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做出選擇的時候,是智力,習慣等因素在選擇,還是我們「自己」在選擇?

時間 2021-06-03 16:13:48

1樓:逛地球

看認知水平了。

認知水平低的感性選擇多,情緒也容易受環境影響從而易發生衝動選擇。

認知水平高的理性選擇多,情緒比較穩定,衝動選擇較少。

影響認知水平的因素非常多,主要分為遺傳的智力、後天的實踐所得的經驗。

2樓:六華

自己是這些因素的總和,所以依然歸到自己選擇。智力選擇則是偏理性,會考慮很多東西;習慣選擇則是以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這裡說的「自己」則是一種近似直覺的東西。

3樓:胡包蛋

如果只有所謂「自己」,那麼其實並不存在選擇這個概念,因為你的判斷沒有條件,存在的只是客觀事實。

而智力、習慣這些客觀條件建立起了所謂的選擇邏輯。你開始根據他們來作出選擇,一切開始變的有跡可循。

那麼還需要「自己」嗎?答案是需要。

再簡單的條件,再一目了然的題目也需要乙個執行者去完成。「自己」就是這樣乙個角色。

如果你認為有些選擇存在不確定性,那只是因為你得到的資訊量還不夠,或者說存在著人無法觀測到的資訊。

但也正是因為資訊的缺失導致的不確定性,這個世界變得有趣了起來,讓所謂的偶然得以出現,讓我們能感受到隨機所帶來的浪漫。

4樓:Shoki

個人認為,選擇本身就是經過了智力,認知和習慣等很多因素的綜合結果。而這些認知和習慣(對於習慣而言,個人傾向於把它歸為潛意識部分)就是我們「自己」本身

5樓:aluea

瀉藥如果"自己"是大腦表現出的功能,那麼為什麼要和大腦本身的能力分開看待?

如果不是,這個"自己"又存在於何處?

意識就是大腦表現出的一種行為,是一些組織結構通力合作的產物。

6樓:進化中的雙魚

大腦外顯的意識和內隱的潛意識共同作用的結果,且大部分時間無法意識到的潛意識是掌控大權的「垂簾聽政」者。你所說的習慣,就屬於這種潛意識,它可以在你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左右你的選擇,當然潛意識還有很多,最重要的大概就是思維定勢這個長期形成的思維習慣了,它給我們帶來了許許多多耳熟能詳的思維偏見和謬誤,比如倖存者偏差,錨定效應,樂觀偏見,光環效應,失敗者迴圈(習慣性自我否定),啟發效應等等……雖然表現和特徵有所不同,但它們都是潛意識快思考的產物,與之相對的是慢思考的理性思維,從古希臘的先賢們提出理性思維和第一性原理問題以來,意識中的理性思維就一直在與人類適應了二十萬年的快思考習慣作鬥爭,但其實不用太過糾結,簡單且需要快速決策的問題,交給大腦的自動駕駛模式,它常常是對的,關鍵時刻還能救命,比如一輛高速行駛的卡車從500公尺外駛來,你的大腦從加速度到空氣動力學嚴謹的分析一遍,做出卡車司機能否在撞到自己之前成功制動,那可就麻煩大了,啥也別想,拔腿就躲才是王道。而重要的的複雜問題,那就忍受一下燒腦的痛苦吧,堅決的質疑快思考的答案,嚴謹的啟動理性思維。

當你必須做出抉擇的時候,即便知道你的選擇是錯誤的,可是為了堅守心中對某個東西的熱愛你會猶豫嗎?

風嘯關山 我不知道什麼事物能讓你如此執著,如此痴情?如果今下世上還有愛情的話,我可以心會跟愛一起走,永遠不回頭。心隨所願,自在如風。所謂千古知音難尋覓。如果準備從事的是乙份事業的話,那感情用事就非常荒謬了,估計沒有走3公尺遠,就翻進溝裡了。社會成功人士一定是理智戰勝情感的,深遠思考反覆推算,運籌帷幄...

每當做出了選擇,總會懷疑自己的選擇是錯誤的,另乙個方向是正確的。這是否屬於一種心理問題?

野火 這個,其實我自己有時候也是很矛盾的,我也會出現這種情況,我覺得,反正對於我來說肯定還是自己的人生經歷少,閱歷不夠,考慮事情不全面,總之就是自己能力有限造成的。 Miss Chen 損失厭惡是一種心理定勢。當有a和b兩個機會選項擺在你面前時,一旦你選擇的a那就損失了b機會,如果選擇了b就損失了a...

很多時候,我們到底是選擇隨波逐流還是孤獨前行?還是有人能夠隨波不逐流?

勿忘 有很多時候都不是你自身能決定的了的,周圍的人推著你隨波逐流,當你不想上 賊船 的時候,其實你已經是在 賊船 上想這個問題,只不過你還沒發現,等你發現的時候,你已經上了另一條 賊船 救不了的人 瀉藥。選擇和糾結的我真的應付不來。要不,看情況嗎?大多的時候,很多人選擇有朋友在才會隨波逐流的,與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