為阿甘正傳中的一句台詞知道的這部電影。

這是一部溫和的同志電影,甚至第一遍看下來,我都懷疑男主之間到底有沒有基情。第二遍看的時候才在一些情節和台詞設計中看出端倪。

3樓:沈鬱

以下文字並不能算是回答,完全是我的個人情感表達2023年好萊塢能夠拍出如此電影,心中滿懷敬佩。午夜牛郎是影史最偉大電影之一,它將永垂青史Everything we got only set us back 10 some唯一感到遺憾的是,這句雋永的台詞不是出自Dustin Hoffman,不是出自Rico.

如何評價電影 午夜陽光 Midnight Sun

Sophie 乙個半小時的一部電影,撇嘴 於它的好巧不巧的男女孩相遇巧合,挑剔 於女孩長期在家從未出門卻社交表現似乎毫無障礙,不懈 於從開頭看到結局絲毫沒有波瀾的劇情,卻從某種角度想到或者真有這樣的生活方式呢?或許就是充滿了愛,父愛,友愛,和愛情,沒有狗血,足夠溫情,給一地雞毛的生活帶來一絲詩和遠方...

如何評價《午夜巴塞隆納》這部電影?

YooR 看過的電影數量不算多,午夜巴塞隆納 是為數不多刷過三遍以上的電影。每一次看又會有不同的感觸。Christina和Antonio完美的詮釋了存在主義,即薩特和波伏娃的愛情翻版,按照自由理論生活,不套牢在資產階級的婚姻牢籠之中,不孜孜追求婚姻中嚴格的性別模式 遮遮掩掩的出軌行為 以及財富聚集和...

如何評價電影《愛在午夜降臨前》?

每當變幻時 我很驚訝這三部電影都是每隔9年拍的,而且大多一男女主角以聊日常生活的話題展開,看似很普通卻能帶領觀眾進入乙個屬於男女主角世界裡面,而這樣的世界彷彿就在我們身邊,給人一種很真實的感覺,結尾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男女主角雖然已是40幾歲的人但他們在吵架之後相處得依然像第一部 愛在黎明破曉前 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