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始終無法和人親近?

時間 2021-05-07 03:08:58

1樓:大魚心理諮詢工作室

無法與人親近,其實就是無法和人建立關係

沒有人是孤立存在的,人們總是與這個世界保持著聯絡。很多人因為抑鬱、焦慮、強迫等各種原因進入諮詢,不論這些症狀是怎樣呈現的,總能從中看到關係的失衡

我們內心深處都會有一些渴望:悅納自己,靠近他人,與世界有個美好的聯結,在關係的動態平衡中怡然自得。而這三者之間又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

我們自身的問題不僅僅對關係產生影響,也對我們的人格塑造產生影響。我們的人格特徵又和我們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對待自己的生活和周圍的環境密不可分。

或許我們可以從你的交往方式中去窺視你的關係模式,在關係中你出現了哪些衝突?

1. 順從型。很容易表現出親近他人的特點,明顯表達出對喜歡和讚揚的需求。

或許你對他人希望得到幫助、同情的願望非常敏感,在生活中總是能夠無私奉獻甚至自我犧牲。依賴他人的判斷,容易以他人的看法對待自己,然而越是依賴,越是軟弱、無助、不自信

2. 對抗型。似乎總是處於乙個競爭的狀態中,在角鬥場中爭奪自己的生活。

外表的冷酷無情更加堅固了內心的強大,抗拒與他人的親近,帶有目的性地建立關係,缺少真誠。內心深處渴望的溫和與善意被體驗為軟弱。

3. 疏遠型。難以感受到自己內在的真實情感,對待自己就像乙個旁觀者一樣去觀察。

乙個情感豐富的人,要想將最重要的情感壓抑住,最好的方法就是壓抑所有的情感。與他人、自己都保持一定距離。

不論是以上哪一種情況,在跟自己、他人、世界的關係中,都出現了不同形式的「失聯」。在最開始,它或許是保護我們免受痛苦的方式,但隨著我們的成長和環境的改變,當初的應對策略卻變成了阻礙我們發展的問題和困擾。試著去回憶一下,從什麼時候開始,你開始覺得自己無法跟人親近?

亦或是抗拒跟人親近?

2樓:心詼

我也是。

我是從小缺乏愛和認可,在所有人鄙視下成長的。父母親戚都瞧不起我,父母經常言語打擊責罵唉聲嘆氣,加上厭惡輕蔑的眼神。

上學學習不好被同學欺負多年,各種精神上的折磨羞辱。在我沒人作伴尷尬時,受同學欺辱時,朋友也裝看不見,有時還會一起欺負你。和你互相喜歡的男孩也不會站出來。

現在想來只得出乙個結論: 人心薄涼。困難時朋友和喜歡的人都沒用。

所以我現在除了愛人無法真正親近任何人。這種親近也包含信任和依賴。

那時還不明白,但也讓我有任何事都不會找父母幫忙,也不敢不願說任何事。總想著靠自己解決。骨子裡大概感覺誰也依靠不了。

因為你遭遇過孤立無援時最親的父母和朋友,甚至喜歡你的男孩也放任不管了。父母是嫌棄懶的真管(他們也不是真的愛你),餘下是明哲保身。你還能相信誰呢?

這麼說吧,在我結婚之後才明白乙個事。除了我的老公能全力向著我對我真心愛護之外,餘下關係都很脆弱。表面和父母關係親密,和朋友義海情深,實則。。。

真實的我只有我自己知道,在外都是演戲。

從小的坎坷不開心的經歷讓我多年是討好型人格。討好朋友,對父母唯唯諾諾,對男人遷就祈求被愛。唯獨虧待了自己。

結果朋友對你不重視也不夠尊重,愛錯男人被傷害。反正周圍沒真心喜歡你的。

大徹大悟之後我學會了改變,拋棄各種朋友親戚一切讓我不舒服的人和關係。現在我輕裝上陣,身上只有我愛和愛我的人。自從變自私多為自己考慮之後,我身心健康舒暢了不少。

別再讓我做個好人我受夠了。

3樓:

如果非得從原因分析,無外乎以下幾方面原因:

1.兒時的親子關係較為糟糕,經常被父母無視甚至虐待,所以無法從親子之間習得如何和人親近;

2.兒時親子關係糟糕,同時又沒有爺爺奶奶等長輩無條件地愛自己,所以無法從親戚那裡習得如何和人親近;

3.以上的家庭環境,慢慢激發出個體更愛沉默和獨處的個性,再加上應試教育下的其他若干因素,使得學校生活中也無從和同學或老師建立親近的關係。

4.家庭和學校生活之外的其他生活裡,也沒有嘗試或者沒有機會和他人建立親近的關係。

5.以上情況,往往又使得個體內心衝突多多,這也是當下難以和他人建立關係的原因。

6.……

總之,缺乏相關經驗+內在衝突多多+難以認識志同道合者,使得題主始終無法和他人建立親近關係。

但我覺得題主也別太糾結這些:克爾凱郭爾、叔本華、康德這類大家也都是難以和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終身未婚)的主兒。

我不是說叫你也終身不婚,我只是覺得:不妨適當地接納自己這一點,更著眼於自我成長;或許當你成長到一定程度,你會認識更多投緣的人,或許你會突然發現眼前的世界豁然開朗,現在所擔憂的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

4樓:

是不是我們企圖多次在別人身上獲得期待不被滿足的時候,給自己打了個結界。太習慣在別人身上尋找某種功能或者屬性,而沒有把他們作為流動且有靈性的人?

始終覺得自己是宇宙的中心,別人都是流淌在我的生命之河裡的人,得到我的哺育才得以存在。否則會把他或她請出去,畢竟在這裡自己是宇宙中心NO.1.

而我需要安慰關懷的時候,他們沒有給我我需要的,他們不合格,更甚是不配獲得我傾訴的權利。

有時候我自己好像有點機械唯物主義,因為同乙個世界共用一套規則很容易。而並不是這樣,每個人都很鮮活,甚至比"我"這個宇宙中心還要鮮活,靈動。當我無意踏入別人的生命之河的時候,別人不同我一樣刻薄。

他們歡欣鼓舞,享受生命的讚歌。

雖然語無倫次,不過我回答的挺開心。呵呵

5樓:劉杍晨

每個人對親密的要求是不同的,有人喜歡10公分的距離,有人喜歡20公分的距離,也有人喜歡更遠的距離。

你想要與親人或朋友有深入的交流,那麼你期待的親密關係是什麼樣的呢?

6樓:紫川樹

你不能接納和走近自己,自然也無法接納和走近別人。

試著乙個人獨處的時候欣賞一下自己的身體,過往經歷,不要去評判成敗的失,像看故事一樣去體會。

等你能從容面對自己的過往,對自己溫柔以待,自然也會愛上這個世界和每乙個和你親近的人。

7樓:天藍色的落葉

可能有些偏向迴避型人格。

這大多數情況下是童年時期沒有和父母與外界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造成的。

但你的迴避型人格目前並不嚴重,只是表現為共情能力在某種情況下的缺乏。

建議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然後多參加集體活動,大膽和身邊的朋友交流,把自己的內心想法告訴新的過的朋友,即所謂的交心。慢慢就會好起來。

順帶推薦一本能提高你共情能力的書。武志紅的《解讀絕望》

8樓:bbhappy

我有過類似的經驗

因為我那時候沒有自信。

很難放鬆,從未相信自己,所以從未真正相信別人然後就很容易尷尬

所以,嘗試下重塑自信吧

9樓:遠方人芳媛

那就不要和別人親近了,沒準別人也羨慕你的高冷,自己喜歡什麼樣的狀態就待在什麼樣的狀態,不必強求,也不必討好,真實的你依然可愛。

10樓:倪振源

親密感來自於自己的體驗能被自己所表達,並被另外的人所理解。這種相互的,對彼此內在世界的理解就會形成親密感。

但是在成長中,如果自己的內在體驗從來沒有被父母重視過而且用語言幫助自己整理過,那麼乙個人的內在體驗就很可能是混亂的,或者是難以表達的。

這樣混亂和未被整理過的內在體驗,與外在現實之間難以建立乙個同步或者鏈結,要麼太過於混亂別人不願意理解,或者難以表達別人無法了解,因此難以體驗到親密感。

心理實踐表明,用語言去整理和表達自己的內在體驗,可以增強自己的對情感的體驗和整合能力,同時也增加自我感,這樣自然的可以增加與人互動的能力和親密感。

為什麼我對《銀魂》始終無法入戲?

可能就是不感冒吧 也正常我個人呢,一直認為 看番看劇啥的,就圖一樂 要是啥時候看番反而加重了心理負擔 那就本末倒置了 不想看別硬看,不值當 可能它就是不對你的胃口,這太正常了 為什麼?不喜歡就不看唄,有什麼好為什麼的,又不是必備知識,並不是每個動畫都會受所有人喜歡 我喜歡銀魂 死神 金田一,不喜歡海...

為什麼我無法從內心深處真正的與人親近?

我也是即使和最好的朋友在一起,我也無法完全的做自己,展示自己,總會帶著一絲不好意思,一絲忸怩,一些額外的思考。和其他的同學同事等在一起,就更尷尬了,說話前要考慮幾遍自己該說什麼,該做什麼,怎麼做才不會引起別人注意,怎麼才不會丟人 太累了,不知道自己這是不是社交恐懼。和前朋友在一起的時候,也很彆扭,明...

為什麼跟最親近的人反而無法長時間對視?

羅一巨集 我高三的時候有一次大型家長會,是鄒月來講的,活動之一就是與親人對視。剛開始對視其實是不好意思的,不論多麼親近的關係,畢竟輕視不會有這種體驗,但是你強迫自己對視後,不好意思尷尬的情緒逐漸變淡,但是還會存在,同時會想起來一起經歷的幾十年的一些事,這是乙個催淚點,而哭則是一種化解那殘存的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