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 是什麼?

時間 2021-05-11 12:21:49

1樓:珞迦悲華

空單獨乙個字的含義,可以查字典。

放在完整的句子中,如一切法空,五蘊皆空,這裡空字就是無的意思,等同於五蘊皆無、五蘊皆沒有,五蘊不存在。

不要被那些『空不是沒有的意思』誤導了,空就是沒有的意思。

為什麼五蘊沒有?如夢! 夢中覺得真實的很多東西,其實就是沒有的!

2樓:護法居士

又舍利子。菩提是空增語。以其空故菩提亦空。諸法亦空。如來以其諸法空故。現成正覺。

亦非空故空有所證。若空若菩提同一理智而無有二。

以空及菩提本無二故即無種類之法。

以其諸法無二無種類故。即無名無相無行。

畢竟無行無集法中。此說名空。

是中悉離執見取著。而於勝義諦中。無有少法可得。

以如是故。乃說名空。

此所說空如虛空故。即此虛空欲說為空。而亦無言可說為空。空亦無言而可說故。

於是空中若解入者。乃一切法假名施設。然其名字而不在方亦不離方。

如其假名不在方不離方故。由是諸法假名施設。

一切法亦然。而不在方亦不離方。

如來如實了知。本來如是無生無起。

如實知已。自性解脫無縛無解。

而愚夫異生於如是法不能了知。如來為令一切眾生悉覺了故。乃於眾生轉大悲心。

3樓:Michael Yu

大師們說的太高深了,我淺顯的理解:「空」是指要依據某些條件才能夠存在,當條件改變時就會消失或者轉換為另一種形式。

就像海浬的浪花,浪花的本質是水,風吹動水形成了浪花,外界條件改變了(風的大小、重力等),浪花又落回海浬,變回了水。

4樓:時照禪學堂

當觀無所住的時候,我們的「觀」才有「照」的狀態。這個狀態是有空間感的。此時,我們的感受不是空,而是整體,是合一。

修行,如果修到你就是「空」,那還是偏「空」狀態。這還是修行的路途風光。

從修行的角度,會講我就是「空」。但是大家一定要知道,這個「空」裡含著妙有。含妙有的空,不住相的空,才是真正的方便說。

從修行的角度,通常也會說我把自己修「空」了。但是大家一定要知道,這個「空」指是把小我修沒有了,而不是把大我、本我、本性給修空了,因為大我、本我、本性不用修。

小我修沒有了,對於執著小我的心來講是「空」了,不是本我,不是這個世界「空」了。

小我修沒有了,處在大我的狀態,我們才是整體的、合一的,才是真正富有的。

有學員提到「住空」。其實,「空」是無法住的。如果要講「住空」,這個「空」就是念。

住空是有念,不是無念。它與「觀無所住」有著天壤之別。

大家要知道,我們執著「空」的時候,它是念。

「觀無所住」說的是不住在「觀」的內容上,而不是觀沒有內容。不住在內容上,「觀」就處於整體的狀態。

「觀」不住在念上,沒被念覆蓋、束縛,為表達方便,說「觀」無念。這指的還是修行的過程。

5樓:

空有兩個對應的巴利語一是零(sunna),另乙個是空(ākāsa)。ākāsa也可以表示太空,宇宙(空間)。

知乎使用者:如何看待《三體》中「空不是無,空是一種存在」的表述?是否正確?

空界(ākāsadhātu),空令人能夠辨識它們為個別的個體。

空界的特相是劃定色的界限;

作用是顯示色的邊際;

現起是色的界限或孔隙;

近因是應被區劃的色。

空間元素具有劃界物質的特性。它的功能是指示物質的邊界。它表現為物質的界限;或者它的表現在於被這四個大元素所吸引未被觸及,並處於孔和孔中。

用sunna空的時候表示不存在。

用ākāsa空的時候表示孔,橋孔,山洞,水井。

6樓:點絳唇

空,你可以把它比喻成空氣,對你來說,可能感覺不到它的存在,所以你覺得它不存在,可是若沒有它,你會窒息而死。空,看似無用,卻恰恰無形之中守護著你的呼吸,你的生命,你的一切

7樓:普波居士

佛法的空,不是指世間的事事物物,是指對一切法不起分別的平等心;是離一切相、不起妄想執著的清淨心。佛法是心法,離心說法,即是外道法,是邪見。

8樓:隨緣而行

原始佛教的「空」是指非實形,或者稱無邊、無礙。因為一切事物的形態都是感官和大腦活動所形成的印象,不同的人,不同的感官和大腦印象各不相同。試想你如果只有分子大小,或者有星體的大小,你看到的物質形態能和普通人看到的一樣麼?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物質的形態是沒有客觀性的,只是你腦中的精神印象。但後來大乘的「空」不僅僅指非實形了,還指非實義,就是沒有存在的意義,是徹底的虛無。

9樓:單非

「空」不準確嚴謹,應作「空性」。

對於個體,萬物無不是因為一些條件而存在,無時無刻不在變化,這便是性空,即無常,即一種相對的變化的屬性和性質。佛家講緣起性空,緣起就是因緣和合,也就是萬物都是基於各種條件而存在,條件是不斷變化的,那麼這些事物便都是空性的。空性因物而生,萬物皆是空性,所以萬物和空性是相依相生的,並非在物之外還有乙個空。

從整體上說,萬事萬物從空間上是無限的,從時間上是變化無休止的,時空合之而呈現出一種寂寥混沌的性質與相貌,這種寂寥混沌中蘊含著一種空寂,這便是天地的大空性。

個體的空性與整體的空性也不是兩個東西,而是一,也就是萬物從根本層面都是連線到天地的大空性之中的,與天地的大空性本就是一體的,個體的空性只是天地的大空性在個體中的體現。所謂的得道成佛,圓滿解脫,其實就是將自己的主體狀態深入到這種與天地大空性連線歸一的層面。而普通人佔主導的意識,是比較淺層的,並沒有到這種深層。

而這種深層聯絡本就存在,這就是佛家說的人人皆有佛性。

不知這樣說能不能明白。

亦有亦空和非空非有是什麼區別?

亦有亦空乃世俗諦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不與世間諍。世間與我諍。所以者何。比丘。若如法語者。不與世間諍。世間智者言有。我亦言有。雲何為世間智者言有。我亦言有。比丘。色無常 苦 變易法。世間智者言有。我亦言有。如是受 想 行 識。無常 苦 變易法。世間智者言有。我亦言有。世間智者言無。我亦言無。謂色是...

空與氣的關係是什麼?

丹頂鶴 問題 空與氣的關係是什麼?回答 空與氣是一家,是生命的本元,它生成萬物,成就萬物,而又不控制萬物。這個問題太大了,今天己經沒有時間回答完了。簡單說一下,所謂 空 就是 無 就是什麼也沒有。實際上,不存在絕對的 空 巜易經 上提到的 無極 就是 空 大家仔細一想,確實也找不到一點 無極 恍兮惚...

總聽到有人說「空」,還說「自性本空」,是什麼意思呢?

坐看浮雲 很難說清。如果死認為空。空就不是空。佛教裡講你的本來面目 本心體性不空 能生萬法 比如電有電性。但是空相。比如電是空相。不能看見。哎說了你也不懂。說了也是白說 借假修真 我們常聽到一句話,叫做無中生有,生有的東西都是從無來。那個無就簡單的可以理解為自性。這樣就可以簡單理解,自性就是無,本空...