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產品迭代管理(根據產品生命週期)?

時間 2021-07-05 16:32:28

1樓:渣渣

產品迭代管理是乙個長期的過程,但從整體而言主要分為以下8個內容,對應梳理,按步驟操作基本可以完成個大概。

1、確定產品迭代內容規劃

2、確定產品規劃內容的優先順序

3、制定產品迭代計畫

5、制定版本迭代工作流程

6、協調版本迭代資源

7、制定版本需求方案

8、制定版本更新管理標準

2樓:曉鷹老師

做好產品的迭代管理,首先要搞清楚產品的生命週期,不同階段的產品,迭代維護的重點會略有不同。

產品的生命週期劃分如下圖:

配圖來自【曉鷹老師產品課-需求分析】相關課件

【種子期】:是產品孵化萌芽的階段,也是壓力最大的時期,很多公司熬不過孵化期就掛了。這一階段是從0-1做產品,前期需要做充分的需要調研和需求驗證,防止踩坑。

同時產品經理要把握好V1.0的產品形態,做好需求的減法,把控好MVP的需求邊界,需求的取捨中要以「核心業務為主」,滿足最基本的也無需求即可。快速上線,搶占市場先機。

有一點,作為產品經理一定要知道:

「工作中,產品經理是沒有時間把「需求」全做完,合理安排時間,排好優先順序,也就是有些工作做到30%就可以了!」

【增長期】:產品上線後,開始了使用者爭奪戰,隨著大量真實使用者的湧入,產品進入了快速優化階段,也就是「快速增展期」,在這個階段,會以「使用者體驗」為主,來進行已有模組的優化,同時新增一些必備的支撐性功能,以實現使用者的留存。同時開啟了每天看資料的日常,關注新增使用者、DAU、XX轉化率等。

使用者增長到一定量級後,產品會進入「平穩增長期」,看曲線就是到達波峰之前,此時的產品已經過了市場的驗證和大量真實使用者資料的打磨,產品架構趨於穩定,建立了良好使用者體驗和口碑,此時就要以「追求新的業務增長點」為主,開始考慮業務線及業務型別的拓展,會新增一些大的功能模組以支援新的業務,同時要兼顧已有的業務,做好新老業務的融合及過度,這對產品經理的統籌規劃能力要求比較高,能考慮到產品體系中的關聯關係,做到不影響整體使用者體驗的同時,給使用者新鮮感。

【穩定期】:經過上述階段後,相比公司的業務已經上了軌道,估計融資都到D輪了吧!工作流程,各部門的合作也都磨合的差不多了,就像過了磨合期的汽車,可以平穩上路了,此時,產品經理應該會根據公司制定的KPI來進行產品需求的梳理,並持續優化產品,同時配合公司的戰略方向來嘗試公司業務的二次增長,比如做乙個新的產品,或嘗試新的市場,這就有回到了孵化階段了。

【衰退期】:最不想的就是產品進入這個階段了,但是,市場的總會有趨於飽和的一天,當使用者及業務的增長已經嚴重受限的時候,公司就會做出選擇,而此時的產品迭代也就會比較平緩,更新頻率也會降低。這時候的產品經理,在正常維護自己產品的同時,還是考慮一下自己的職業前景吧,該把簡歷拿出來,寫寫啦~

產品維護中的需求的取捨,和產品的生命週期的關係還是很密切的,在考慮需求優先順序的時候,一定要想想是否符合產品的發展,平衡好公司戰略、技術實現及使用者體驗,這也是產品經理的職責。

3樓:長乘

產品迭代是指產品快速地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不斷推出新的版本滿足或引領需求,永遠快於對手一步。產品迭代是產品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好的產品迭代,能夠讓產品結合市場、使用者需求等因素達成進一步優化,達到延長產品生命週期,甚至成為一款優秀產品。

圖2-20 產品生命週期管理策略矩陣

每一次的產品迭代跟產品的從0-1一樣,都要經過市場研究、產品創新、MVP開發、上市發布這些關鍵過程,並遵循產品戰略和管理規範。只是在不同的產品生命週期關注的重點不同,採用的策略不同,選擇的戰略不同。這也是本書稱之為產品管理專業書籍的內在邏輯,「產品生命週期管理策略矩陣」是對前文戰略方法和後文重點知識的應用集合,為產品戰略規劃提供了思想、理論及方法。

內容摘自:人民郵電出版社《獨具匠心:做最小可行性產品(MVP)方法與實踐》專著。

如何做好產品的版本規劃?

最近思考版本規劃,想從定義上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版本規劃,也是對產品路線對各個階段對規劃,而產品路線也叫roadmap。roadmap,road和map 既然是road,所謂road,就是通向某個地點的行走路徑,而map,就是把要去的點 過程中會經過的點 點和點之間點關聯關係一一標記出來而形成map...

如何做好產品戰略規劃?

產品一哥 題主你好,戰略的本質就是做取捨,決定要做什麼,不要做什麼。產品的戰略是通過串聯願景和可行性方案,讓團隊努力協作完成目標,這樣公司和使用者才能各自得到滿意的結果。要明確目標使用者群,使用者使用產品的動機 對產品的態度行為 付費意願 性別年齡 收入教育 個人價值觀等。產品一哥 萬字乾貨!0基礎...

iOS 產品開發的快速迭代該如何做?

白起 首先,上線之前,自己作為使用者來體驗。注意是體驗,不是測試。測試的時候只注意是否有bug,而體驗就必需在真正經常使用的場合下,以使用者的心態去體驗。我自己就是帶著iphone ipad,在地鐵上 吃午飯的時候等等碎片時間體驗自己的產品。上線前的時間盡量不要太長,我自己是以兩周為限,超過兩周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