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闆投資決策時更關心利潤而不是淨現值?

時間 2021-05-06 00:24:04

1樓:三月有魚

利潤是由實實在在的資料(先假設資料真實)加加減減就能簡單的出來的,而淨現值存在於理論之中,應用於決策做出後,需要擺點面上的佐證時。

淨現值的核心要素是折現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就是——你說是幾就是幾。

2樓:

NPV的演算法本來就有問題,居然把風險算入了折現率。

企業的經營風險會減少未來現金流入,所以風險應該在現金流部分扣減。但書上都是把風險算在折現率裡,彷彿無論風險多高,公司掙的錢都不會少,只不過「未來的錢會更不值錢」。

這個邏輯本來就不對。如果公司的業務是買彩票,你只能說公司很可能不掙錢,但不能說公司掙到了五百萬,這筆錢卻要按90%折現。買彩票和賣鋼材一樣,都是收入人民幣,怎麼彩票兌換的人民幣價值就該打一折了?

NPV把風險模模糊糊的暗含在折現率中,到底多大風險對應多高的折現率,說不清楚,至少說不準確。你覺得買彩票應該按90%折現,我覺得只有80%,差別大了去了。

所以NPV只適合那些低風險的資產,在折現率方面沒什麼操縱空間,比如優質債券。巴菲特老師說,他就是用這個方法做投資決策的。

3樓:毛寧

在會計類課程教學過程中,其實就是教學生兩樣東西,一樣是不太難的對錢的計算,一樣是比較難的對錢的定義,淨現值(NPV)其實就體現了這兩點,計算NPV很簡單,可以查表也可以用公式。

但定義它稍微複雜一點。首先,使用和計算NPV是建立在現在錢比未來錢值錢的基礎上。雖然都是100塊,但2023年11月的100塊,是要大於2023年12月的100塊。

原因很簡單,100塊放餘額寶一年後會變成104塊,所以未來的一百塊價值應該不如現在的一百塊,基於此,我們就要給未來的錢進行折現,那折現的根據是什麼呢,通常就是銀行存款利率。但問題是,存款利率是波動的,餘額寶高的時候有六,低的時候有二,未來也可能二都不到,甚至接近零,所以未來的一百相當於現在的多少很難說。但利潤(Profit)就簡單多了,P = W - K,利潤=商品價值-成本。

利潤非常直觀,是回答乙個類似於「有沒有」的問題,只有「有沒有」成立了,老闆才會考慮淨現值這種「好不好」的問題。

4樓:

NPV就是就是乙隻過年的兔子,有它沒它年夜飯還是要吃的。說白了就是領導決策的「科學性」體現的依據。

以上是笑談歪說,對於一項長期性投資專案而言,總是需要進行某種評估模型的搭建作為決策依據的。目前一般都是用IRR、NPV作為判斷指標。但其實模型的核心才是關鍵——產能好辦,市場銷售/定價機制如何定量分析?

敏感性分析因素對其影響多大?

5樓:哈哈

基準折現率說白了應該就是加權平均資本成本。這個無法準確確定,不同的行業,不同的風險偏好投資者,所要求的折現率都不同。個人理解

6樓:ChrisLIN

剛好做專案分析找資料,IRR和NPV的方法其實有個機會成本單的問題,一般公司都會給定個WACC,NPV(IRR)和WACC或者其它專案進行比較,如果低於給定的WACC,或者專案之間NPV及IRR不同,則有選擇的問題了!

7樓:王先生

這是財務專業問題。

如果你投資一家公司,你最關心什麼?利潤表。

如果你收購一家公司,你最關心什麼?資產負債表。

如果別人向你大額借款,你最關心什麼?現金流量表。

其中道理自己琢磨一下吧,不懂再來問我。

8樓:渡渡

不太明白樓主說的是個例,還是基於一定市場調查後的結論。我感覺這兩個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現金流。三張表中最無法動手腳的就是現金流量表。

利潤也可以修勻啊,現金流為負利潤為正的企業多的是啊,可是這樣拆東牆補西牆的企業你敢投資嗎?

9樓:mike hong

所有分析工具都是用錯參考,IRR,NPV等各項引數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有一樣是絕對沒有異議,那就是利潤。作為老闆,其實只要知道多少利潤,就知道是否盈利,賺多少,是否比去年多,這些是多麼簡單直接暴力。唯一的缺陷就是貨幣本身就存在通脹問題被忽略了。

10樓:張真實

淨現值更多時候是個理論概念,實際操作起來的時候,需要人為設計乙個時間貼現值。而這個東東很難找到,或者即使人為設定乙個,也講不出太多道理來。

既然同樣是沒有道理,不如用更簡單一點的指標,比如利潤率。

11樓:

專案投資時還要考慮一項投資的規模效應,NPV是判斷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是否覆蓋投資成本,小資本投資和大資本投資NPV可能相同,但是大多數情況管理層都會選擇具有更大規模的投資,這是因為它的利潤更多,這也是NPV考察的乙個缺點!

12樓:

你給出測算的收益率,比如IRR,老闆會以為是他自己在思考最後一步,在拍板,比如他可能想"這個專案20%,風險適中,但行業很有前景,所以做了吧"。若能給出所謂敏感性分析則更佳,讓他以為有更多控制。

你都做出了NPV,還要老闆幹什麼?還不如直接說"因為這個能賺錢,所以做了吧。"置領導的判斷力,行業經驗於何地?

所以我覺得這其實是個心理學的問題。

13樓:羅捷

用什麼方法這個我覺得財務學教材應該都會講到的(至少我學的時候是會提到的)

用NPV和利潤率在絕大部分情況下其實不會有本質上的區別,特別是乙個專案是否可投的問題,NPV方法判斷應該投資,另一種方法也會推定應該投資。所以用哪種方法並不重要,NPV方法比較難理解,所以決策層一般傾向於使用通過利潤或回報率來表達的判定方法。

NPV重要的最大意義在於,在企業市值最大化假設下,NPV做出的決策一定是正確的。如果NPV和其他方法的判斷不一樣,NPV的才是正確的。這種一般是幾個互斥專案的投資,假設企業A、B專案都可以投,但經費有限只能投乙個,NPV和其他方法判定最佳專案不一樣,那麼NPV的判斷才是正確的。

所以一般情況下,為了便於投資決策層理解,一般提供給決策層參考的都是利潤、回報型指標,一般不會使用NPV,用NPV決策層不一定看得懂。但是如果不同的評價方法可能會做出不同的決策,這時候就要依賴NPV了。

14樓:MrToyy

因為國資委考核國企的財務指標統統是利潤相關的啊。淨利潤,利潤增長率,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這些都是通過利潤計算的。

淨現值法能直接考核嗎?不能。淨現值法關注的是整個投資週期。放到每一年,淨現值法沒有指標可以直接考核。遠不如利潤來的直觀。

如果硬要找乙個能跟淨現值法掛鉤的適宜考核的財務指標,那就是經濟增加值(EVA,經濟利潤)。

15樓:莊明浩(rosicky311)

是的,只是一種形式;

我是技術經濟學的碩士畢業,這個學科沿襲自蘇聯那套工程建設的理論框架;

學科最大的貢獻是可研報告和NPV,對,就是你所說的淨現值。

蘇聯的這套學術體系早就不能適應今天這個市場經濟的環境,大家都知道的是今天這個時點除非一些特別大的工程類專案,基本不會有太多人會特別在意可研報告,以及報告中最重要的NPV計算。

再說一點執行上的細節,NPV的計算核心因素有3個:每年的產量和收入預估、年份、折現率I;

3個因素你覺得是怎麼做出來的?說句不是太好聽的話,都是拍腦袋拍出來的;

比如年份怎麼確定?5年還是10年?如果你做了5年的預先設定,可出來的結果是NPV小於0,工程那邊都上了,你報告是繼續按照小於0寫,還是改成10年?

比如折現率I,4%?還是10%?亦或是20%?我記得當年教科書上寫的是可以用一年期銀行利率做折現率,可根據是為啥?不知道!

教科書上也寫過如果是高科技行業,可以用20%做基礎,那又是為什麼?我還是不知道……

這些都是經驗資料,大學教這個技術經濟學的老師曾經戲謔的和我們說:「可研報告和NPV大於0,是工具,是說服領導和上級的工具」。

SO………………你老闆也知道這些,NPV是「做」出來「看」的,做和看很重要。

可如果和自己的利益相關,看公司利潤總是沒錯的……

為什麼窮人更容易做出糟糕決策?

紅格格 不是窮人容易做出糟糕的決策,而是富人認為窮人更容易做出糟糕的決策。每個人做決定時,都會以為這是當下最優解。畢竟誰都不想自己做的決策是糟糕的。至於優秀或糟糕,往往都是根據事後的結果來判斷當初的這個決策的。有人說,這個人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就是窮病害的。的確,窮一一限制人人的想像 窮一一意味著沒有...

為什麼大家更羨慕歐陽娜娜,而不是更羨慕關曉彤呢?

點解點解 關於這個回答,我只能說,洗洗睡吧,然後該幹啥幹啥。就算再羨慕也永遠不可能成為她們。每個人的路都是不可複製的。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路。為何不把自己的路走好呢。就算自己的路上沒有別人那麼風光。但是只因為那條路是你的就可以了。少一些幻想,多一些行動。有朝一日,我們說不定可以超過她們。而且很多事情...

白夜追兇裡酒店老闆娘為什麼要幫關巨集宇?

咳咳咳,難道只有我刷兩遍還是覺得老闆娘尋思的是哥哥嗎嘿嘿嘿。純屬瞎說哈 我尋思哥哥那小跟班哥哥尋思不上,全劇只有這老闆娘我覺得希望大一點能拿下哥哥。說弟弟的我尋思弟弟對比如法啊醫啊那類啊比如還有乙個忘記誰來的可能具有吸引力吧,但是我個人覺得我記得全劇老闆娘親自撩的就那哥哥呀 而且老闆娘尋思對弟弟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