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乙個月定期理財利率4 左右,風險極低,為什麼還有大資金買國債,融資券,大國企央企債券

時間 2021-06-03 18:36:04

1樓:木子文

1、理財背後對應的是不同交易策略的不同資產,和雙3A級債券在風險上沒有可比性,很多企業(特別是國企)對於回報率其實沒有太多要求,但是對資金安全性的要求極高;

2、企業的財務是圍繞現金流和資產負債表來管理的,購買債券可以再抵押獲得現金從而擴張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在特定情況下有一定財務意義;

3、同樣,視企業章程,購買不同類別金融產品的決策流程有很大區別,很多時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2樓:關心細節的魔鬼

也學以上各位說一句:都大片了,

首選,相信市場定價,風險和收益是相關的。

然後,相信大資金的能力。同樣的風險,我們個人在銀行理財能拿到4%,大資金肯定會更高。

所以,大資金這麼做,肯定是風險收益考量過的。

然後是細節了,銀行定期存款是4%,是在乙個個人賬戶50萬以內國家有保障情況下,風險和國債一樣,但是面向個人的儲蓄國債,利率更高。如果是理財,銀行給的是預期收益率,不是確定的,而且不屬於存款保險,有本金損失的風險。

銀行理財,拿了你的錢,也是大資金了,既然一樣,為什麼不自己做少了一部中間商?當然也多了人員投入。

個人怎麼選,是另一回事。純粹風險收益比看。

首選儲蓄國債。

然後50萬以內的大額存單乙個銀行乙個賬戶,每個不超過50萬。

如果上面都滿了,你也該請個理財顧問了

3樓:

截至7月11日11點,目前所有答案都不準確。

根本原因在於:

因為金融機構而言,「利潤」只是乙個「被精確計量的數字」。

這裡的「金融機構」,指代的其實是一類企業,這類企業的資產負債及其經營情況的複雜程度遠遠超過一般工商企業,以至於「利潤」這個指標已經和一般人樸素的理解完全不同。

具體而言,在這個命題上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因為所謂的「無風險理財」並不是沒有風險,發行機構不承諾本金及收益;其投向範圍較寬,一般包括了貨幣市場工具和高評級信用債等,也就是說底層資產在邏輯上存在信用風險、市場風險以及流動性風險。故而,金融機構投資這類理財產品需要更高的資本占用(機會成本,占用了其他投資專案的空間),以及撥備(直接影響賬面收益)。

而國債、利率債或高等級信用債則在這些方面存在優勢。

除此以外,這些產品還在流動性管理等方面存在優勢,便於機構整體頭寸的調整。

這些優勢都是可以量化的,最終體現在賬面上,就是很明確的:買理財不划算。

4樓:記取小窗風雨夜

都答偏了……

因為銀行理財就是買的債券。

包括央票、國債、高信用企債,這些雖然利息不高,但也低的不多,本金穩定。

比如說目標收益率4.2%,以上這些接近3%,差1.2%,於是再拿一部分錢做收益率7%的較高風險投資,使得利率達到目標水平且大部分本金能夠絕對安全的支付。

不保本的銀行理財肯定是有風險的,未來風險會越來越高,且風險發生後不兜底。

5樓:花開花又落123

風險極低!?風險未知還差不多。包商事件,存款是全兜了,同業借貸,也兜了大部分,銀行理財呢,提都沒提。

買銀行理財產品,有幾個人知道專案投的是什麼。與其說投資產品,倒不如說是投資銀行。以前有剛兌潛規則還好,可惜現在。。。。

電廠執行,乙個月4500左右能幹嗎?

如果有其他的工作就不幹,執行對身體傷害太大了,4500太少了,我們單位一萬多,都爭著下執行,我實習的時候幹過一年執行,給多少錢我是都不會幹的。在電廠幹活,底層人民是沒有正能量的,電廠兩極分化特別嚴重,管理的比公務員還好,生產的都是韭菜 可愛的小奶茶 如果說執行倒班的話,我建議你換乙個工作,因為450...

為什麼LPR利率下降,第乙個月還款反而增加了?

貓一咪 單看客服說的,沒問題。題主沒有說明自己的金額 利率和還款方式,所以沒辦法把每月還款金額的本金和利息拆分出來具體分析,只能半靠感覺來分析 按題主的表述,大概率是等額本息,暫且忽略連續兩期中本金部分的變化幅度來看 變化幅度不會很大,假定本金相同 剔除本金後,31天的7241,比30天的7099,...

工廠乙個月7000和廣告乙個月3000如何選擇

智慧型數碼極客評 工作是要看你自己的職業規劃,規劃好比實際現在多拿一點更有優勢。想一下你再過10年20年你對工作的期望是怎樣的?做好規劃再選擇你的工作發展方向。 建議工廠拿7000,看看工廠有沒有做技術的部門 工資也高 然後多花些功夫轉型,也可以有提公升,退一萬步講,存點錢也可以從容點學點別的。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